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伊 《黄埔》2007,(4):30-31
1936年秋,国家处在多难之秋。我在上海执教,经友人电邀,决定投笔从戎,北上投考二十九军军训团,至投考之前经友人介绍初步了解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是西北军冯玉祥将军的系统,素质好,训练严格,纪律明,爱国心切,战斗力强,是一支强大的抗战力量,曾在喜峰口杀敌有光荣战绩。入团半年多一直徒手基本操练,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的紧要关头,团部方匆匆发下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战争众多的英烈中,佟麟阁将军是战死在全面抗战开始后的一位高级将领。先父黄寿祺 (1912—1990)大学毕业后曾投笔从戎,投身佟将军麾下。这段军旅生涯,虽是短暂的,却使他终身难忘。先父1935年7月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毕业后,在北平嵩云中学、燕冀中学等校任教。 1936年8月,在全国抗日爱国运动热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二十九军军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将军下令,通过考试选拔平津保各大学毕业生, 以培养抗日干部。抗日的爱国激情在先父的胸中激荡  相似文献   

3.
虎口脱险记     
韩立才 《黄埔》2008,(3):84-85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我二十九军虽奋起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等原因而败退。7月29日,北平被日军占领。此时,守城的二十九军已基本撤走了,可是参加二十九军刚一年多,当时在冀察“绥靖”公署军务处做科员的韩立才还没来得及走,通道就已经被日军占领了。“绥靖”公署八个处1000多人中,宋哲元只带走了参谋处长等人,二十九军其他人滞留在北平的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4.
《春秋》2001,(4)
何基沣将军曾是二十九军冯治安师中的一个旅长,1937年我在北平山东高中上学时,暑假期间北平大学高中的学生实行军训,何基沣担任我们军训的总队长。军训的场地在北平的西苑,西苑原是该旅吉星文团驻防的地方,由于我们军训,吉团就调到宛平县驻扎。所以卢沟桥的战争一开始他们就首当其冲了。军训的第一天,何基沣将军给我们作报告。我们知道他是参加过“一二·八”上海抗战的爱国将领,因此听得格外认真。他整个报告中  相似文献   

5.
长城抗战,又称古北口之役、喜峰口之役,是1933年春发生在长城各口包括冷口、界岭口、古北口、喜峰口、罗文峪诸要隘在内的战线长达150余公里,时间长达近三个月的重大战役,被誉为中华民族抗战之英雄壮举。长城各隘口大军云集冷口界岭口枪声先起1933年2月10日,日本关东军在下令进攻热河时,要求所部不失时机地占领冷口、界岭口、喜峰口、古北口、罗文峪、马兰峪等长城主要隘口。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后即分兵向长城推进。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参谋长小矶国昭指挥,兵力有2个师、2个混成旅和飞行队等,约1万人,另有伪满军数万人。日军的部署是:…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5,(4)
石友三,字汉章,一八九一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一九○八年投军,后来投靠冯玉祥的西北军,成为西北军的骨干将领之一。在军阀混战时期,石友三三次背叛冯玉祥,后来又投蒋(介石)反蒋,投张(学良)反张,翻云覆雨,朝秦暮楚,被称为倒戈将军。抗战期间,他勾结日军,进攻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后在国民党内部倾轧中被蒋介石秘令卫立煌指使石的部下高树勋将其杀害。但抗战初期,石友三在山东与中共密切合作共同抗日的经历却鲜为人知。抗战爆发后,石友三的部队改编成宋哲元的第一集团军第一八一师。石友三任师长,之后,率部参加了抵抗日军的战斗。一九三七年底,石友一二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六十九军军长,并将高树勋的新编第六师划归该军建制。一  相似文献   

7.
我参加抗日战争可从一九三二年长城抗战谈起,一直到一九四四年衡阳战役,先后达十二年。回顾我在这期间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战役,犹历历在目。现在谈谈其中几个片断,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长城抗战一九三三年元旦,日军在山海关制造事端,随又炮轰临榆县城,我驻当地的东北军何柱国部官兵奋起还击,拉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日本侵畧军恃其优势的装备,先后攻陷山海关和九门口。二月下旬又用两个师团的兵力向热河进犯,旬日之间热河即为其所  相似文献   

8.
作为和我同龄的北方人,大都听到有关西北军和其领导人冯玉祥将军的故事。长城抗战更使人们知道了这支保卫华北的主力军。冯玉祥将军出身贫寒,从一名伙夫成长为一名将军,统领千军万马,他行事直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924年,他发动“北京政变”,诚恳地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商讨国是。冯玉祥将军生活简朴,一直保持着士兵本色,受到官兵们的爱戴。1945年春天,我从驻守四川万县的青年军二〇四师被调到重庆西郊青年军训练总监部干训团学习美式战术。有一个星期日,我独自在街上漫步,忽见一名穿灰棉军装的老兵,被几名卫兵搀扶着在阴雨泥泞的路上行走,…  相似文献   

9.
卢沟桥事变后。驻守在北平的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在抵敌不住的情况下,逐渐南移,在沧州以北打了败仗后,又迅速南撤。山东军阀韩复榘为保存实力,弃城而逃。夏津县国民政府县长张鸿志,秘书兼县大队长王东升也随之逃跑。1939年初,王晋卿带高唐伪团长李茂德部百余人来夏津任县知事,充当了汉奸县长。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46年,周恩来同志就指出:“西安事变是蒋介石逼出来的;蒋介石抗战是张、杨两将军顺应人民公意逼成的。”“这段公案,人民会起来给以正当的裁判。”正是基于这一精神,周总理在西安事变20周年时,亲自把当年参加西安事变的有功将士邀请到北京开纪念会,并一一相问,妥善地安置了那些被他誉之为“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人的工作与生活。凡参加过那次会议的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将士们,均以此为  相似文献   

11.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宋哲元,南征北战,四海为家。然而在四川绵阳,人们却说:这里才是他的家。绵阳完婚 宋哲元在1912年夏至1913年秋,随冯玉祥将军驻京北苑期间,经好友韩子峰引荐,认识了韩的表亲王太夫人。王太夫人对仪表堂堂的年轻军官宋哲元颇有好感,认为他志向远大,爱国怜民,为人厚道正直,才智甚高,欲把外孙女常淑清许配给宋哲元为妻,此事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宋、常二人很快便订下婚约,然而好事多磨,正议迎娶之事,忽而军情紧急,常淑清末及过门,宋哲元便随冯玉祥带兵进入豫陕,镇压白朗起义。嗣后又驻军三原,及汉…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桂林郊外尧山抗战阵亡将士公墓,安葬着一位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他就是第五战区第十一集团军第八十四军第一七三师中将师长钟毅。每到清明时节和纪念抗战胜利的日子,人们都会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向钟毅将军献上敬佩的鲜花。钟毅将军祖籍广西绥南县(今扶绥县)。绥南县北面和南宁市交界,是一个文化比较发达的县城。1901年9月24日,钟毅出生在该县一个读书人家。钟毅的父亲是清末秀才。钟毅从小就在父亲的熏陶下苦读诗书,关注国家大事。1918年,怀抱振兴中华远大志向的钟毅来到广州求学。他目睹国家衰弱,百姓困苦,毅然弃文习武,考进桂系军阀…  相似文献   

13.
纪言 《黄埔》2007,(4):28-28
二十九军的早期军官均来自西北军,西北军的创始人是冯玉祥将军。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发动了首都革命,将所部改组为国民军(因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党名叫国民党,所以冯玉祥的部队也就取名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1月5日,冯玉祥下令包围紫禁城,逼清废帝宣统出宫,取消帝号。后因北京政权落入段祺瑞之手,  相似文献   

14.
彭瑜 《世纪行》2012,(3):45-46
彭将军毓斌,湖北黄陂人,生前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领上将衔、国民革命军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二战区南区作战总指挥。绥远抗战之时,将军因指挥红格尔图一役成名“抗战英雄”.国共内战之初,无奈中代人出兵上党并沦为“内战枭雄”且终其一生。纵观其戎马一生,就民族命运而言,将军不谙时务、可谓毁誉参半:  相似文献   

15.
从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到日伪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抗战胜利后又被蒋介石收编被送上内战前线,最终迷途知返,在济南战役中高举义旗,走上革命道路,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5军军长。他就是吴化文,一个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国民党起义将军。  相似文献   

16.
正长城抗日的最后一战,发生在北平怀柔的长城脚下,与日军顽强交战的是从绥远调来的傅作义部59军。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有一段悲壮的"长城抗战",发生于东北沦陷后的1933年。那年元旦夜11时,侵华日军向榆关(今山海关)发动进攻,爱国将领何柱国率守军奋起反击,拉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经过3个昼夜的激烈巷战,何柱国部第1营、3营将士全部殉国,1月3日山海关失陷。3月,日寇侵犯热河,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即溃。日军趁势南犯,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6,(12)
正2015年的9.3大阅兵,让国人至今回味无穷。而担任将军领队的不少高级将领,在军改后走上新的岗位。在去年九月抗战胜利大阅兵时,有50余位现役中将、少将担任各方阵领队。能从千军万马当中被选拔胜出,这些将军领队的军事素养、业务能力乃至身体状况、外在形象,都经历了全方面的检验。而在去年末至今的军改中,多位将军领队再度脱颖而出,走上改革后的一系列新岗位。时任沈阳军区空军参谋长常丁求少将,在大阅兵时作为长机飞行员,带领  相似文献   

18.
王丰 《同舟共进》2009,(4):42-46
这是一位广东乐昌籍将军的传奇:他在危难中挺身护卫孙中山;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他率部追了两万里;他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他余年在台,英雄迟暮,桑梓情深……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本刊特摘编连载杨成武同志《敌后抗战》一书。在八年抗战中,杨成武将军先后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独立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和冀中军区司令员。他率部在长城内外、太行山麓,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奋战,直到把日本侵略军赶出中华大地。《敌后抗战》是他亲身经历的生动记录,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的光辉战斗历程,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20.
方娟 《公民导刊》2005,(9):24-24
抗日战争爆发,改变了陈纳德的人生轨迹。受宋庆龄邀请,1937年7月初,美国飞行教官、空军退役上尉陈纳德从美国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一同浴血抗战8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陈纳德将军以及成千上万美国空军为中国抗战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杰出贡献。在重庆,每年都有许多人自发来到“空军坟”前祭奠英雄的亡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