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练佩鸿;提起“婚外情”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婚外情”为什么在社会上会如此普遍存在,你们几位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无聊的考证     
《工友》2008,(4):46-47
“明星学者”纪连海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节目中认为,大禹“三过家门不入”是因为有了婚外情。相传瑶姬曾献有治水妙法的“红宝书”给大禹,帮助大禹治水成功,“红宝书”其实是“走婚”时代的定情信物。(5月26日《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3.
丈夫说:美丽是夏季里的一片绿荫,美丽是冬雪里的一剪梅,美丽是圆了又缺的月亮,美丽是先甜后苦的婚外情……  相似文献   

4.
梅小善 《工友》2009,(7):16-16
职代会这个话题,在国有集体企业里是必谈的话题。现在,在民营企业占多数的街道区域,职代会还要不要?特别是区域性职代会要不要搞?怎么搞?起什么作用?对于这个新课题,我们已经探索了近9年时间。  相似文献   

5.
陈小娴 《工友》2010,(8):60-61
我们时常想,如果对方能够改变,我的日子就会好过点。先别说对方,你能够改变自己吗?你可以从今天开始放弃一样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吗?你可以改掉一种习惯吗?你可以学习不再埋怨吗?你可以从今天起不再发怒吗?  相似文献   

6.
《时代风采》2007,(1):1-1
就我个人看来,在现行体制下,工会工作的难度首先是它自身的定位决定的,沟通?协调?桥梁?纽带?这在外人看来都是一些中庸温和的字眼,其实已经决定了工会工作既不允许无所作为,也不可能雷厉风行喧宾夺主,其间一个“度”字,难煞多少工会人!  相似文献   

7.
陈磊 《农村青年》2006,(8):21-23
2006年的高考结束了。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想上学的女孩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很忧伤,很让人心痛,但它同时也会促使我们思考一些问题? 郭旗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应该对她、也对自己说些什么? 如何面对命运?怎样把握未来?  相似文献   

8.
您好!我已经结婚十年了,妻子善良贤惠,长得也很漂亮,人家都说我们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可是,在外面。遇到别的出色女子的时候,我还是会不自觉地把她与妻子作比较,总是能发现这方面或那方面比妻子优越的地方?真好像应了那句俗话:“妻子是别人的好”。有时候,我就会在心里面假设:“我要是娶这个女人为妻子会怎么样?那个女人嫁给我结果会如何?别的女人总会比现在的妻子更好吧?”有时候,我还有点后悔,怎么妻子的许多毛病,婚前没发现呢?要是我现在结婚的话,绝对不会找现在妻子这样的女人了。主持人,您看我这是怎么了?是不是不正常?我要是换了别的女人,会不会更幸福呢?  相似文献   

9.
高洁  昆兰 《农村青年》2007,(1):27-30
你知道吗—— 白纸是怎么变成钱的? 印钞人的生活是个什么样? 每天经手几百上千万钞票的人,会得什么“职业病”? 在印钞厂工作,缺钱花时可以“抓一把”吗? 为什么印钞工把钱看成“大白菜”跟“西红柿”? 什么样的人才能在印钞厂工作?他们如何识别“真币”和“假币”? 让我们跟随记者的眼光,去认识一个“她”吧。  相似文献   

10.
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却没享受任何法定优惠政策。怎么办?一对农民夫妇把乡政府告上法庭,讨要计划生育奖励金。一审法院判给他们60元。他们不服,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辛苦只换来60元,和维权成本相比,得不偿失。他们感觉很冤,但是,怨谁呢?这对农民夫妇该不该讨要计划生育奖励金?法院是如何审理和判决的?通过这场官司,人们要吸取什么教训?  相似文献   

11.
“小琴,我的豆角种到了吗?”“彩琴,我家娃的彩笔有了吗?”“彩琴,麦地里的腻虫药有了吗?”“小琴,夏播玉米种进了吗?我还使你进的种,贵贱不说使着放心!”  相似文献   

12.
张颖 《农村青年》2014,(9):56-58
一把火烧了三小时,五人死亡,其中四人是孩子。火是怎么燃起来的?又是谁点的?为什么?2013年12月10日,安徽省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放火罪”判处石凤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石凤平是谁?人们想不通:多大的仇恨,会让她如此残忍?1994年,家住安庆市宿松县的石凤平嫁给比自己大两岁的老孙。老孙中专学历,靠承包工程起家,在宿松县城有幢旁子,商住两用。石凤平先后生下两个儿子,活泼可爱。  相似文献   

13.
中原 《农村青年》2013,(10):19-22
你用过自动取款机(ATM机)吗?你知道自动取款机有“吞卡”的时间设置吗?你如果取完钱忘拔银行卡,使巨款被人盗走,会怎么办?你敢告银行吗?大意丢卡 郑州,小雪纷纷扬扬。小王站在文化路与北环路交叉口的一家超市楼下,这里有台自动取款机。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11,(10):41-41
问:1.雇用私家侦探偷拍偷录的证据,在法庭上是否有效?2.要想查询银行账户、房产、户籍情况等个人信息,有什么正规渠道?什么人有权取证?3.个人调查取证是否可能涉嫌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罪?  相似文献   

15.
刘冬 《农村青年》2014,(12):45-45
村主任牛皮走过来问牛生:“知道明天是什么节吗?”牛生一愣.手指夹着烟屁股停在半空,纳闷儿地说:“什么节?”牛皮说:“明天是植树节,懂了吧?”牛生点点头,哦了一声。在牛生眼里,除了过年,别的都不是节。即使在整个牛庄村来说,只要不敲锣打鼓,不放炮仗吃席,算什么节呢?  相似文献   

16.
过曲水     
岑珉 《时代风采》2014,(19):56-57
过曲水,不必在意一路上的弯拐。 没人统计过:思江路上多少弯?江曲路多少拐?上多少坡?下多少坎? 右弯了左拐,右拐了左弯,上坡了下坎;下坎了上坡,左弯了右拐,左拐了右弯……路引着车,车载着你。如一叶扁舟,和你一起在绿色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一起强奸案。受害人是两个“追星”女孩,又叫“粉丝”。她们是谁的“粉丝”?怎么被强奸的?花季般的年龄,遭此厄运让人们感到什么样的痛?“追星”未尝不可,但受骗上当,毁掉的是自己。两个女孩已在疼痛中惊醒,其他“粉丝”是否应以此为鉴,善待自己,让青春保持纯洁和灿烂呢?  相似文献   

18.
许基 《工友》2010,(1):52-53
在没有看过《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之前,我也曾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不记得当时的回答是什么了,好像是为了生活、为了金钱,好像什么也不是。当我拿到这本书没有看之前,我又开始思考,我在为谁工作?我到底是在为谁工作?我工作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国辉  袁上 《农村青年》2007,(5):36-38
14岁的周琳有两个妈妈,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 中国妈妈生了她,美国妈妈救了她 是什么改变了这个农家女孩的命运?那声爆炸?还是让她铭记终身的爱?  相似文献   

20.
丈夫花心怎么办?湖北某地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由“偷情日记”引发的离婚案。法庭上,丈夫指责妻子侵犯隐私权,妻子认为自己有知情权。孰是孰非?一起离婚案,提出了什么问题、给出了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