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是》2001,(1)
新世纪的第一个元旦刚过,我国人民的传统佳节———春节又即将来临。在这大喜大庆的日子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多到基层中去走一走,多到群众中去看一看,为基层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问题,为人民群众踏踏实实地办一些实事,保证人民群众过个欢乐祥和的新年。在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多抽出时间到基层去,看看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好了没有,下岗职工的生活有什么困难,基层干部的工资发放了没有,要把这些放在心上。这些话多么感人肺腑,多么暖人心窝,多么语重心长!总书记日理万机,操劳国家大事,不仅心系国…  相似文献   

2.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已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干部能不能提拔重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这一关。推荐票的多少成为衡量民意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个意在引导广大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改革举措,却被一些领导干部“误读”,在一些单位变了味。一些领导干部在发现群众投票重要后,不是在努力工作、为群众办实事上动脑筋,而是一门心思在如何“赢票”上做文章。一些干部大搞“微笑外交”,吃吃喝喝,拉拉扯扯,甚至在坚持真理、主持公道的大是大非面前,也不敢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惟恐得罪了人,丢了推荐票。  相似文献   

3.
<正>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以来,我先后深入基层30余次,与基层干部谈心谈话100多人次。通过谈心谈话,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解决了一  相似文献   

4.
《党建》2008,(10)
编辑同志:当前,不少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变坐等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意见,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十分欢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下访"却变了味:  相似文献   

5.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是提高基层干部服务群众能力的有效途径。但考虑到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文化能力、年龄结构、工作实际等方面的因素,基层干部培训还是要有别于机关干部的培训,要多点"乡村味道",让基层干部愿意学,学得进去,学后有用。在培训内容上,要多备"干货",不要"水发货"。基层干部培训,要多准备一些基层干部能够听得懂、看  相似文献   

6.
"旧瓶装旧酒",不走心,难入脑时下,不少地方的学习培训办得有声有色,不断帮助基层干部开阔思路、提高本领。然而,一些地方平时并不重视学习培训,而习惯于年末搞突击培训。基层干部表示,变了味的学习培训,真该改改了。  相似文献   

7.
岁末年终,往往是基层事务最繁忙的时候。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平时不重视学习培训,一到年终就搞突击,以完成既定的培训时长要求。基层干部一边要参加培训,一边还要做好本职工作,既不能保证培训的效果、又加大了工作强度。如此变了味的学习培训,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8.
正语言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语言功夫是必不可少的。比方向领导汇报,做群众工作,开会布置任务等,都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说服人,感染人。因此,基层领导干部讲话讲得好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位领导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语言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也不是唯一的。有些基层干部平时说话一套一套的,让人听着动情,也鼓舞人心;但雷声之后却没下任何雨点。也就是这些基层干部的"只说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基层干部动情的说:"做群众工作要摒弃‘压服’观念,树立‘折服’意识。""压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逼其就范。有些领导干部平日懒于下基层,却喜欢坐在办公室里"作指示"、"发号令"。"压服"只会"压"而不服,造成干群关系的严重对立。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要建立起领导干部的权威。但领导干部的真正权威,只源于群众发乎内心的"折  相似文献   

10.
提及官僚主义,许多人都仅仅理解为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其实,领导干部不关心基层干部、脱离基层干部,也是官僚主义的重要表现之一。一、突出一个"谈"字,畅通沟通渠道,拆掉"隔心墙",做基层干部的"解惑人"。作为乡镇干部来讲,除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其他干部很少有与县级领导交谈沟通、增进了解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成绩没人知道、工作没有奔头"的困惑,影响了他们的干劲。要解决这一问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就必须畅通沟通渠道,拆掉这堵"隔心墙"。  相似文献   

11.
正四月的彭阳,杨柳吐绿,桃杏烂漫,一派春意盎然。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扎实推进,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为此,彭阳县坚持调查研究、信访接待、现场办公、政策宣传"四下基层",边查边改,注重实践,推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转作风、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调查研究下基层。把问政于民、问  相似文献   

12.
一、在学习中做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领导干部要在学习中做带头践行荣辱观的典范,一要确立良好的学风。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发展,必然有一次全民的学习相伴随。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新情况、新事物、新举措、新理论层出不穷,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多学一些,学深一些,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群众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单位。非常令人遣憾的是,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在学习上搞形式主义、走程式化老路。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是不联系实际,不解决具体问题,没推动事业进步。…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是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但若要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忌前呼后拥。现在,领导干部到基层去调查研究,往往层层级级陪。省里领导干部下来,,市里要陪,县里要陪,乡镇要陪,村里也要陪,有时还用警车开道,陪同的人很多。好象不陪,就是对工作不重视,就是对领导不尊敬。结果,一个人搞调查研究,几十人陪同,前呼后拥,声势浩大。这么多陪同的人,在领导和群众之间无形形成了一条隔离带,使领导干部无法深入到群众中去,无法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少数基层干部还弄虚作假,糊弄领导,…  相似文献   

14.
贵州新语     
《当代贵州》2015,(7):7
<正>解决"说不好"的问题,要多运用接地气、有生气、顺心气的语言,多一些乡土味、家常味、人情味,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地讲、生动地讲、形象地讲,做到柔性引导,力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解决"写不好"的问题,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和掌握基层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多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多创作动人心弦的优秀作品。解决"抓不好"的问题,基层文化宣传部门人少事多任务重,要善于"穿针引线",从"创"字上破题,在"统"字上着力,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切实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主要任务要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四风"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从活动的一开始就要主动把活动效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切不可自说自话,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只有坚持开门搞活动,在群众目光的关  相似文献   

16.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如何把人才选准、用好,历来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干部任前公示制"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任前公示"好在任前,贵在公示.它将党管干部原则和走群众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和选人用人中的"暗箱操作",加快了干部工作的公开化、民主化进程;对于那些缺乏群众观点、只知道密切联系领导的干部也是一种教育和提醒.基于此,"公示制"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认可.但不能否认,"任前公示"在有些地方变了味、走了调,成了摆设.一些有问题的人,一些公示期间反映不良的干部,照样能够提拔升迁.这样,不仅损害了"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也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们就当前正在县处级以上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与部分基层干部、党员群众进行了座谈。许多同志认为,党中央用整风的精神搞“三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只要各级党组织真抓落实,措施到位,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中去,是能够解决好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是能够促进领导干部素质提高的。但也有部分同志对“三讲”教育持消极的态度,表现出以下几种心态:一是怀疑心态。有这种心态的在参加座谈的人中为数还不少。他们认为,“三讲”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位领导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严肃批评一些基层干部时指出:"现在我们有一些基层干部千方百计找借口,多接近领导,想巴结领导,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其实,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应该去多贴近群众才对.即使你接近领导多了,也许能给领导留下个好印象;但贴近了群众,群众的满意是最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19.
据4月18日出版的《民生日报》报道,政府准备出钱修山坪塘,帮群众解决用水难问题,可村民却不答应。村民对基层干部说:先写保证书,确保山坪塘不漏水才能修。政府埋单,群众为啥还不买账?细一打听,原来是一些注水、掺假的民生工程让人寒了心。比如,在本该退耕还林的贫瘠撂荒坡地上搞国土整治,劳民伤财;在墙上刷涂料充数危旧房改造。  相似文献   

20.
中央将今年确定为“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之后,许多单位的领导干部都立即行动起来,下基层,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解决难点问题,和群众打成一片,调查研究之风正蔚然兴起。但是,也有极少数人的调研活动走了形,变了味,与中央转变作风的要求背道而驰。如有的人搞调研,喜欢追求表面文章,动辄领导挂帅,几个部门联合,基层各级领导陪同,摄像、文字记者带上一大群;有的人搞调研,仍习惯于“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深入群众,不接触实际问题;有的人搞调研,到了基层之后却以师长自居,对被调研对象高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