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近年来,独龙江乡干部群众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推进脱贫攻坚,于2018年底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2.
黄顺祥 《海南人大》2012,(10):22+25
本刊讯9月24日至25日,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在海口召开。会议表决通过《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表决通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决定》等决定,还表决通过干部任免事项。  相似文献   

3.
俞岚 《海南人大》2006,(4):18-18
海南省省长卫留成3月10日在“两会”的分组讨论会上称,“十一五”期间海南的发展会让世人刮目相看。卫留成说,“十五”期间海南经济平均增长百分之十六点六,排在全国第五位。从二○○四年到二○○五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促使越来越多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城乡少数民族,伴随着人口流动的步伐进入少数民族散居城市社区,使得一些城市社区的民族成分和文化种类迅速增加,客观上出现了由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社区.这种多民族社区与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社区“,在内涵、外延以及类型上都有较大差别,给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城市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就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多民族社区的形成及其特点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和谐文化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罗甸县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汉、菌、瑶等21个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县。山青水绿,风光秀丽。有“高原千岛湖”、蒙江河谷风光、“三叠纪大贵州滩地质公园”、“东方洞穴博物馆——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当代愚公故乡——大关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旅游景区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素有量州“西双版纳”之称。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历史形成的少数民族聚居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流向城市。我省及时分析研究这一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加强社区民族工作新思路,一是要抓宣传,营造社区民族工作氛围;二是要抓协调,形成社区民族工作合力;三是要抓投入,确保社区民族工作经费;四是要抓法制,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五是要抓建设,构筑社区民族工作阵地;六是要抓活动,增强社区民族工作活力。  相似文献   

7.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有24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5.5%。少数民族的比例仅次于西藏、新疆,居全国第三位。全省有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30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98%以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2年宪法和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日趋完善,我省的地方民族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青海省人民政府于1987年颁布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试行规定”。  相似文献   

8.
临汾市是全省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市之一,全市有少数民族25个,人口1万余人,其中回族9000余人,有7个少数民族聚居村、2个少数民族聚居街道办事处、2所民族小学,全市共有清真食品经营企业97家,有少数民族经营的钢铁、汽修、养殖、彩印等企业110家,年产值近2亿元。全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信教群众近20万  相似文献   

9.
仫佬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仫佬族,自称“伶(音Ling),也有自称“谨”(音Jin),汉族称之为“姆姥”,壮族称之为“布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仫佬。仫佬族90%以上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自治县,少数散居在宜山、柳城、环江、河地、庆兰、南丹等县,与汉、壮、苗、毛南等族杂居。人口约15万。  相似文献   

10.
论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外的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外的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性 :(一 )这种必要性首先是基于对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的需要。中国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总体态势。依据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字 ,在全国 5 5个少数民族的 912 0万人口中 ,有2 40 0多万人分散在全国各地与汉族或其他民族杂居。其中仅回、满、蒙古、朝鲜、苗、瑶、畲、土等民族 ,就有 10 0 0多万人杂居、散居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回族 ,除约有 2 0 0多万人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外 ,其余的 6 0 …  相似文献   

11.
中水镇位于威宁县西北部。距县城102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41111人,共9501户,居住着汉、回、彝、苗、布依五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1214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1.6%,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少数民族聚居乡镇。  相似文献   

12.
《青海人大》2007,(6):31-31
乌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部,是海西州的“东大门”,总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万人,县辖4镇38个行政村a全县以蒙古族为主体。回族、撒拉族、藏族等16个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1.7%。  相似文献   

13.
江苏是民族散居地区 ,5 5个少数民族齐全 ,人口2 6万 ,占总人口的 3.6‰ ,其中半数在农村。全省有 1个民族乡、1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19个民族聚居行政村 (居委会 )和 5 7个聚居村民组 ,扶贫助学、团结维稳等具体工作在基层。我省还是宗教工作重点省份之一 ,佛、道、伊、天、基五教俱全 ,有宗教活动场所 4 40 0多处 ,教职人员 5千多人 ,信教群众 3百多万 ,85 %以上的场所和信徒也在基层。为把民族宗教工作的责任进一步落实到基层 ,我省及时总结推广了乡镇 (街道 )设立民族宗教事务助理 (或办公室主任 )的经验 ,并取得了初步成绩。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确定了云南桥头堡建设的5大发展定位,其中一项是要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云南是一个边疆、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和欠发达的省份。云南有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少数民族不但人口众多,而且分布广、种类多。  相似文献   

15.
辽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境内居住的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锡伯族、朝鲜族和回族等。由于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以及历史上对中国影响等方面的不同,辽宁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本文主要从辽宁独特的地理特点、辽宁少数民族文化独特内涵及其辽宁少数民族文化的包容性等方面,论述了辽宁主要少数民族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北部金沙江大峡谷里,除彝族、傈僳族、傣族、壮族、苗族等,还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与这些少数民族插花居住。他们各个家族中现存的大量家谱证明,这些汉族先辈是明朝时期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应天f今南京)、长沙、吉安等地“奉诏”迁入云南的。在后来的数百年间,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辗转迁入偏僻的江谷地带,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村落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散杂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最近,我们深入到横县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村、屯,对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横县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还相当严重,发展民族经济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近期江泽民总书记在若干次讲话中涉及到西方学者所称的“新经济”问题。据说江泽民同志对了解和研究这一情况十分关注,多次找一些专家就此交谈。江泽民今年在江浙沪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西方学者称之为“新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知识成为创造和积累财富的重要要素,促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美国去年十二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七点三,是近十六年来最高的。今年第一季度增幅仍达百分之五。美国那么大个经济盘子,增长百分之五到七,绝对量是相当大的。至今年四月,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一百零九个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增长期。失业率今年三月已降至百分之三点九,是美国三十年来最低的。这个现象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永胜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汉代以来就是“西南夷”各族群的世居之地。由于明代洪武年间采取“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和实行屯垦的卫所制度,内地湘、赣等地大批军士被“调卫人永”,因而永胜县目前以汉族为多,少数民族主要有傈僳族、彝族、纳西族、傣族、白族、壮族等。被划归彝族支系的他留人,主要聚居在该县东部的六德彝族傈僳族乡玉水、营山、双河等村,1954年民族识别时统计有他留人2178人,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全乡有他留人4562人。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滇西通往四川凉山的唯一通道,也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日常用语仍然是本民族的母语,由于不懂汉语,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接受科学理论和科技知识比较困难。德宏州立足少数民族群众实际,充分发挥民族语言亲和力强、通俗易懂,少数民族群众乐意接受的优势,采取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现代科技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