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1991,(5)
笔者在为外向型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中,常常被外贸代理制与代理法律制度的冲突引发的矛盾所困扰,对此略陈一孔之见,以期引起经贸界同仁和法律界同仁的关注。一、外贸代理制与代理法律制度的冲突我国有关代理的法律规定见于《民法通则》。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法律规定的代理,其主要法律特征是:(1)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2)代理人必须在被代理人授予的代理权限范围内为民事行为;(3)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是说,如果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签订了合同,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均归属于被代理人,应由被代理人对该合同直接负责,代理人对该合同不承担责任。根据代理的理论,在代理关系中必然涉及两个合同、三种关系。两个合同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  相似文献   

2.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该行为的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这是大陆法系公认的代理的概念,又叫作显名代理或直接代理。代理人虽享有代理权,并为被代理人的利益着想,但不表明自己是代理人,而以自己的名义与相对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行为的效果依法应移转于被代理人的法律行为称为隐名代理或间接代理。关于隐名代理是否属于民法上的代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观点不同。在英美法系中显名代理  相似文献   

3.
论商事代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简要回顾了两大法系关于商事代理的立法与实践状况,着重论述了商事代理的定义、特点、行为方式与效果归属,及其在法律关系构成上与民事代理之区别,并就我国商事代理法的制定提出了建议。文章认为,商事代理是商事代理人以营利为目的,接受被代理人委托而为的,效果最终归属于被代理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而在思考代名代理时,则应摆脱大陆法行纪概念的影响,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关系对待,使之能在商事法上得到灵活、高效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正> 所谓涉外代理,是指具有涉及外国因素的代理。涉外代理的基本构成情况是:(一)代理人与被代理人具有不同的国籍或住所;(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身份与第三者成立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三)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代表委托人在另一国家或地区去实施代理权。涉外代理与国内代理的特征是不同的。与国内代理制度相比较,涉外代理具有如下特点: (一)涉外代理的成立往往既要符合被代理人国家的法律规定,否则被代理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将大大发展,代理制度也就日益成为现代化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对代理问题作了专节规定,因此,本文拟结合《民法通则》中有关代理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代理的特征代理,就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而其权利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立法将代理分为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委托代理,其区别在于:法定代理的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代理权,指定代理的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指定单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权,委托代理的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权。在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理指的是直接代理,即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而这种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中的代理,又称刑事诉讼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被代理人的委托,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代理被代理人参加刑事诉讼的行为。 刑事诉讼代理,是在刑事诉讼中进行的一种活动。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代理制度并未有明确、完善的规定,在《律师暂行条例》中虽有律师担任自诉人、被害人的代理人的规定,但内容也较简单。实践证明,对有关刑事诉讼代理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确立刑事诉讼代理制度,很有必要。本文意就刑事诉讼代理发表个人一些粗浅看法。 刑事诉讼中的代理,从其产生的根据来划分的,可分为法定代理和委托代理。从诉讼代理人的诉讼地位、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四种:自诉人的诉讼代理人,被告人的诉讼代理人,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的诉讼代理人。下面逐一分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律师》2010,(12):68-70
民事诉讼代理制度,是指一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由诉讼代理人根据法律或当事人的授权.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保护被代理人的民事权益,帮助或替代被代理人实施诉讼行为的制度。在我国,诉讼代理人的范围比较广泛,属于任意代理制度。这种制度的设置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以及合理性。但在我国律师人数逐年猛增的今天,  相似文献   

9.
民事代理制度是民事活动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法律制度。民法通则中对代理制度的特点、种类,代理的形式,代理人的权限,以及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的负任承担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代理(指律师为公诉案件被害人、自诉人的代理)中,有人认为,律师不受被代理人意志的约束。其理由是,刑事诉讼是国家追究犯罪,维护国家、社会利益的活动,律师必须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活动,不受当事人意志的影响。这种观点是不妥的,与代理制度的基本原则相违背。笔者认为,代理的本质属性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其授权范围内按照其意愿进行活动,代理人行为的一切后果均由被代理人承担。无论是民事代理,还是刑事代理,在这方面都是相同的,若否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使双方  相似文献   

11.
论代理制度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名代理,指享有代理权的代理人,以代理人身份或仅以自己名义与第三人发生表意行为,而该行为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代理制度。一般而言,隐名代理是与显名代理相对应,其属于英美法系代理制度的主要分类。在大陆法系的代理制度中,如德国、日本等民法典均强调代理必...  相似文献   

12.
销售代理作为企业重要制度之一,在工商业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方式。目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均通过调整代理或商事代理法律制度,规范销售代理。本文拟从销售代理的定义、法律关系、特点及理论基础、我国的法律规定入手,分析实践中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 一、销售代理的概念及特征 销售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营利为目的,接受被代理人授予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内地与香港代理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代理的概念与法律渊源比较 概念不一定能精确地反映事物的性质与全貌,但是各种科学包括法律科学以及立法本身,都离不开概念。明确代理的概念,可以使人对代理法有总体上的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63条第2款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这是个概念性规定。根据这个规定,学者有称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相对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即产生了被代理人与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基于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权利、义务直接归被代理人承受。”有的学者从代理法律制度角度阐述代理的概念:“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独立为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制度。”从上述代理的概念可以看出代理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代理指民事法律行为的代理(民法通则第四章章名是“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二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三是代理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四是代理人实施的代理行为而产生的效果直接归被代理人。  相似文献   

14.
现代意义上的代理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早在1900年德意志帝国民法典第一次在他的条款中确立了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过去,我们的教科书把法律行为和代理并列分述,是沿用了苏联的先例,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法典,如1964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民法典、197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法典,也都是把法律行为和代理分别成章的。我国的《民法通则》第四章是“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即把法律行为和代理安排在一章。我们认为,这样编排是很科学的。一种制度,一种关系,不论其地位轻重,内容多少,只要独具一格,就要分立成章,显示其相对的独立性。然而,代理不过是法律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首先,被代理人授权代理人的目的,就是要其代替自己去实施法律行为,而代理本身就是一种法律行为;其次,代理行为的合法性及其限制等等,都要以法律行为各条规定作为自己的准则,也就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准则,是代理的前提。《民法通则》这样安  相似文献   

15.
张雯 《法制与社会》2010,(18):53-54
无权代理是最为常见、最为重要的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之一,对于无权代理行为取得法律效力的唯一途径——被代理人的追认制度,我国的相关立法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适用性较差;另一方面,我国理论界对这一制度的研究也显得较为空白,不能有效地弥补立法的不足,为实践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本文选择被代理人的追认制度作为研究对象,试对本制度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委托、委托合同与委托代理,是相互联系的三个不同的概念.委托,是一方提出的要求他方办理事务的意思表示.委托代理是建立在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由代理人进行的代理.代理人必须在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内以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代理活动表现的是代理人的意志,而代理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所以,它是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或授权,并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者确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活动.它不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也不是  相似文献   

17.
表见代理乃无权代理人之代理行为,存在授权表象或假象,让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效并可向被代理人主张代理行为有效的一项法律制度。 一、表见代理制度确立的必要性 表见代理属于无权代理的一种。无权代理即无代理权的人的代理行为。在无权代理中,代理人并未取得被代理人的实际授权,被代理人当然不应承担责任,这是狭义无权代理之通论,是不包括表见代理的。表见代理之设,意在保护交易安全,故为无权代理之特例,包括在广义无权代理之中。 民法设立代理制度目的在于扩张和补充私法自治原则。①商品经济的发达,社会分工愈来愈细,个人或…  相似文献   

18.
一、新闻诉讼代理的特点所谓新闻诉讼代理,就是依据法律规定、法院指定或者当事人(含被害人等)委托,在代理权限内,代为被代理人进行新闻诉讼的行为。从法律性质上可分新闻行政诉讼代理、新闻民事诉讼代理和新闻刑事诉讼代理三大类型。从代理的产生依据来分,每类又有三种,即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委托代理。  相似文献   

19.
王叶刚 《法学杂志》2018,(4):94-100
在委托代理中,一旦出现授权范围、期限等内容不明确的情况,即可导致授权不明。在授权不明的情形下,课以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既不符合委托代理制度的基本法律构造,也不利于鼓励交易,影响代理制度功能的发挥。确定授权不明情形下代理人责任,需要先确定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以及代理行为的效力,在维护交易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尊重被代理人的意思自治,由其事后确定授权范围。授权不明情形下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可能构成有权代理、狭义的无权代理或者表见代理。  相似文献   

20.
国际代理法律适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理作为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 ,在商品经济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代理的法律适用方面 ,国际上的做法主要有 :代理权方面 :内部关系准据法说 ;本人营业地或住所地法说 ;行为地法说和代理人营业地或住所地法说。至于国际代理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各国大都将之纳入一般合同中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