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作为敢担当,要大胆工作,以敢抓敢管、尽职尽责、奋发有为为荣,以不负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耻。敢作为敢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品格和素质,无论是什么时候、担任什么职位,都应牢牢记住"为官避世平生耻"这句警言。然而,随着反"四风"、反腐败深入开展,党内出现了一些消极怠工的情绪,一些党员干部面对"为官不易",开始"守摊子""混日子",不作为,做起了"太平官",奉行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为官之道。究其原因,是明哲保身,怕干得多错得多,不干不错。然而,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从政者,民称之为官,做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德。所谓"为官之德",是指从政为官者在一定岗位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方面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公民道德规范在各级领导干部岗位实践中的具体化,同时也是社会对领导干部职务的具体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3.
最近,某地县委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对几个长期闹不团结、搞"内耗"的乡镇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该免职的就地免职,不搞异地为官.对此,广大干部群众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4.
人事动态     
"为官不为"不是一个新问题,只是随着中央和各级组织铁腕肃纪、铁面问责的不断深入,一些干部感到"为官不易",不敢捞、不敢要、不敢腐了,不想为、不愿为、不作为的思想便开始凸显。对这种不良倾向,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和解决,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作风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虽然只有朴实无华的24个字,却直指为人为政的根本,扼住干事创业的要害,是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三严"是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则。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四铁"要求,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铁一般担当是铁一般信仰、信念、纪律的落脚点。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培育敢担当、善担当、能担当的精神。铁一般担当以忠诚为魂。做事先做人,忠诚是根本。忠诚是人的美德,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操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党员领导干部的本、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群体的治理力度,一方面彻查严惩了一大批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另一方面从严从细地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从公共权力的运用到个人的食用住行,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权力被陆续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在此厉治背景之下,一些领导干部慨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个别领导干部选择了"为官不为",并成为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对此,习近平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讲话中明确指出:当前,所谓"为官不易""为官不为"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导,加强责任追究。由此,对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现象的研究,不仅成为各级党组织关注的内容,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当前客观存在的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危害、本质、原因等问题的描述和剖析,以求从本质层面对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现象有一个总体的、深刻的把握。本文侧重研究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的问题,通过思想引导、培训学习、机制完善、环境营造等途径,为治理"为官不为"现象提供系统对策方案,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质,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为官一任就要守责一方,为官一时就要尽责一世,领导干部要以“为官避事”为耻,牢固树立担当意识,做到守职有责、守职尽责。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7,(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指出: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能否正确为官用权是各级领导干部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也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应做到以下六个方面:为官用权务必要敬畏权力。官有所畏,业有所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座谈时强  相似文献   

10.
<正>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传递了什么讯息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就是要有效净化干部队伍,竞争性方式体现干部队伍优胜劣汰。中共中央关于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清晰地传递出一个重要讯息,必须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已经讲了好多年,现在终于落地有了明确的规范。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制度化建设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好用好领导干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规定》对于促使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难点是解决能下问题。长期以来,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观念在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的作风绝不是小事。领导干部有好的作风,处世干事才能把握分寸,为官从政才不会懈怠。否则,做人为官都容易跌跤。对一个单位、部门来讲,领导干部作风是无形的力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两会"参加安徽代表团讨论时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简洁凝练、内涵丰富、指向明确,既抓住了从政做人的根本,切中了干事创业的要害,又划定了为官律己的底线;既是党员干部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遵循,又是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之基,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王涛 《新长征》2011,(9):64-64
底线,意为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为官做人的标准应该超出底线越高越好。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底线的突破也是很容易的。如果对"六个为什么"搞不清楚,对"七个怎么看"雾里看花,对"四个重大界限"划不分明,对反动政治观点不去反对,对一些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不去抵制,对政治纪律不去坚守,就会突破政治底线。如果不遵守  相似文献   

15.
观点     
《廉政瞭望》2012,(5):10-11
新时期领导干部怎样做人做事 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刊文指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为官民为奉.始终坚持忠于人民、执政为民,需要做到四点:一是为官学为先,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二是为官干为重,领导干部要勤于实践;三是为官民为本,党员干部要坚持执政为民;四是为官廉为贵,党员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16.
正"为官不为"不是一个新问题,只是随着中央和各级组织铁腕肃纪、铁面问责的不断深入,一些干部感到"为官不易",不敢捞、不敢要、不敢腐了,不想为、不愿为、不作为的思想便开始凸显。对这种不良倾向,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和解决,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为官不为"是"为官乱为"、"为所欲为"的另一个极端,中央从严治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领导干部规范用权、廉洁从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相似文献   

17.
县处级以上共产党领导干部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也与其它职业一样,具有特定的职业道德,即官德。所谓官德,是指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为官理论、为官信念及其行为准则和规范。县处级以上共产党领导干部尽管在社会成员中占的比例很小,但是,由于他(她)们所具有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领导干部,面临着品格、品行的严峻考验。在这种考验面前,领导干部别无选择,必须干干净净为官,这不仅仅是领导干部自身的要求,更是党和人民的重托与期望。  相似文献   

19.
凌河 《学习导报》2014,(11):44-45
"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这是中央领导刘云山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为什么引出网上热评和公众热议?因为它不仅讲了一个政治学上经典恒定的道理,更指出了当前某些官员中存在的一个倾向性问题。为官真的"不易"。当一名"公仆",一是要甘于"清淡",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剑指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明确重点是解决领导干部"能下"问题,这是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干部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困扰干部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受传统的"上荣下辱""下必有过"的旧观念影响,导致领导干部"不愿下""不想下";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制度短板,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被问责的干部要么"免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