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会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医生的身份与心术,加上自幼大大的良民的自觉,使她成为文学圈内的一个新起的、别有特色的、和谐与健康的因子。 ——王蒙 毕淑敏很豪爽,做人也机智、幽默,在女作家中,她是很有特色的一个,她写西部女兵生涯的作品,很纯很正,很大气。 ——二月河  相似文献   

2.
桫椤 《福建乡土》2014,(6):62-62
正蔡伟璇是一个非常重视日常生活经验书写的作家,这是与她熟悉普通人、熟悉市井、熟悉家长里短,也熟悉办公室日复一日的生活体验分不开的;或许这与她的性别也有关系,女性的敏感、细腻,对生活之深入,都使她能够把握日常生活中那些对人生和命运产生影响的事件。所以她的小说就有了绵密、精巧和柔韧的特性。但她在写日常时,视角常常穿过生活表面的繁华,既看到日常生活的颓败之处,又力图以小说的方式重建普通人对日常生活的信心,做一种有破有立的尝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历经60年风雨,拥有了与时代同行、与妇女同步发展的60载辉煌成就。60年如一日,《中国妇运》沉淀积累记录了一个甲子的妇女事业。她大处有党政领导关心妇女事业,有妇联辛苦镌刻的座座丰碑;小处有妇联人生生不息的奋斗历程,有各级妇联人工作的真实写照,同时她也是一部妇女事业经验总结启示录、大事记。对于我而言,她则是悉心指导的良师、知心陪伴的益友,我在妇联岗位上成长的每一步,都有她的点播教诲,也因为有她,使我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不知不觉之中认识了妇联工作、认知了妇女事业、深入社会这个大学堂,逐步成为一名妇女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军界和国防科技界,人们知道她的名字。 在中国广大妇女中,人们更熟知她的名字。 在港澳地区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也有许多人熟悉她的名字。 这不仅仅因为她有学识有能力,是位高级工程师;不仅仅因为她心怀国事,是人大常委;不仅仅因为她联系群众从事于妇女事业,是全国妇联副主席;也不仅仅因为  相似文献   

5.
认识厦门女作家蔡伟璇是在鲁迅文学院,作为她的指导老师,我们在写作上有过多次的探讨和交流。蔡伟璇给我的印象是直率坦诚、快言快语,对创作抱有执着与热情。她在鲁院创作的4篇短篇小说,后来都陆续发表在《北京文学》、《山花》等刊物上。这4篇短篇代表着她目前对小说的认识与现有的水准,也是她从散文转向小说创作的阶段性收获。  相似文献   

6.
沈殿霞之美     
提起沈殿霞,人们似乎更愿意亲昵地叫她"肥肥"或者"肥姐"。因为很少有女人能像她那么胖,也很少有女人能胖得像她那么可爱,那么灵气十足。在香港,沈殿霞是著名的"荧屏开心果",无论何时,她总是保持着自然率直、开朗快乐的形象。然而,没有人是能够快乐永驻的。了解沈殿霞的人都知道,她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她曾为上通告四处奔波,也曾为负心人黯然神伤。如今,当沈殿霞跨越了工作的阻碍,走出了情变的打击后,病魔又开始折磨她的身心。幸好,沈殿霞是个有大智慧的女人,她能用最平凡的心感受生活,也能用最不平凡的心迎接生活给予的每个考验……  相似文献   

7.
压力:无形的痛苦22岁的她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公司经理、她的顶头上司是位33岁的成熟男性。虽然经理周围有很多女孩,但他谁也没有看上,只相中了她,因为他和她很谈得来。这个女孩也被经理的魅力和年轻有为所吸引,但她说她不能自由地和他发展关系,似乎在她心底埋藏...  相似文献   

8.
郑彤 《天津人大》2012,(5):30-31,1
有人说她是一位跨界企业家,因为她创办了多家企业,产业涵盖商用设备、高端医疗设备、制冷等领域,在各个行业均有不俗战绩;有人说她是一位诗人,因为她创作了许多热情洋溢、催人奋进的诗歌;也有人说她是创新创业讲师,参加了天津市创新创业讲师团十几场演讲会,许多人都听过她的演讲,她还积极为经济发展与和谐并重献计献策。见过她的人都为她的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染。她就是乐观开朗风度儒雅的津南区人大代表、知识型女企业家杨月春。  相似文献   

9.
[案情介绍] 28见的许晓云在某调查公司工作,她聪明漂亮,又有大本学历,工资收入也不菲,按说找个如意郎君应不成问题。但因她患有乙型肝炎,所以,朋友、同事、亲人多次为她介绍对象,都因此而最终与她分道扬镳。 2001年7月,许晓云的姨妈又给她介绍了一位外地私企老板刘向坚与她相识,对方年纪与许晓云相仿。介绍之前,她的姨  相似文献   

10.
观众很难把电影《海霞》中的小海霞与演喜剧、小品的蔡明联系起来。人们忘不了小海霞那双苦难的大眼晴,也喜欢“神神道道”的马大姐。这些日子,蔡明正为排话剧《见人说人话》忙碌着。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演话剧,同台的又多是有话剧表演经验的专业演员,她说,这让她觉得很有压力。看惯了台上风风火火的蔡明,你会觉得台下的她太安静了,安静的让你觉得——“给她件斗篷,她就是女侠”,说的不是蔡明。  相似文献   

11.
钱穆的信念     
有一位德国老人,名叫赫尔玛·塞德尔,已经80岁了,最近,她被检查出得了癌症。当她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时,她想尽快完成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她有一大笔钱,总价值约两三百万马克,有些是现金存在银行,有些是房地产。她想把这些钱一个子儿不剩地捐献给中国的改造沙漠事业。塞德尔一辈子最珍爱书籍,她爱买书,有许多许多的书。她的第二件事就是把这些珍贵书籍全部送给中国。塞德尔对中国有这么深的感情,这是因为她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她深信,中国是迄今为止,保持民族文化传统最好的文明古国,也是最有希望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她把世界未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我的婆婆     
有人很羡慕我,说我有一个好婆婆。是的,婆婆是位勤劳善良、明白大度的老人,与丈夫结婚这么多年,我们婆媳俩从未红过脸。我就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尊敬她、关心她,她也像对女儿一样呵护我、心疼我。  相似文献   

13.
刘三姐与鱼图腾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姐与图腾崇拜有关系么?有。 三姐与鱼图腾崇拜有关系么?有。 我还想说,刘三姐不是个传说中的传奇人物;而是古老的神祗,她的原型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女土酋,女巫婆,正因这两种身份使她在宗教祭祀仪式上成就了女歌神的地位,也使她在后来的民间传说中成了歌仙,成了一方水土的守护神。可是没有人相信我的讲法,这也不奇怪,刘三姐的故事,在南方广大地区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广大群众,特别是其  相似文献   

14.
感受母亲     
人有多早懂事,就有多早感受母亲。 我最早对母亲的感受大概也就只有五六岁吧,那时候我常常问姥姥:“我妈妈是不是后妈呀?” 记忆中的母亲很少有笑脸,说话声音不大,语调也很平和,但是却有威严,凡是母亲说过的话,我们孩子是一定要照办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和哥哥都以为,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就是这样,张三李四家也一定是这样。突然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一对母女,是我母亲的远房表弟媳妇,她女儿和我差不多年纪,但是她不仅不听她妈妈的话,而且每天都粘在她妈妈身上,她母亲不是拉着她就是背着她。我和哥哥都傻了,  相似文献   

15.
地球婆     
第一次见面.我对她有些不恭。当我知道了她的身份和她家的经济情况,地主婆三个字从我嘴里脱口而出。她不懂中文,我叫她地主婆.反正她也听不懂。其实她听懂了也没什么。她家里有农场,有大面积的土地.养有成群的牛、羊、鸡.她又是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16.
巴荒是一位端庄聪慧带有一点四川口音的女子。看上去并不太像一名画家,而是一位标准的“职业妇女”。她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绘画,而是她的一些与西藏有关的传奇经历。早在十几年前她就四次进出西藏,三次独行阿里,穿越无人区,经历了生死病痛,写出《阳光与荒原的诱惑》、《西藏古文明之旅》、《废墟与辉煌》等引起学术界关注的著作。至今,她还有多得令人吃惊的有关西藏之旅的文字和笔记尚未来得及整理。 巴荒的油画画得很有特点,很有想法,在许多方面既像她的性格,也像她的经历。用她的话讲,是油画引领自己走上了艺术之路,而油画更是自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从她的那些肖像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目光冷峻的藏族  相似文献   

17.
正专职委员:王国军所在地: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残联案例背景在共和镇有一名叫周小小的残疾人,智力上存在一些缺陷,生活不能自理,长期没有经济收入。她平时无法与人和睦相处,并且很爱打人。大家都很怕她,不愿意去招惹她,而她的病情也是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8.
余玮 《传承》2008,(19):15-17
初次见到张海迪的人一般会大吃一惊,这位和高位截瘫抗争40多个年头的女性竟依然面容美丽,双目清澈,神态自信。张海迪一直是作为一个英雄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大家所看到的所了解的那个坐在轮椅上开会、发言、谈笑风生的张海迪,仅仅是她的表面,仅仅是她生活的一个局部。张海迪与我们一样有她的朋友,有她的爱好,有她的习惯,有她的追求,有她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5,(6)
埃德加·斯诺早期的成就与他的第一任妻子海伦·斯诺的支持和影响是分不开的。海伦·斯诺是一位未被充分关注的伟大女性,她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多贡献,她和埃德加·斯诺同样都是架设中美人民友谊桥梁的先驱。然而,她的成就与事迹鲜为人知,其在中国革命和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赞誉。《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欧美文学评论家王忠祥教授说:海伦·斯诺女士确实是"一位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这与她一直帮助和支持她的丈夫斯诺的事业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16)
<正>她跟她的灵魂说起一个故事:那一年,她第一次收到他挑选他的几项创作给她。作品很美,却也感受得到几近于遥远的撕痛,是创作作品与灵魂间的撕痛。令人欲泪,莫名地察觉到泪与眼眶的距离如此地近,近得不能再靠近,于是只能在心底感受到泪,泪不能在那时下雨。也是因为那些作品,她发现他的外在与内在的差异。外貌如此地豪迈有气魄,作品的意涵竟是那么地柔软,甚至是略带哀愁与悲壮。每次他们见面时,都可以聊得浑然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