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域讲自由,公域讲规则”是公域与私域划分的基本标准.私域意味着公共权力的禁区和私人自治的自由,任何对私域的侵犯都将受到谴责.自然人的殡葬方式选择权,属于人格权中身体权的组成部分,属于私域范畴,而强制火化属于行政公权强行介入私域之情形,剥夺公民自由选择殡葬方式之权利,其目的是为了节约土地.笔者认为,“土葬浪费土地、火葬节约土地”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殡葬立法的目标应当是公域与私域各行其道,在法律与民俗之间寻找平衡点,实现“节约土地与尊重民俗”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中外之官,莫难于风宪,莫危于风宪。曷谓难?人之所趋者不敢趋,人之所乐者不敢乐,人之所私者不敢私。”这是元代著名监察御史张养浩在《风宪忠告》中提出的劝诫。其中的风宪,指的就是监察官。一个“难”字,既道出了监察官的不易,也道出了监察官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8,(10):111-112
人之七情(喜、怒、哀、乐、思、惊、恐)与脏腑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恐则气下”。  相似文献   

4.
当前,公款吃喝已成过街老鼠。有的人认为公款吃喝不行,但私款吃喝没事,这一现象值得重视。从表面上看,私款大吃大喝花的是自己的钱,与社会、与别人无关。其实不然,私款大吃大喝有违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左传》就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明代学者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人深信"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相似文献   

5.
马成林私放犯人被撤职本刊积石山讯(边供稿)积石山县法制局原任局长马成林,在任县公安局长期间,违反有关规定,擅自以『保外就医』之名私放犯人十二名,造成严重后果。马成林受到留党察看两年、撤销职务、工资降两级的处分。马成林私放犯人被撤职...  相似文献   

6.
郭庆晨 《党课》2007,(6):126-127
曾经写过一篇《公恩不私谢》的文章,说的是掌握选贤任能之权的官员在举荐贤良之后,不能让被举荐者感激私人——因为荐贤是国事,对被荐者是公恩,公恩只能公谢,而不能私谢。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史书有官修和私修两类.官修史书多为奉命之作,成于多人之手;私修史书多是自愿所为,且多是独撰.就两种史书编撰方式而言,两者有较大的不同,而在这些不同中我认为目的的不同应该是最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8.
公礼现象:明目张胆的腐败之风陈建新公礼,即公款送礼,如今已发展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社会风潮。公礼现象较一般意义上"私对私"的送礼行贿。其危害更甚,影响更坏,是一种明目张胆的腐败之风。礼的嬗变:公款送礼面面观长短镜之一:机关公礼现象在未曾间断的"检点"中...  相似文献   

9.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说他"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评价或许有些夸张。但苏东坡还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则是比较中肯的。其他暂且不表,单说这"忠犯人主之怒",于韩愈就确不为过。韩愈曾与柳宗元、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时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激起了韩愈的一腔怒  相似文献   

10.
近读宋史,有几处不市私恩的记述,很给人以启发。一处是宋朝宰相李肪与弟子的对话。肪曰:“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才可取,必正色拒绝之;或不足用,必和言温语待之。”弟子问何故?肪曰:“用贤,人生之事;若受其情,是市私恩也,故拒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之,既使失望,又无言  相似文献   

11.
官员防腐要做到“五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个执政党衰败和垮台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腐败就是一种政治癌症。而官员腐败正是这种政治癌症的积累。癌症需要对症下药,腐败需要挖根掘源。而官员腐败其根之据, 其源之头,无非“私”、“欲”二字。治“私”除“欲”之方就是: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爱民之情。常修为官之德,则能为民。戏剧《村官李天成》中有一段通俗易懂的《吃亏歌》,歌中唱道:“当干部就应  相似文献   

12.
张颐武 《学习导报》2012,(10):13-14
一 小游戏"愤怒的小鸟"可谓红遍了全球,有关"怒鸟"的新闻也不断,一会儿说某件出土文物就是怒鸟,一会儿说要建怒鸟主题公园。此外,像怒鸟视频、怒鸟笑话、怒鸟音乐等,都在大众文化中不断延伸。与此类似的还有小游戏"切水果"等,几乎老少皆爱。  相似文献   

13.
纪丽真 《理论学刊》2006,(6):113-115
清代私盐泛滥,名目很多。从贩盐地点和工具来说,可分为场私、邻私、船私;从贩盐者的身份来说,可分为官私、商私、枭私等。山东的私盐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山东盐业管理机构采取的缉私措施主要是:为杜场私,设立公垣,专司启闭;官兵贩私指名题参,严加治罪;设立缉私卡巡,加大缉私力度;加强缉私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湍水石 《奋斗》2012,(6):60-61
汉代刘向所著的《列女传·陶答子妻》中记载了一个“能薄官大”的典故: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从。居五年,答子从车百乘归休。家人击牛而贺,其妻独泣,姑怒之。妻日,夫子能薄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败亡之微见矣。姑怒弃之。处期年,答子之家,果以盗诛,唯母老以免。答子“能薄官大”本是幸运之事,理应有自知之明,自省自警,勤勉干事,  相似文献   

15.
公与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个极为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话题虽然古老,但至今仍是做人修道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前提,因而意蕴常说常新,道理越论越深。时值社会历史大变革的转折时代,说公论私决难避开倡廉肃贪之涵义。笔者以为“公”是“廉”的载体,“私”是“贪”的温床。公生明,明生廉,...  相似文献   

16.
媒体纵览     
“我爱你,中国”——又远不止“爱”这么简单。是愿意为之奋斗终生,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既对未来充满希望又对现实绝望,这就是“中国控”,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以私为首恶。“人只一念贪私,便销钢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一人如此,一国亦然,所谓“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相似文献   

18.
曹斌 《廉政瞭望》2007,(8):44-45
领导干部从政离不开与各种人物打交道,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净化自己的社交圈。交往应是君子之交、道义之交、心灵之交、淡若水、深似  相似文献   

19.
史载:“公仪子(即公仪休)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己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前汉书》卷五六)。身为相国夫人,还在家中织布种菜,公仪休“下班”回家见此,“愠”“怒”于色,去其织,拔其葵,以致于休其妻,闹...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04,(7):37
公和私是两回事.人皆有私.正如人皆有爱,人皆有好,并不奇怪.但是私戏不能在公家舞台上演.干部是公家的人,是公务员,是为国家办事,不能有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