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对多种货币保持升值态势,这对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对云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云南自身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供需弹性、国际竞争等方面的差异和特殊性,汇率升值对云南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对不同的产业和和出口市场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国际游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大量国际游资通过“灰色通道”涌入我国境内,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虽然2005年中国第二次汇率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减缓了国际游资流入中国的速度,但大量的国际游资仍然“潜伏”在我国境内。我国政府应该提高警惕,采取积极的治理策略,以确保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结构的调整方向应是:在继续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的同时,扩大原创设计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规模。  相似文献   

4.
一、济南市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分析。近年来,济南市外贸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外贸出口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5年,全市出口达17.78亿美元,同比增长29.5%,比2000年的5.71亿美元增长2.1倍,整个“十五”期间出口年均增长25.5%。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已经突破10亿美元,达到10.74亿美元,同比增长24.5%,预计全年可实现出口创汇21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了以钢铁制品、车辆及附件、机械电器、纺织服装、化工产品等为主的、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结构。从2005年出口商品结构看,主要有以下特点:1.工业制成品已成为出口商品…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使产业结构逐渐软化和高级化,高新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新经济对国际贸易内容和国际贸易效率的影响,使出口商品结构出现软化趋势。新经济时代下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引进及现代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对新经济时代下解决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低级性和滞后性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升值紧密相关。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升值的预期也再次得到强化;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及浮动弹性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人民币汇率改革对经济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并认为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7.
胜利油田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沙特市场,已经有物探、钻井、录井、地面建设相继进入沙特,年产值达到1.5亿美元。这期间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胜利油田在沙特的工程承包项目的成本、利润等多个方面造成影响,如何应对人民币的升值所带来的汇率风险,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降低人民币升值对项目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严峻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问题已成为全球经济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既有消极的影响又有积极的作用。当前我们应该在分清利弊的基础上,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碰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介绍:"十五"期间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比"九五"期间有所上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控制在5%左右."十五"期间我国失业率上升将成必然趋势,扩大就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重启人民币升值进程将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生诸多正面效应:整体技术结构、制造业内部结构、外贸产业结构、外资结构等均可因之而得以改善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资源类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下降(资源压力减小、自然环境改善);此外,升值还有利于我国公民与企业的出国出境投资和消费,而这也会对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产生积极作用。本文经分析后还明确指出:升值对就业、外贸、通胀等均是利大于弊。本文最后经重点分析后强调指出,造成热钱肆虐和房市泡沫的主因并非本币升值,而是一些深层制度性内因,并提出了应对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居民储蓄多年居高不下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鼓励居民消费,但成效均不明显。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后,居民的储蓄又走向了新一轮的增长。按挤出效应理论,人民币升值后储蓄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表示宏观经济结构的恶化。面对此问题,较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消除居民的心理障碍和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增强资金的流动性,从而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逐年加快,这既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趋势,又是我国贸易顺差加大、外汇储备积累以及国际施压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民币升值对各经济主体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当有效利用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防范化解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经济     
《社会主义论坛》2006,(3):18-19
信息产业部力推电信明白消费;我国自主品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超过200亿美元;农业部今年要为农民办15件实事;我国“十一五”将优先解决1亿农村群众饮水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月21日人民币汇率进行重大改革,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也有弊,本文将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加工贸易是山东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融人国际产业分工,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战略选择。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入发展和后危机时期的到来,山东加工贸易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能源威胁的加剧、生产资料价格高企、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以及我国人民币升值、调整结构与转变方式带来的诸多宏观政策的变化,等等,  相似文献   

16.
单纯的人民币升值不会解决全球贸易失衡问题。我国在进行金融制度改革时,应注意寻求最佳的政策组合,积极推进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以来,在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国内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趋势将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并使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进一步增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能增强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有利于维护我国的贸易平衡和汇率稳定.但国际化进程还需要很长的时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进一步完善金融体制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从治理通货膨胀的角度,人民币升值通常面临”两难困境”,即汇率升值在通过进口贸易渠道降低商品计价的同时,也将引发“热钱”流入形成大量外汇占款,从而通过资产市场抬升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基于此,本文选择货币供应量、房地产销售价格、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四个中间变量来构建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国内商品价格的VAR模型,研究结论显示:首先,人民币升值并不能通过进口贸易渠道直接降低国内价格水平,加快人民币升值以抑制通货膨胀并非有效;其次,房地产价格在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中具有较强的传递功能,人民币升值在带来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最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价格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滞后效应,其持续影响周期为8-9个月.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十五”计划应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而经济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制约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九五”期间的优化调整,云南经济结构的改善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有些深层次的矛盾仍显突出昕以,今后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云南经济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继2005年人民币升值后,人民币汇率会不会进一步攀升以及升值的空间有多大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判断人民币汇率走势,应该从汇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入手,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两个方面加以论证。从经济基本面要素看,人民币汇率仍然具有进一步升值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