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既然《民法总则》已经确立了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地位,非法人组织就应具有当事人能力。非法人组织的范围略大于其他组织,但也有例外。《民事诉讼法》必须相应地调整具有当事人能力的主体的范围。依法成立的业主委员会是非法人组织,应具有当事人能力,但其在具体案件中是否是适格当事人,仍需另行斟酌。对于既不是非法人组织,又非其他组织的非法人团体,基于有效解决纠纷等方面的考量,仍可有限度地肯定其当事人能力。  相似文献   

2.
吴莲凤 《工会论坛》2008,14(5):127-128
设立中公司是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组织,是一种待成立但尚未成立的公司,设立中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法人资格;从其性质上看,它是一种过渡性的组织,具有团体性,但不具备法人资格。关于设立中公司的性质,有无权利能力社团说、合伙说、同一体说、修正同一体说、非法人组织说等学说。探究设立中公司的概念及性质,有助于厘清设立中公司的本质,以便进一步研究设立中公司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等问题,从而实现交易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团体组织取得法律人格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不同的团体组织具体身份有异,但在相同的立法价值下,抽象的法律人格的取得条件应该相同。团体取得法律人格的条件有四:一定的财产、独立的名义、独立的利益和一定的组织与住所。应该扩大我国团体人格者范围,承认非法人团体的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国际组织的人格局限于基本文件规定的范围和条件之下,其只可能在这个有限主体范围内从事活动,因而只在此范围内对其国际行为直接承担责任。国际组织虽然只具有派生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但它是以自己的主体资格承担国际法律责任的。混合条约应当明确规定国际组织及其成员国各自的权责界限,这是解决混合条约情形下的权责分配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多数学者均认为,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为权利能力,即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或社会团体组织只要具备了权利能力,即可成为民事主体,从而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法律人格是现实主体参与法律关系的前提,民事能力是法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可能性和范围,法律人格是民事能力的抽象,是确认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借鉴发达国家立法体例和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编纂中的中国民法典应将民商事主体分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三大类主体;按民商事组织本身是否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分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据所从事业务活动的法律性质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和公益法人;依据所从事业务活动的法律性质将非法人组织分为营利非法人组织和公益非法人组织。  相似文献   

7.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其地位已然由历史决定。但基于法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性质而产生的对两种能力的范围及一致性问题的探讨观点不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时间和范围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前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非法人团体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民事主体资格却迟迟得不到法律的承认。本文从非法人团体立法现状考察,探求其深刻的历史和法理原因,并通过审视若干民事主体的认定标准,提出我国的民事基本法律应当赋予非法人团体以民事主体的地位,进而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大陆法系民法经历了一个由人格到权利能力再到人格和权利能力并存互用的发展过程。人格和权利能力也经历了一个由不平等到逐步趋于平等的发展过程。学术界有学者将权利能力区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别权利能力,并据此认为权利能力具有不平等性。该观点没有看到权利能力与人格的历史继承性,也没有看到权利能力与人格在功能以及本质属性上具有同质性,更没有注意到权利能力的抽象性与权利的具体性的差别。在现代市民社会,我们应力倡:世界人民人权平等,人格平等,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相似文献   

10.
民法总则关于民商主体界分的整体制度设计因自然人与法人的不同而分别遵循了不同的逻辑标准,但都直接体现或隐含了“营利性目的”的内涵。民法总则民商主体界分制度在概念使用和标准贯彻上存在逻辑缺陷,进而导致实践中可能面临诸多难题。可行的完善思路是对商自然人的主体制度建构采取由基本法确立营业权和由单行法规定具体规则的方式;用“组织”作为主体概念统领“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将商组织的具体制度纳入民法典专编或者商事基本法加以规定,并且在民商主体界分时采取法律判定与事实判定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特定关系人”构成受贿共犯的界定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定关系人”虽然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但却可以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共同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与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的客观方面表现形式是:由国家工作人员与特定关系人约定,前者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后者索取或者收受财物。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的“事后通谋”也应认定为受贿共犯的故意内容。  相似文献   

12.
对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确定应当与社区矫正的性质以及我国现行的刑罚制度相一致。剥夺政治权利的对象不具有社区矫正行刑社会化的条件,不宜适用社区矫正;应实行轻罪化的部分劳动教养人员适用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13.
现行立法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规定基本上是科学的,关于该项制度的一些争论是不妥当的。应当以法人制度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4.
科学认定恐怖活动组织与人员,是有效防范、准确打击恐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完善反恐立法,构建恐怖活动组织与人员认定机制。我国恐怖活动组织与人员的认定立法还存在一些不足,应该通过立法明确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并行的双轨认定模式,完善行政认定程序、制裁措施,并建立认定复核制度,从而完善我国恐怖活动组织与人员的认定机制。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要求不仅要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更应有大量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储备。高等法学教育应该适应这种要求,与中国现代化的法制建设相连接,为依法治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6.
立法有个潜规则——法不责众。我想写文章也应如此。但本文有犯此禁之嫌。因为目前学界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商法始源于中世纪的商人法。”本人认为此说欠科学性。主要是本着摩尔根的指引“人类的主要制度和生活技术都是从早期少数胚胎进化而来”。商法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人类的交换史。由此试图从阐述交换及商人阶级的嬗变人手,以厘清商法的历史脉络,拙成此文。  相似文献   

17.
在犯罪人分类的标准选择上一直存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争,但是单纯的客观主义标准或主观主义标准无法对犯罪人进行科学的分类."犯罪人格"的概念因为其丰富的内涵,能够成为划分犯罪人的科学标准.建立以"人格"为标准的犯罪学分类理论,应当成为犯罪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回顾了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构成要素的研究文献,结合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的特性,界定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的概念,分析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并提出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多人死亡犯罪案件对社会的危害日益突出,侦破这一类型案件的前提之一是对现场死者角色的识别,即在现场众多死者中确认谁是作案人、谁是作案目标、谁是无辜者。这一过程对侦查工作意义重大。可根据死者生前情况、死者伤痕特征等方法识别死者角色。  相似文献   

20.
胎儿应否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世界上存在承认主义、有条件的承认主义和不承认主义三种立法模式。我国立法不承认胎儿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司法实践中出现此类问题无法可依。建议在民法总则中做出保护胎儿行使民事权利能力的概括性规定,在民法分则中明确赋予母体对胎儿损害赔偿具有请求权,在特别法中规定胎儿享有其他民事权利,逐步完善保护胎儿民事权利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