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和审美是中国文化研究两种主要维度,充分体现了文化研究的"及物性"。政治维度体现了中国文化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和社会参与性,最终导致向文化政治的转变;审美维度的文化研究构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中国图景,由诗意文化转向物质文化。两种维度的文化研究显示了中国文艺学研究者重建学科品格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文化“主体”、“主体性” 如何理解民族文化的“主体”、“主体性”?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实体即主体,一切主体均具有实体性,但真正的主体不是自在的,而是自为的.即,真正能够被称之为主体的,是有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精神的.“人间最高贵的事”就是成为具有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精神的“人”.[1]“认识你自己”是人类的永恒问题.“我是谁?”、“我应做些什么?”康德式的追问,永远摆在我们面前.对于一个民族亦如是.  相似文献   

3.
与费孝通先生不同,笔者提出的"文化自觉"意谓清醒地意识到文化概念本身的局限性,拒绝滥用广义的文化概念,主张牢牢地守住与政治、经济有别的狭义的文化概念。我们应该自觉地使文化概念退回到它实际适用的范围内去,并清醒地意识到:让文化包揽一切,包打天下,非但不可能创造任何奇迹,反而有可能把我们已经创造的奇迹毁掉。  相似文献   

4.
文化研究存在着重概念而轻生活、重表象而轻内心、重群族而轻个体的弊端,不利于真正考察当下文化的深层结构。从批判性的角度而言,当下人心文化的异化与畸变正在发生着弗洛伊德意义上的潜意识化,内在确立着文化的某些本质规定,比体制文化更具有深层结构功能。个体人心文化的异化与社会人心文化的畸变,应当引起高度警惕。这分别表现为人心向背的畸变、整体性文化心理机制的畸变即恐惧心理的渗透和弥漫,以及人性/国民性内在结构的畸变即庸俗主义人性结构的定型化。  相似文献   

5.
《台声》2009,(1):44-44
历经近30年磋商与努力,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2008年12月15日正式实施。从昨天开始,两岸的航班、海运和邮件传输再也不用经过第三地中转。有台湾的朋友在《新京报》发表文章感慨地说:“今天起台湾的围巾能更快寄到北京了。”台湾有媒体也展望说,所谓的上午赴上海开会,晚上回台北吃饭的“两岸一日生活圈“将正式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创立了以生产劳动实践观为基础的科学实践论 ,揭示了人的实践本质和实践的人学本质 ,给社会历史以客观的承认和尊重。由此 ,他反映了人类生活的“本来面目”,解决了人类实践和人类意识的关系问题 ,把握住了社会实践的客观进程 ,说明了“人”的实践本质。在这样的意义上 ,他的新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把唯物史观说成是物质本体论的推广 ,或者借口不赞同这种“推广”说而抹煞马克思历史观的唯物主义性质 ,都是对马克思哲学文本的错释  相似文献   

7.
夏学銮 《人民论坛》2010,(2):124-125
<正>2009年11月,华文出版社出版了《人民论坛》组织编写的系列丛书:有《第一言论》、《官场生态》、《大国赶考》和《大国的烦恼》四部。丛书选编的文章都是在《人民论坛》杂志上发表过的,作者都是来自中共中央党校、  相似文献   

8.
徐东升 《现代领导》2009,(12):30-30
古语说,知屋漏者在檐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山东省威海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主要内容的“三问”活动,畅通了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集中解决了大量突出问题,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更加贴近发展、贴近实际、贴近民生。  相似文献   

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月,我区启动“党组织服务年”活动。携带着春天的气息,火红的党旗温暖着八桂每一寸金融危机寒流肆虐过的土地。在山乡村寨、田间地头,在企业车间、项目工地。在街道社区、困难人家,党员服务的身影和群众的笑脸交织出这一年最感人至深、最富有魅力的春色。  相似文献   

10.
先验政治美学是对政治和美学的先验存在论理解, 它掏空了政治和美学的认识论内涵和经验内容,对它们做了先验抽象化和形式化的处理, 进而使它们的科学概念哲 学化。 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性的理论建构, 重构出一种关于最美存在、 最美城邦和最美人性的存在论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作为纯粹理论的思辨形而上学。先验政治美学的方法论是形而上学的、 二元论的, 哲学立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在其哲学发展过程中,有过人本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可以挖掘出一种先验政治美学。 但是, 在马克思建立了自己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之后, 马克思就超出了这种理解。 此后, 马克思的哲学表现为批判的革命理论, 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在方法论上, 是历史的、 辩证的。 对 马克思哲学做先验政治美学的理解, 无论是在方法论还是世界观上都是不得要领的, 这只有通过唯心主义的颠倒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区域.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江苏省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三农”问题摆在第一位.常委会一班人总是带着深厚的感情,下基层、访农户、听民声、征民意,哪怕是寒风、哪怕是雨水,也阻挡不住常委会组成人员情系“三农”的脚步。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是我们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先声。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理论上深入认识真理标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要准确理解实践概念,深入认识真理的客观现实性、价值性和过程性,以利于进一步发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中意识觉醒和自觉意识不断提高的产物。其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发源和发展是日趋丰富、多样和不平衡的。在不同历史时代,代表优势文化的“波峰”转移呈现出很生动而发人深思的“历史长波”。这个过程在人类文明史上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运动、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政权与民心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警语。,不管是当政者还是“进谏者”。也从未停止探索良政善治的脚步。2000多年前,孟子已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0多年前,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针对黄炎培的“天问”爽朗对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 ,青年教育的文化基础和文化使命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 ,致使青年在文化选择上走向误区。引导青年正确把握文化选择的向度 ,努力加强文化引导的力度 ,切实加大文化管理的强度 ,为青年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上海检验检疫局把建设先进的检验检疫文化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内容,以文化人,以文治局,以文兴业,并于2008年12月1日至6日,隆重举办以“文化兴检,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文化节主题活动周,创和谐氛围,凝人心士气,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季中扬 《求索》2010,(5):195-198
在当代"文化研究"领域,认同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这个概念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自我意识的萌生与成熟,从而形成稳定的身份感;二是指个体对所属地域、文化、集体的一种强烈归属感。认同建立在内在统一感基础之上,这种内在统一感不是绝对同一,而是包含着矛盾的"具体的同一"。另一方面,认同还与对"他者"差异性的想象密切相关。不管是把认同看作一种内在同一的共同体,还是把认同理解为对某种不同于"他者"特性的辨识,其中都隐藏着复杂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变迁”研究状况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中西方关于“文化变迁”的理论观点、流派和研究成果。认为我国“文化变迁”研究目前主要停留于理论层面,实证调查研究相对薄弱,因而要加强“文化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吴根友 《新东方》2012,(1):6-10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家之一,他努力发掘儒家思想与现代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相通的思想内涵,将自由精神看作是一切民族文化创造的根本精神,认定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创发了自由社会的人物。为了与现代西方的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相区别,笔者将徐复观的自由主义思想称之为“文化自由主义”,其特征有三点:第一,他在将自由放在宽广的文化创造背景上加以讨论,使自由成为一种普适的价值,从而构成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对话的共通性的正面价值。第二,这种“文化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强调“我的觉醒”或日“自作主宰”,凸显个人意识之觉醒。第三,这种文化自由主义不是不关注政治自由,而是把政治自由看作是文化自由的特殊表现形态,并将政治自由放在德性自由与知性自由的基础之上,使政治自由获得坚实的人性基础与知性的基础。徐复观的文化自由主义有其理论上的优势,但这种自由主义未能区分政治自由中积极与消极自由的不同性质,对于政治生活中个人权利的尊重与落实缺乏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以发展视角看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兼论“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兆标 《长白学刊》2006,(1):104-106
中国共产党先后形成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胡锦涛的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力四大执政文化思想,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强烈的实践性、严谨的科学性、鲜活的民族性、广博的大众性、恢宏的创新性是其共同的特征。文化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最新形式,是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