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3年10月中旬以来,特别是在美国入侵以后,东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的局势动荡和发展,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际舆论的极大关注。10月13日,格林纳达总理莫里斯·毕晓普因被指控散布有人要加害于他的谣言和拒绝接受新宝石运动中央委员会的决议,被军队软禁。19日,武装部队司令赫德森·奥斯汀宣称,毕晓普和三名部长率领支持者前往  相似文献   

2.
美国武装入侵格林纳达已过半年。目前美军虽已基本撤离,但是这次入侵将对这一地区的形势产生影响深远的后果,主要表现在:第一,格林纳大新政府  相似文献   

3.
格林纳达     
格林纳达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中向风群岛的最南端。这个岛国由主岛格林纳达及其以北的卡里亚库、小马提尼克等小岛组成,总面积不过三百四十四平方公里;人口十万零八千(1981年),其中黑人和黑白混血种人约占95%。居民多数信天主教,通用英语,也有不少人讲法语。格林纳达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格林纳达岛上,这里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拉丁美洲发生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大事:中美洲危机爆发并不断加剧;波及整个拉美地区的外债危机及其引发的经济和社会危机;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美国武装入侵格林纳达;席卷南美大陆的“民主化进程”,等等。围绕这些重大  相似文献   

5.
1981年1月里根政府执政后,承诺要扭转70年代美国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势力衰退的局面。这一衰落的表现是:尼加拉瓜和格林纳达出现了与古巴和苏联结盟的革命政权;萨尔瓦多革命民主阵线——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的力量日益强大;古巴作为一个革命国家继续存在,并扩大了其在加勒比其他地区的影响;苏联在西半球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存在日益加强;美国与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关系中的摩擦加剧,显然,这是受卡特政府强调人权外  相似文献   

6.
在两个超级大国持续争夺、国际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拉丁美洲度过了激烈动荡的1983年。在过去一年里,美国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武装入侵格林纳达,加紧干涉中美洲内部事务,使这一地区的动乱有增无已。而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形势依然相当困难,巨额外债引起的支付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各国仍在步履艰难地进行经济调整。面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巨大挑战,拉美国家增强团结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政治独立的斗争也有了引人注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处理同拉美国家的纠纷时,推行动辄出兵入侵和武装占领他国的政策,即通常所说的“大棒政策”。这项政策公开侵犯了拉美国家的主权,遭到拉美各国人民和政府的强烈反对。从30年代起,美国政府改变了对拉美扩张的手法,放弃了“大棒政策”,代之以“睦邻政策”。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偶尔也向拉美国家挥舞一下“大棒”,但由于此种政策不得人心,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它一直未敢公开派兵占领某个拉美国家。直到1983年10月25日里根政府派兵占领格林纳达和1989年12月20日布什总统下令武装入侵巴拿马,美国在拉美重操旧业,又挥舞起“大棒政策”。由于美国最近两次武装入侵带有某些新的特点,我们把它称为新“大棒政策”。  相似文献   

8.
1981年9月1日不结盟运动已创立二十周年。从1961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到1979年9月在哈瓦那举行第六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拉丁美洲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国家不断增加。现在,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拉美国家有十一个:阿根廷、玻利维亚、古巴、格林纳达、圭亚那、牙买加、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相似文献   

9.
1979年10月27日,东加勒比海上的美丽岛国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正式宣告独立,第一面由蓝、绿、黄三色组成的新国旗在首都金斯敦上空迎风飘扬。这个国家的人民从此打碎了殖民桎梏,获得了新生。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位于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向风群岛南部,地处圣卢西亚和格林纳达之间。它由主岛圣文森特及其南面的  相似文献   

10.
10月1日巴拿马运河新条约正式生效。卡特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就苏联在古巴驻军问题提出五项对付措施。 1—3日拉丁美洲钢铁协会年会在圣地亚哥举行,呼吁拉丁美洲国家在发展钢铁方面加强合作。 2—12日阿根廷总统魏地拉到日本访问。 6日圭亚那、牙买加、格林纳达和圣卢西亚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对卡特总统为对付苏联在古巴驻军而采取同加勒比地区有关的措施表示关切。 9日美国开始在加勒比海举行军事演习。 10日墨西哥和西班牙签署了一项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方面进行合作的协定。 10~12日拉丁美洲十三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  相似文献   

11.
《“暴怒”行动——美军入侵格林纳达始末》一书由吴华、于青编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全书分前言、正文4章,共134页,9.4万字。本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推出的《战后国际重大事件纪实》之七。作者力图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军事及美苏争霸等视角来...  相似文献   

12.
美国《投资者》杂志1983年6月号把泰国盘谷银行董事长陈弼臣(泰名臣·梭蓬帕尼)列为当今世界12名首富的银行家之一,他也是1982年泰国纳税最多的200名纳税人之一。1980年一家美国机构对泰国36名首富家族的财产进行调查,陈弼臣家族名列榜首。陈弼臣家族拥有股份的公司有160家,其中在泰国的130家,在香港的20家,其余分布在其他地区。陈氏家族控制着22家大公司,如在亚洲工商银行占有30.7%的股份、在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 11月 18日 ,美国加州奥克兰市举行琼斯敦惨案 2 5周年纪念活动 ,提醒人们牢记这起 2 5年前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惨案。 1978年 ,人民圣殿教90 0多名信徒在教主吉姆·琼斯的蛊惑下 ,在圭亚那服毒丧命 ,奥克兰市是其中 4 0 0多名遇难者下葬的地方。①人民圣殿教是美国基督教牧师吉姆·琼斯于195 5年在美国创立的教派 ,全称为“人民圣殿基督徒 (使徒 )教会”[People’sTempleChristian (Disciples)Church]。该派极盛时教徒曾高达 3万人 ,遍及美国各地。 1965年后 ,随着琼斯个人欲望的极度膨胀和对美国社会制度幻想的完全破灭 ,人民圣殿…  相似文献   

14.
每4名美国人就有一人当过志愿者 美国2013年有6450万人参加过志愿服务,每4名美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人当过志愿者。美国40年前就出台了《国内志愿服务法》,随后政府又相继颁布了其他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15.
九年来,美国第一次有更多军队驻扎在国外。新增加的二万七千多名男女军人是1968年美国开始从越南撤军以来第一次增派到美国国外的军队。这种新的趋向,反映了卡特总统决心使美国在国外(特别是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部队拥有足够的力量,而牺牲某些以美国为基地的部队的实力水平。官员们予计1978年还会继续执行这种政策。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3月大事 :(一 )美俄互逐外交官 ,美俄关系趋冷。2 2日 ,美国宣布驱逐 51名俄罗斯驻美外交官 ,限其中 4名于 1 0日内离境 ,其余人员在 7月 1日前离开美国。翌日 ,俄宣布采取相应的报复行动 ,将美国 4名外交官驱逐出境 ,并准备列出相应的“名单”回应美国。舆论认为 ,这是冷战结束以来美俄两国最大规模的“外交官驱逐战”。这场由美国率先掀起的带着冷战阴影的驱逐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如果双方不保持克制 ,将严重影响美俄关系。(二 )钱其琛副总理访美。 1 8日 ,钱其琛副总理开始对美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在美期间 ,他分别会见了美国…  相似文献   

17.
美国第三十七届总统尼克松辞职已经九年了。美国《芝加哥论坛报》1982年初作了一次民意调查,评选最佳和最差的总统各十名,尼克松被评为最差的总统之一。在美国,人们对尼克松在国内事务和外交上的作为,褒  相似文献   

18.
时代背景 1848年2月,有3名中国人(两男一女)乘"铁鹰号"海船来到加州,那两名男子立即奔赴矿区淘金,女的则在一位从香港乘该船归来的美国牧师查尔斯·吉勒斯皮(CharlesGillespie)家中当佣人,这是有正式记载的来到加利福利亚的第一批中国劳工移民[1].以后华侨逐年增加,1849年和1850年,来到美国西岸的华侨分别为325人和450人,1851年这个数目上升到2716人,1852年猛增至20026人[2].从此时起,出现了华侨移民美国的高潮.  相似文献   

19.
美国拉美研究协会第18届国际大会述要美国拉丁美洲研究协会(LatinAme-ricanStudies──LASA)于1994年3月10~12日在美国亚特兰六市举行第18届国际大会。来自世界各地近2000名研究拉美学的学者参加了大会,其中包括约400名...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闻记者丹尼尔·林奇在《美国新闻评论》上撰文称:在寻求使社会公众积极关注爱滋病——这种“死亡之神”的过程中,大众传播工具夸大了它对于公众健康的威胁。 林奇写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曾预测从1992年至1994年,将有196000名美国人死于爱滋病;而在同一时期,大约将有270万美国人死于心血管病;另外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