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任彤 《求实》2010,(Z1)
<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名学生都成人成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途径,以人为本须重点把握以下三个问题,以便在着力促进"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综合培养目标达成过程中,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中小学教育尤其要努力为学生打好成人的基础、成才的基础。因此,“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健 《求是》2007,(15)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目前有在校大学生四万余名。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过程中,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要基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思维的神圣殿堂,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模式,按照"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本文通过构建师生的和谐、构建教与学的和谐、构建学生间和谐几方面的阐述,探讨怎样更好地创建德育课教学“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6.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即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实施的教育(包括管理),并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自觉而真诚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解除教师“教学霸权”和“教育霸权”,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益智、自主育德、自主抚心、自主健体,从而获得和谐而健康的发展。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但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一厢情愿地实施教育,把学生当作泥团,强…  相似文献   

7.
巾帼风采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年"实践活动深入开展,2008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宁夏推荐的丁晓莲和朴凤歌被全国妇联评为"中国百名优秀母亲"。宁夏区妇联表彰了100名自治区"三八"红旗手和30个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用典型引路,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引导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感染、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形成思想道德建设人人参与、道德建设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论坚持"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应运而生.坚持"以生为本",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关键是要做到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主和以学生为荣,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正>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围绕学院提出的具有"德学兼修、中外会通"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宗旨,开拓创新学生工作思路和方法。近年来,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及感恩教育,推行规范精细化管理,优化贴心服务,尤其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农八师一二一团充分发挥女性职工在各项工作中的半边天作用,积极组织全团妇女开展"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的"三学"竞赛,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使广大女职工走上了致富之路。为了让广大女职工早日致富,该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组织500多名女职工参加了师市和团场举办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利用冬闲,向女职工传授小麦  相似文献   

11.
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春波  张加明 《学习月刊》2009,(22):105-106
一、以人为本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提出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尊重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需要,一切为了现实的、社会的、具体的人。一切工作应该是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晋州市中医院在以王志山为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医院"的办院方针,不断加强内部建设,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理念,在提高医护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恒军 《奋斗》2004,(9):45-45
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教育为核心,以管理为保障,以服务为拓展,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构建高起点个性化的学生工作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荆州师范学院办学的第一理念,它要求学院教育管理工作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几年来,学院学生工作处、共青团工作始终坚持以促进学风建设、强化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积极营造优良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始终坚持在工作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方  相似文献   

15.
<正>熟悉她的人,都给其这样一个评价:在家是一名好妻子、好母亲,在生活中是村民信赖的"贴心人",在群众中是一名与时俱进的致富能手,在工作中是一位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好干部、"女强人"。她就是本期的封面人物高金萍,现任法库县冯贝堡乡务名屯村党总支书记。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团活动课程是引入学分制和课程的理念对社团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将一切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知识增进、能力提高、素质养成的社团活动,都看作是"课程"。引入活动课程是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新形势、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适应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提出,令人耳目一新,也发人深省.一些学校对教育"以人为本"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如:迎合学生天性,赏识放弃原则;尊重学生自由,无视课堂纪律;迁就学生要求,漠视教师权益等.教育"以人为本"强调师生的共同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促进教师提升,学生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农十师一八八团二连"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一种精神.2008年5月,5名女职工自愿成立了"巾帼志愿服务队".一年后,这支服务队发展为9名成员.多年来,服务队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展示了巾帼志愿者的独特魅力和风采.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重大思想、重大要求,既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党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又贯穿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又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为民情怀。这个重大思想、重大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做好教育、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建设等民生工  相似文献   

20.
"人本政治"作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开展相关讨论对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综观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开拓进取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始终忠实地践行着党的宗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追求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本政治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