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春梅 《学理论》2010,(19):289-290
在新的历史时期,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存在着偏离奉献、牺牲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与名、利、钱、权直接挂钩的现象。因此,如何引导教育新的历史时期的当代大学生践行科学、真理、道德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优化社会道德环境,从转变新的历史时期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根源入手,使他们成为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奉献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微时代"含义的基础上,得出"微时代"具有信息传播速度高效,辐射范围广泛;传播内容"迷你",形式丰富多样;传播主体多元,互动参与性较高的基本特征。重点分析了"微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具有的特点,即开放包容与猎奇心理并存、积极参与和冲动盲从交织、张扬个性同紧张焦虑共生。  相似文献   

3.
网络媒体由于其实时性、广泛性、多元性、开放性、自由性、情绪性、交互性及非可控性等特征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包括政治认知、政治评价、政治信仰和政治行为等方面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消极影响加以规避和减弱,对其积极影响加以发扬。  相似文献   

4.
传统主导价值观即儒家所主张的"仁义礼智信"。西汉时期,传统主导价值观得以基本建构。分析来看,其建构是综合推进的结果,主要是通过入法建制形成制度保障、加强教育教化得以广泛普及、进行社会有效传播获得普遍认同、推进家庭实践达到个体养成等一系列举措,使其得以在全社会广泛确立。研究传统主导价值观的基本建构,对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作为承载着祖国兴旺、民族未来的一代,他们的价值观形成是重中之重,探讨大学生价值观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有效地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迫在眉睫。在概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重要性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探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周丽 《学理论》2010,(18):295-296
目前,当学生价值观从整体上来说,主流是积极的,爱国、爱人民、爱党,有道德、有理想、心理健康;同时也发现少部分同学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原因,首先是经济结构的,还有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应该加强习惯的培养及主导思想的教育,加强德育及制定相关的规则、规章制度,增显力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欧阳娟 《学理论》2013,(33):384-385
试图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找出与高职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建构存在耦合的地方。首先是树立理性的民主意识和包容的和谐观,提倡大众文化和正确对待多元文化;其次是认清自由的相对性和平等的差异性,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最后是坚定对敬业的执着和诚信的追求,传承中华优秀美德。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新媒体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其接受能力更强,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新媒体环境的魅力,并因此受到了各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本文从新媒体的概念及其环境的特点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各方面影响,并以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为例,深入分析现今由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优劣点。并提出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出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建议及其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春华 《学理论》2009,(30):249-250
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的核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的主旋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2)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加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全面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增强他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6)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制约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当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呈现出择业目标理想化、择业标准功利化、择业意向多元化等特征,这是由就业体制改革及多元社会价值观等多种因素促成的。在当前"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我们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等多个层面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及其伦理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阿华 《各界》2007,(6):26
该文从伦理学角度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念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念的变化进行评价与分析,并且对其中的不良倾向进行伦理调适。  相似文献   

13.
许华荣 《学理论》2010,(22):213-214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我国社会已处在重要的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体系正经历着一个与日俱新的过程。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人际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其发展和成才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家庭、学校和自身原因,许多大学生的人际价值观发生了偏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价值观的现状及成因,并从学校引导、家庭教育和自身努力几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洪岩 《学理论》2013,(6):280-281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习,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进行学习都受学习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大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学习价值观直接影响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当前大学生学习价值观发生了新的变化,就现实状况分析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1)
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明确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明确女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提高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效性,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进性别文化教育和"四自"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26)
"穿越"文化在青年群体中走红是近段时期来的新社会现象。青年群体热衷于"穿越"现象,透射出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异化。娱乐性的"穿越"背后又隐含着大学生群体在进行社会融合中的诸多矛盾及逃避现实之累等的心理诉求。研究这一现象,对于认识和把握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新特点,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问题,总结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缺乏的重要原因,分析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作用以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模式,从而积极引导并规范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须牢牢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文化内容与今日社会所在语境有所不同,因而必须对传统文化展开符合现代价值的解读,使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郭婷 《理论视野》2017,(10):86-88
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存在和功能实现的基础场域。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性、意识形态性和理想性与日常生活情境性、多元性和实用性的矛盾和张力,使得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日常生活相疏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仪式和情境、社会实践和个体自觉四个方面形成合力,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认同,使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打工人”“内卷”“躺平”等一系列具有“反劳动”倾向的词汇在互联网上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反劳动”的话语势头最先在青年群体中弥散,而后“反劳动”现象逐渐形成气候。青年“反劳动”现象遵循着“颠倒的关系——个人的逃避——群体的模仿”的发生学路径。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以解构式的网络流行语为话语体系,以经济、政治、文化现实为叙事方式,塑造青年“反劳动”现象的表现样态。面对青年“反劳动”现象,有必要以马克思劳动正义论为分析方法,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青年“反劳动”现象,重拾青年的劳动意义,实现“理解青年”和“再造青年”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