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面临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经济快速发展,但城镇贫困问题依然严峻并表现出新的特点.贫困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呈现出个体多样化、区域化、行业化等特点;致贫原因彼此交错.笔者在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特定时期我国城镇贫困的规模、致因、分布特征;阐述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环节对于减少城镇贫困的重要意义,并在对现有社会救助制度运行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界贫困人口的近2/3分布在亚洲,社会救助作为最后的安全网和反贫困的有效手段可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并为这些贫困人口提供适当的社会保护。目前,亚洲各国的社会救助不够完善、水平偏低且差异性大,旨在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最低收入支持制度在大多数国家普遍缺位,而针对特定弱势群体的类别型救助和包括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在内的专项型救助的随意性大、不够规范。出于缓解贫困和促进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亚洲国家急需重构社会救助体系,为此,需要选择适当的救助理念,明确社会救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并改进社会救助项目与水平的设置。  相似文献   

3.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城市化高潮,中国大陆各城市政府在对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方面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针对绝对贫困人口的被动救助以及对贫困人群重治理、轻预防的现象.即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的上海也不例外.有鉴于此,大力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城市社会救助民生数据系统、并加强制度创新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梁土坤 《学习与实践》2022,(12):102-114
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任务对当前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从“可行能力-群体需要”框架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存在能力相对不足者、能力发展迟缓者和能力易受损害者等可行能力弱势群体。因而,社会救助制度需要有效回应可行能力弱势群体需要,发挥托底安全阀、能力加速器、风险消防栓等作用。但是,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存在救助标准的低水平性、救助内容的匮乏性、救助结构的偏移性、救助方式的事后性、救助主体的单一性等问题,难以有效回应可行能力弱势群体的可持续能力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所以,需要制定适时性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立清单式救助服务体系、厘定能力建设型救助结构、建立智能型主动发现机制、建设高效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孙刚 《中国民政》2006,(12):30-30
江西是革命老区.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省份,贫困人口的比例比较大。为了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2003年以来,我省从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入手,整体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7月5日在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议上说.我国农村目前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610多万人、低收入人口4977万人.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群众有2200多万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放18.4亿元春荒救济款.救助灾民4552万人。民政部加快实施的“明天计划”.已使全国8000多名残疾孤儿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达到99.7%。  相似文献   

7.
如何做好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的救助工作?近几年来,青海省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初步探索搭建完成了以受灾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五保户”供养、农村牧区特困家庭救助为重点、以特困群众医疗救助为补充的青海省农村牧区贫困人口救助工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保障了青海省农牧区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打开了我省新时期农村救灾救济工作的新局面。完善“四个体系”,落实“三项任务”,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青海省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农牧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目前全省有贫困人口145万,…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逐渐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对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至关重要。我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制度的实施,对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何忠 《广东民政》2011,(10):32-33
社会救助工作承担着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是衡量社会建设好坏的最基础工作。为夯实加强社会的建设基础,笔者认为,根据梅州实际,我市社会救助工作要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努力建成“一纵三横”社会救助框架,形成完善的社会救助配套体系和支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戴永福 《中国民政》2013,(12):41-41
一、怀化市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及现状 怀化市集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移民库区于一体,是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市辖13个县市区、5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8.9%。近年来,怀化市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建立了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基本实现了农村特困家庭的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28.3%:农村医疗救助每年惠及30余万农村群众:临时救助制度2009年全面建制。二是农村社会救助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建立了农村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连续5年提高农村社会救助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李全彩 《前沿》2011,(10):8-11
无论是作为一种现象或行为的社会救助,还是作为规范化、系统化的社会救助制度的确立,在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无疑是必须而且是重要的。但社会救助政策运行中的低效率却是制约该项政策发挥应有功能的瓶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新型价值理念和个案、小组的人本特点的工作方法,对于破解当今社会救助工作中瓶颈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社会救助效率思考和实践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文章从当前中国社会救助的种种低效率现象入手,在总结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实际工作的实践基础上,对社会救助效率促进的社会工作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性分析,最后提出了社会救助效率保障的社会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界定社会救助的概念并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观念偏差,认识不足;政社不分,政府全能化,垄断社会救助事务;社会救助法制化建设滞后;救助范围有限,救助标准偏低。针对现存问题,探讨了优化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四条路径。  相似文献   

13.
吴佳 《中国发展》2007,7(4):71-77
该文基于中国农村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状况描述,分析了医疗救助政策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同时,通过对东亚国家医疗救助社会政策的比较与借鉴,提出在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推进的基础上,中国应构建一个政府主导下,以“健康卡”为媒介的,医方和社会工作者共同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发展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关于构建我国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发挥了社会稳定的基础作用。当前,贫困问题依然严峻。新形势下,建设作为整个和谐社会“安全网”和“减震阀”的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将成为我国社会建设中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如何从国情出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广东民政》2011,(4):29-31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坚持以健全体制机制为支撑、以创新社会救助方式为重点、以优化整合社会资源为核心,逐步建立了“政府救助为主导、社会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坚持公正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根本原则。当前,我国社会救助还存在不公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救助标准不公正,导致救助标准偏低和覆盖面窄;二是城市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之间存在不公正,影响了社会救助整体效能的提高;三是经费保障与责任分担机制不公正,导致了地区间社会救助水平的差异;四是社会救助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公正,导致社会救助管理效率偏低。如何实现公正社会救助是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白伟光 《中国民政》2013,527(2):39-39
自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新的《救助管理办法》至今已有10个年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部确立了“以人为本”社会救助理念和制度的法规开始呈现出某种局限性,致使救助管理工作出现了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救助对象单一,没有涵盖其他弱势群体。目前的救助管理工作,因救助对象仅限于“正在流浪乞讨”的规定,不免过于单一,还不能满足社会救助现实的需求。去年11月贵州毕节5名儿童为避寒而惨死在垃圾箱内和12月河南郑州连续发生两起农民工和智障人员因露宿街头而死亡的事件,致使当地的救助管理站陷人十分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今年年初,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组队考察了武汉市武昌区的社会救助工作,考察组认为,武昌区民政工作在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内地与沿海地区民政工作差距正逐步缩小,武昌区的经验对越秀区进一步整合资源、构建大民政的工作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由此,笔者对越秀区救助工作作出了如下思考:建立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完善救助平台建设。越秀区紧密围绕广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政策导向,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惠民48条”,根据越秀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社会救助实际操作中的难题,将《社会救助实施办法》的制定和出台纳入工作计划,健全和完善现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实现社会救助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医疗救助制度是帮助城乡贫困人口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重要的社会保障手段。近年来,重庆市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以社会政策学的视角,用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重庆经验”,为医疗救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项非常有用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祖荣 《岭南学刊》2007,(5):115-118
我国社会救助覆盖面宽,政府负担重,必须倡导非政府社会救助。单位制解体、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中间层的形成及民间组织有序发展,为非政府社会救助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必须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有效经验,营造有利于非政府社会救助的思想理念,大力培育慈善组织,实现非政府社会救助的规范化、法制化,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