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群众工作恐惧症”.就是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自己直接与普通老百姓接触,有失身份;有的领导干部长期脱离群众,不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有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是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而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领导干部在遭致群众反对时,认为是群众“胡搅蛮缠”、“不讲理”;有的领导干部遇到群众上访,不是主动接访.了解情况.化解矛盾,而是用有事、外出、开会等借口搪塞群众。  相似文献   

2.
"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是党的十七大针对干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出的一剂良方。目前,在此项工作中,有不少同志因认知上的缺失,还不同程度地存有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其表现主要有三:一是"怕"。怕将选任干部初始提名权交给群众,会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怕失去用人权会造成权责不对等,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怕选任干部程序繁琐,时间精力跟不上,工作效  相似文献   

3.
《人民论坛》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有70%的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其中恐惧最厉害的是县处级干部。尤其是县委书记和宣传部长,怕曝光,怕麻烦,怕扩大,怕影响,怕无事生非,怕盯住不放。所以他们视网络如猛  相似文献   

4.
最近到一些乡镇、街道从事调研工作,听到干部反映最多的是:基层工作难做。其表现为: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已经不像从前那么融洽了,群众称干部工作队为“收费队”,昔日的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此种状况下,就会出现这样的场面:群众看到干部低头走,干部看到群众绕道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还在于干部自身。干部怕见群众,无非出于以下原因:一是自己在做群众工作时不扎实,引起群众不满,怕碰到与自己红过脸的群众而尴尬。二是政策水平低,怕群众提问题而自己被问住下不了台。三是廉政不过关而底…  相似文献   

5.
正时值严冬,天气寒冷,自然界一些动物会进入冬眠状态,这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是动物越冬的自然现象。然而,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极少数干部一到冬季就消极懒政,不愿积极主动干好工作。特别是面对一些需要走出机关、走到基层的工作任务时,往往不推不动,推推动动,甚至光推不动,推而不动,加之在政治新生态、反腐新常态下,少数干部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就怀着"不干事、不出事"的思想,得过且过,躲在屋里猫起了冬,群众讥讽这些干部是"冬眠干部"。  相似文献   

6.
正从群众观念上察"德"。"为官者,德为先;为官者,民为本。"对群众有没有感情,对群众利益敢不敢维护,群众冷暖有没有挂心间,群众诉求有没有去落实,反映了干部的群众观念,也是干部"德"的重要表现。考察识别干部的"德",不能偏听偏信,也不能以偏概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深入基层面对面倾听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才能把口碑好、品德高尚、敢于担当、表里如一、群众公认的干部选出来,造福一方百姓,带动工作发展。从群众工作方法上察"能"。运用群众工作方法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党员干  相似文献   

7.
《人民论坛》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有70%的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其中恐惧最厉害的是县处级干部.尤其是县委书记和宣传部长.怕曝光,怕麻烦,怕扩大,怕影响,怕无事生非.怕盯住不放。所以他们视网络如猛虎.生怕哪天冲出笼子.把自己弄个遍体鳞伤(2009年5月上《人民论坛》)。  相似文献   

8.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我们党在不同时期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法宝"。包头市昆都仑区"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简称"双联系")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使机关和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增强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做到群众有困难,干部在身边,群众有要求,干部有行动,从而全心全意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的一声声赞美,一张张笑脸,就是对包头市昆都仑区"双联系"工作的最好褒奖。  相似文献   

9.
这种"当真".可爱可贵.令人肃然起敬。我们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不可缺少认真的精神.就是要多一点"当真"。这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一件真事:一位在市里工作的干部到边远山区随机走访时,看到一位贫病交加的老人需要吃医生开的一种药,但这种药在当地医院、药店都买不到。这位干部就拉着老人的手说:"您别着急,我回去后给您买药来。"老人笑笑,似乎有  相似文献   

10.
中央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为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供了制度化、规章化的依据。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目前尚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难点与问题1、旧的用人观念导致干部工作民主化的渠道不畅。一是受旧的观念和习惯做法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过分强调选人用人工作的保密性、敏感性和特殊性,对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有顾虑,怕泄密、出漏子,不敢让干部工作真正走近群众;二是有的领导干部过分“恋权”,片面强调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怕选人用人权削弱、失控,对干部工作扩大民主不积极不主动;三是对群众参与干部工作缺乏正确引导,宣传不够,有些群众虽参与但不能正确使用手中的民主权利,甚至认为选拔干部是领导们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愿参与;四是有的搞形式、走过场,形式上听取群众的意见,实际上“听  相似文献   

11.
正在基层调研,感觉经过教育实践活动,干部作风确实有很大转变,非常难得、非常可喜。但也听到群众反映,有的干部因为怕出事、怕出错而干脆消极作为,有的则出于为官不易而不作为,在工作中常常表现出"心中无数、脑中无事、眼里无活、手里无牌、落实无果"。这"五无"是对"庸懒散"干部的一个鲜明概括,是对"虚浮空"干部的一个准确描述,也是当前干部  相似文献   

12.
做好群众工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不能忘记一个前提,就是要让群众"找得到"。让群众"找得到",才能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拉近同群众的感情,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而"群众找不到基层干部的过程,就是群众对我们干部积怨积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干部工作的"风向标",是中央出台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发点。在群众眼里,公信度实质就是满意度,在干部眼里,公信度实质就是公正度。干部选任工作要让群众感到满意,让干部觉得公正,必须树立起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和标杆。  相似文献   

14.
认真解读"插甸经验",笔者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干部下得去。我们党的根基在群众、在基层、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中,"插甸经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干部不喊空口号、不唱高调,真正深入基层,把握基层所需、所急,并帮助基层群众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二是干部立得住。以往我们的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大多都流于形式,很难做到与群众打成一片。"插甸经验"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典型,就在于派下去的干部真正立足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深入基层的实践中,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上饶市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联户帮困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干部主动适应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利用夜访与群众攀亲交友,结为帮扶对子,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果按正常上班时间,白天群众都到田地里干活了;等群众收工回家,干部们又下班了。干部和群众很难见上面,群众有什么困难干部不知晓,乡里有什么工作也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所以我们要根据群众的作息时间开展工作。"玉山县六都乡负责人介绍说。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干部自身行为的作用问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言论和行动,对于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干部思想行为的目标和方式,关系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也对群众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来说,密切联系群众不但要有感情更要有路径,做好群众工作不但要有想法更要有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要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高"七种能力",其中在强调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时指出: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8.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9.
做事与作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也是两种不同的职业道德表现。有的干部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认认真真做人,老老实实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步一个脚印。他们务实和高效的敬业精神,在群众中有口皆碑。另一类干部不做事专作势,有人称他们为表演型的人。实际上作势就是作秀,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工作中,有一类干部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按钮式干部"。归结起来,他们大抵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懒",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行动上不自觉,工作上不主动,能应付就应付,能敷衍就敷衍,缺少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