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永志  甘玲 《实事求是》2006,192(5):28-30
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制度、观念、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几个方面。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应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调整社会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尽快把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和健全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资金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的主体.将伴随着城市化过程而长期存在。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面临的严峻就业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的主体.将伴随着城市化过程而长期存在。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面临的严峻就业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孟宪尧 《新长征》2008,(1):42-4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关键。从目前来看,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三个途径可供选择,即农民就业企业化、农民就业城市化、农民就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问题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一个缩影。农民工的称谓、经济能力低和公平感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成为困扰农民工的问题。为此,要积极引导,改变农民工的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行农民工“公民”身份,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合;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工利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参与百村调研,笔者认为“就业状态”是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农民“就业状态”包括四个基本内容:就业环境、就业结构、就业能力和就业保障。笔者认为,从改变就业结构看,非农就业收入将是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途径;从完善就业环境看,各项政策的出台将为农民非农就业提供制度保障;从提高就业能力来看,各地正在完善就业培训机制,提高劳动力素质;从促进就业保障来看,低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就业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7.
保证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把城市化进程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其中的关键是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需要着重研究解决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长期进城农民变为城市居民的问题,这涉及城市公共资源的重新分配,再一个就是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后一问题正是实现农民变为城市居民的前提条件。因此,笔者就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对成都市武侯区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试图通过他们的做法来启发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路。一、武侯区的思路和做法成都市武侯区共有簇桥、金花、机投、红牌楼、火…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就业报酬的平等,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制度建设包括统一的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培训制度、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因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增收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必须帮助农民提高就业能力。农民就业能力源于人力资本培育,但人力资源只有经过"深加工"和"能力再造",才能转化成宝贵的人力资本。如何搞好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我们深入到成都市温江区的永宁、万春、和盛、寿安、金马等镇,通过发放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现将调查研究的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劳动就业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改革开放前,农民被禁祻在土地上没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对农民进城就业政策开始转变,但其转变过程几经曲折和摇摆.从1984年开始农民获得进城就业机会后,经历了排斥、歧视、限制的阶段,直到2000年实行城乡统筹就业政策后,农民才真正获得了城市自由就业权,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本文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进城就业政策演变过程的详细分析,认为政策设置必须尊重人民权利、市场规律和人口流动规律,社会政策必须与经济政策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较好较快地推动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问题,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长春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更多的问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要建立城乡统筹就业体系,扩展农民的就业领域,完善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就业报酬的平等,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制度建设包括统一的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就业;住入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培训制度、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海东市在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中,干方百计寻求增加农民收入渠道,以发展劳务经济为突破口,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就业再就业、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来抓,引导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若干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占世界新增岗位的1/4,对世界发展特别是解决全球就业问题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而且愈来愈严重,已进入高失业阶段.20世纪90年代外出农民工已经成为转移农民的主要渠道.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愈来愈难,要充分估计其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企望用3-5年的时间基本解决这一问题是不太现实的目标.政府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对所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保障,劳动力市场总是存在着失业人员,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力市场.国家只能提供保障人人就业机会平等、不受任何歧视、帮助具有劳动能力者提高就业竞争力,对所有人实行"国民待遇".作者认为,今后创造就业的主要方向是非正规就业或灵活就业,并提出三个重要建议:第一,应召开全国就业工作会议,全面讨论中国的创造就业目标,包括城乡就业目标,正规与非正规就业、固定与灵活就业、暂时与临时就业;第二,应定期公布调查失业率和就业信息,及时发布全国与地方各类劳动力市场信息;第三,促进灵活性、统一性、公平性劳动力市场,实行"平等国民待遇"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政策.  相似文献   

15.
安龙县总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是典型的农业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非农就业问题,正日益成为安龙县经济社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安龙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民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提出把推进农民就业作为实现城郊城市化,大力开辟农民增收空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6.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大量因失地而失业的农民同农村的贫困问题密切相联,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尽快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把农村社区建设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切实可行之路,也是农村社区乃至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应构筑政府主导,社区、高校、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就业服务网络,以大力推进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精神,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着眼点,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的就业环境,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9.
也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地矛盾是“三农”问题的原生变量,据此产生了一系列农业、农村、农民的具体表象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非农业的就业。  相似文献   

20.
天津大事记     
东丽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造就“四金”农民。一是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农民“薪金”。该区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与多家驻区企业建立就业联盟。通过合作、组建服务公司、安排闲置劳动力就业等,为群众提供一批公益性就业岗位。二是推进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