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社会党国际以及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们将瑞典社会民主工党(以下简称社民党)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及其实践结果称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瑞典模式”,并冠之以诸多美名。如“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橱窗”,“现代福利国家的楷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试验室”,“第三条道路”,等等。剖析“瑞典模式”,对于我们了解究竟什么是瑞典道路,深刻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何谓“瑞典模式”? “瑞典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混合经济+福利国家+阶级合作。社会民主党人认为:混合经济是指在长期保存私有制前提下,限制资本家的某些职能,加强国家在经济中的权力,以和平手段发展国有企业和劳动者集体资产,避免失业和各种危机,提高全民物质生活水平,福利国家是指实行从  相似文献   

2.
瑞典社民党认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是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实现这一目标的障碍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半个多世纪以来,瑞典社民党对如何改造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其所有制理论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一、从“社会化”到“福利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福利国家”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社会目标模式之一,也是战后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社会实践。“福利国家”的基本含义是国家以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实施普遍的社会福利。在战后英国、瑞典等西欧国家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以后,“福利国家”则具有了新的含义,它成了一种特定的概念,即特指西欧社会中实行了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4.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其内容大多是老调重弹,人们并不感觉陌生,但也有新的曲调。如拿瑞典和中国比,说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如瑞典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共产党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如社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中国效法瑞典,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同主张中国效法美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实质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瑞典是社会民主党执政,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和政策,在国外甚至被看作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这样一来,讨论的问题就转到了社会主义运动方面。一、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民主党是怎样分裂的? 社会民主党,有些国家叫社会党,有些国家叫工党,瑞典  相似文献   

5.
瑞典模式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模式所实行的“福利社会主义”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它并没有消灭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相联系的一系列弊端。瑞典模式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两条根本性的经验教训:一是虽然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极其重要,但仅有分配方面的这种变化而没有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根本变革,那是不可能把资本主义社会改造成社会主义社会的;二是像瑞典那样要搞“雇员投资基金”,让雇员处于与资本家分庭抗礼的地位、真正去触动私有制,那可是资产阶级所绝对不能容忍的,哪怕这是执政的社会民主党酝酿多年并且在议会中通过了的法案!  相似文献   

6.
1.“社会主义”一词的由来.“社会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1803年意大利出版的、由一个名叫贾科莫·朱利阿尼的传教士撰写的题为《驳斥反社会主义》的文章中,但其词义与今天的含意相去甚远.“社会主义”一词在欧洲开始流行是在19世纪20年代.1827年11月出版的欧文主义刊物《合作》杂志,称主张资本公有的人为“公有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1832年圣西门主义刊物《世界》杂志,则用“社会主义”一词来表述圣西门学说的特征.当时被称做“社会主义者”的流派主要有三个,即法国的圣西门主义者、傅立叶主义者,以及在1841年正式以此自称的英国欧文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虽然在许多方面各不相同,但在本质上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主张走财产社会化的道路,认为增进大众的幸福和福利应优先于个人权益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社会民主党所奉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本不是什么新鲜货色。然而它在八十年代末却得到了包括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人在内的一些人的青睐,甚至成为造成国际局势发生局部骤变的重要因素。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把西、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标榜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在实施民主社会主义纲领的国家中,从经济的观点看,瑞典是“最成功”的,被社会民主党人和诸多西方人士称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模范窗口”。我们不妨就从这个“窗口”,看看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质。瑞典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所谓“混合经济”。对于“混合经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解释莫衷一是,他们有的把“混合经济”看作是“福利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内容,有的则把“混合经济”与“福利国家”等同起来。凯恩斯主义学者汉森把“混合经济”称作“双重经济”,他认为:“我们正在发展着一种  相似文献   

8.
方励之在将我国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说得一无是处的同时,对西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推崇备至,尤其对瑞典的“社会主义”赞不绝口,以此作为他“全盘西化”论调的重要依据。剖析一下瑞典的“社会主义”,对于进一步认清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很有必要的。瑞典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方励之宣扬瑞典“社会主义”的重要根据之一,是他认为瑞典经济中国有制占了很大比重。我们暂且不论瑞典国有制经济的社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福利国家“橱窗”的瑞典,在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下,一直坚持实用主义的“中间道路”。从布兰亭的“以瑞典独特条件为基础,通过改良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到汉森的劳资合作、共存共荣的“人民之家”口号,以及埃兰德时期进一步完善的福利制度,都是“中间道路”的实践表现。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政策的“瑞典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政策的“瑞典模式”[俄]盖·里布曼、柳·拜尼亚高娃毕肖辉(译)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在我国深化改革的今天,尤显迫切和重要。本文作者曾亲往瑞典考察其社会保障制度。文中所言,即无论是对“瑞典模式”的介绍,抑或是评论,对...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欧美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9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当前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的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它经济上主张重新界定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以积极的福利取代注重再分配的传统福利 ,达到社会的进一步公平 ;政治上主张革新 ,下放权利 ,还政于民 ,恢复人民对政治的信念 ;对外战略上 ,谋求和维护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推行霸权主义。它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正确认识“第三条道路”思潮及其发展变化 ,对于制定我们自己的内外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是西欧社会民主党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确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模式。那么,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同社会主义模式之间的关系怎样?它又是否像有些人讲的那样,是社会主义改革应效仿的典范?本文就是试图从上述几个方面,从理论与实践上对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民之家":瑞典社民党60年成功执政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之家”计划是瑞典社会民主党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反危机执政纲领。这一计划是针对瑞典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所出现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其目标是要在瑞典建立一种公民享有充分的生活保障与民主平等的社会,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与妥协,建立福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一种通过阶级合作实现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朱常柏 《学理论》2013,(30):30-32
瑞典社会民主党是瑞典工人阶级政党,长期以来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柱之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其实施的普享型福利政策让每个瑞典人都有机会过上富裕而有意义的生活。共同富裕、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是瑞典社民党福利政策直接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瑞典社民党福利政策是切合自身国情的自主安排,是迈向社会主义的有益实践。瑞典社民党已经引领国家走出了福利危机的困境,使该党福利制度基本得到保存的情况下恢复了经济活力。立足本国国情,走切合自身情况的福利社会发展道路,是当代各国科学发展的理性而又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1932—1976年和1982年至今,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以下简称社民党)执政已50余年。这期间瑞典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从一个穷国成为世界最富国家之一。 确定理论基础 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瑞典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才基本实现工业化。在1860年到1930年瑞典资本主义大发展的70年中,也伴随着出现过失业、饥荒和社会动荡,约有1/4瑞典人(120万)由于贫困而被迫移居国外。 本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瑞典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数激增。对于如何摆脱经济困境,人们看法不一。社民党内对“社会主义”目标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张东荪的社会主义思想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他从提倡国家社会主义转为主张民主社会主义。其主旨是由强调"有计划的经济"走向"有计划的社会"。但在这近二十年中,张东荪的社会主义思想仍然受到五四时期他所主张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若干影响。30年代,其国家社会主义主张中明显吸收了基尔特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精神。而后他在提出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的同时,试图仿行基尔特社会主义而成立"教育公会"来保持文化上的自由,以与计划的社会相配合。这体现出其社会主义思想转变过程中不变的一面。其间演进痕迹历历可循,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20年代初,俄共(布)党内就工会问题爆发了一场论战,托洛茨基提出了“工会国家化”等观点,列宁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批判,并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会的三大职能。在论战过程中,还出现了布哈林的“缓冲集团”和“工人反对派”等派别所主张的观点,真可谓“五花八门”,好不热闹。就当时来说,展开这一论战是不适宜的,因为二十年代的苏俄正处于非常时期,其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而关于工会问题的论战则分散了这一注意力。并且由于争论中的派别斗争从党中央内部扩展到各个地方组织.这给党的团结和统一也造成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由国家为主体向社会为主体的飞跃。这个飞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初始阶段都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而走向国家社会主义,采取了以国家为主体的模式;它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由国家为主体向社会为主体转变。这个飞跃需要生产方式的社会化、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等条件,所有这些条件又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个飞跃是国家权力控制下实现的,国家权力对社会的控制及其向社会的转让构成尖锐的矛盾,国家职能的二重化和执行职能手段的二重化,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因此,马、恩的“小政府”思想和列宁的“半国家”理论对于当前的改革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福利主义”、“福利国家”一度风靡于50—60年代的西方国家。到70—80年代,“福利国家危机”的惊呼声不绝于耳。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里根都大声疾呼偌大的美英“金融帝国”不胜庞大的福利经费的负担,大砍大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应该如何看待“福利主义”的兴衰? 群众性的贫困与福利问题,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政策的“瑞典模式”作者[俄]盖·里布曼柳·拜尼亚高娃译者毕肖辉一、若干指标及其基本评价瑞典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社会保障支出超过国内生产总值40%的国家。其国民人均住房45平方米,人均寿命77岁,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80年代末,以16000美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