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1月27日,车臣共和国举行了总统和议会选举,车臣联合政府原总理马斯哈多夫当选总统。现将选举情况及选举后的趋势综述如下。 一、选举的背景和结果 1996年8月31日,俄安全会议秘书列别德和车臣反政府武装参谋长马斯哈多夫在达吉  相似文献   

2.
七月 1日 俄罗斯同车臣达成和解协议,商定政治解决一切问题。2日“车臣总统”杜达耶夫拒绝了俄政府提出的要其与车臣民族复兴政府总理、车臣民族和解委员会主席同时辞职的“零点”方案。4日叶利钦总统颁令决定俄部队长期驻扎车臣。30日俄车签订关于和平解决车臣冲突的军事协议,杜达耶夫表示不承认该  相似文献   

3.
巴拿马危机及美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危机的前后今年2月下旬,巴拿马在10个小时之内发生了两次“宫廷政变”。事件的经过大致如下。 2月25日下午,巴拿马总统德尔瓦列宣布解除国防军司令诺列加的职务。但根据巴拿马宪法的规定,武装部队司令应由军队先提出3名以上的侯选人,然后由总统决定当选者。德尔瓦列总统未与军队协商,自行其是,并任命原参谋长胡斯蒂内斯接替,这一做法被认为是一次“宫廷政变”。国防军司令诺列加是巴拿马的实权人物,军方对总统  相似文献   

4.
大事综览     
2001年1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反导条约》。13日,美单方面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各主要国家多从自身安全利益出发,表态谨慎。俄罗斯反应克制,认为不会对俄安全构成威胁。(1)俄政府反应比较“温和”:普京总统发表声明称,布什的这一决定是“错误的”,必将引发新的全球军备竞赛。但俄“对美的决定并不感到意外”,指出俄有能力确保其国家安全,美退约不会对俄构成威胁。外长伊万诺夫称,“美国  相似文献   

5.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宣布提前辞去总统职务,并按宪法规定签署命令,由总理普京出任代总统。议会上院和俄中央选举委员会先后作出决定,将原定6月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提前到3月26日。叶提前交权旨在利用议会选举后的有利形势,将其“中意的”接班人普京推向总统宝座。俄各党派对叶的决定反应平静,而民众表示欢迎。普京将在代总统的3个月期间,充分利用“双权”在握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干,巩固政治地位,为大选中胜出积累丰厚政治资本。  相似文献   

6.
大事综览     
2003年11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俄政府严厉处置尤科斯石油公司。继俄罗斯首富、俄第一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因涉嫌多项经济犯罪于10月25日被俄联邦安全部门逮捕后,10月30日该公司下属的两家公司股票又被俄总检察院冻结,俄股票市场出现剧烈动荡。同日,俄总统普京解除了沃洛申的总统办公厅主任职务,并任命梅德韦杰夫接任。10月31日,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公开表达其对总统打击尤科斯公司的不满。11月3日,遭羁押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声明辞去尤科斯公  相似文献   

7.
1999年8月9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解除了仅工作82天的政府总理斯捷帕申的职务,并任命俄联邦安全局局长、联邦安全会议秘书普京为政府代总理。这是俄自1998年3月以来第4次改组政府,普京是这一期间继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普里马科夫、斯捷帕申之后的第5位总理。现将这次政府改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20 0 4年 9月 1日 ,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选举委员会正式宣布 ,车臣前内务部长阿卢·阿尔哈诺夫在 8月2 9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获胜 ,当选车臣新总统。俄塔社援引车臣选举委员会的消息说 ,共有 5 0多万选民参加了投票 ,投票率为 85 .2 5 %。阿尔哈诺夫获 3 7万多张选票 ,得票率为  相似文献   

9.
1996年5月20日,孟加拉总统比斯瓦斯以违反军事纪律为由,解除了陆军司令纳西姆将军的职务,从而在孟加拉首都达卡引发了一场军事政变。总统很快就控制了局势,但对即将在6月12日举行的大选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政变起因 5月19日,比斯瓦斯总统命令陆军司令纳西姆强迫两名高级军官退役。据说总统从一情报部门了解到,这两名军官违反军令,与孟加拉的主要大党人民联盟有接触,从而参与了政治活动。纳西姆将军对总统的命令置之不理,总统对此大为恼火,认为纳西姆“公然以蔑视的态度对待他,这就等于反抗”,“这个国家不能容许如此违反军事纪律,因此不得不采取行动。”第二天,总统以违反命令为由,解除了他的职务。纳西姆将军在1971年的独立战争中荣获最高荣誉奖章,在孟加拉颇受欢迎,他被解职后,成千上万士兵曾试图从孟北部的一些军营进军达卡,以支持他。忠于比斯瓦斯总统的部队也全副武装开着坦克等挺进总统府、电台和电视台。一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一、改组经过 1998年3月23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宣布解散以切尔诺梅尔金为总理的政府,此前他还下令解除了第一副总理丘拜斯及副总理兼内务部长库利科夫的职务。同日,叶签署命令,任命谢。基里延科为政府第一副总理并委托其代行总理职务,并在电视讲话中说,切尔诺梅尔金不再担任政府总理,委托切为2000年总统选举作政治准备。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5日俄罗斯车臣共和国举行总统选举。这次选举是俄联邦政府为使车臣局势回到法制与和平轨道,建立正常的权力体制采取的又一重要步骤,也是车臣人民在经历十多年战乱后历史上第一次根据新选举法选举车臣总统。顺利当选车臣总统车臣需要和平,和平需要秩序。饱受苦难的车臣人民十分厌倦战争和动荡的生活,希望能有一个使车臣走向稳定、和平的合法政府,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车臣的总统选举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这次总统选举,车臣登记选民总数为561817人,其中包括长期驻扎车臣的约3万俄联邦部队官兵。根据《车臣共和国总统选举法》…  相似文献   

12.
叶利钦突然宣布提前卸职 ,由总理普京代行总统职权。叶利钦此举的目的是要抓住 1999年 12月 19日杜马选举后俄政坛出现的有利形势 ,提前三个月举行总统选举 ,扶持普京登上总统宝座 ,使其开创的改革事业得以延续 ,并使其家族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由于促使普京声威大增的车臣形势和经济形势不会逆转 ,而且他已大权在握 ,国家新闻媒体为其所用 ,在今年 3月 2 6日举行的大选中普京获胜看来问题不大  相似文献   

13.
叶利钦自1991年7月10日宣誓就任俄首任总统以来,频频更换执行权力机构(总统办公厅、安全会议、政府)要员,调整机构,先后对政府进行了8次大改组,其主要情况是: 第一次1991年11月 叶就任总统后,开始接受西方为俄设计的“休克疗法”,力图快速完成社会制度的变革,最终实现从计划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1991年10月底,俄联邦召开非例行的第5次人代会,叶在会上提出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准备实行“休克疗法”和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解体后,车臣问题成为危及俄罗斯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的严重隐患。莫斯科人质事件说明,在“9·ll”后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新范式。在世界各国政府联合反恐的国际背景下,车臣民族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恐怖主义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俄车臣反恐战略应定位于瓦解民族分离的思想体系、全方位拓展车臣决策的外交空间以及建构国内反恐机制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5.
俄独立后,对外政策不断调整,俄与西方关系一波三折。 车臣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反应谨慎。西方担心车臣独立行为一旦蔓延,可能会使俄中央失控,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必将殃及欧洲;西方也不希望欧洲东部建立一个新的伊斯兰国家,更不愿车臣危机而刺激俄与西方的紧张关系。车臣事件久拖不决,西方开始指责俄违反了它对欧洲安全承担的义务,强调它们既要维护俄的领土完整,也要尊重人权。西方在车臣问题上的政策立场,也同俄罗斯开始推行以重振世界大国地位为目标的强硬对外政策紧密相联。 今后一个时期,俄同西方的关系仍为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月中旬,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总统马斯哈多夫改组政府。2月底,又任命多次恐怖事件的制造者巴萨耶夫为政府总理。叶利钦近两三个月来几次表达了访问车臣的愿望,皆因车臣不予合作而迟迟未能成行。这使车臣地位及俄车关系问题再度成为俄罗斯内、外的新闻热点。从俄车关系的现状看,彻底解决矛盾为期尚远。  相似文献   

17.
3月 2 6日 ,俄举行第三届总统选举 ,现任代总统、总理普京首轮胜出当选新总统。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初步统计 ,参加投票的人数占全部选民的 6 8.88% ,普京获得 5 2 .6 4%的支持率 ;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获得 2 9.34 % ,名列第二 ;“亚博卢”领导人亚夫林斯基获5 .84% ,位居第三。普京当选标志着叶利钦的“民主改革试验阶段”正式结束 ,俄罗斯将进入一个历史新时期。一普京之所以在第一轮过关 ,主要得益于他在当政的短短 7个月内 ,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采取断然措施 ,显示出他的治国才能 ,赢得了民心。(一 )车臣剿匪声望大振。去年 8月 ,车臣非法武…  相似文献   

18.
1998年5月5—7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里莫夫对俄罗斯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期间,与叶利钦总统会谈后,又征得了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拉赫曼诺夫的同意,决定建立俄—乌—塔三国联盟,并已经责成专家小组开始起草条约细则,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签署。这是在独联体范围内相继成立了“哈—乌—吉—塔中亚联盟”、“俄—白—哈—吉—塔五国关税同盟”、“俄—白联盟”、“格—阿—乌(克兰)—摩联盟”等小型合作联盟以来,又将形成的一个新国家联盟组织;是目前部分独联体国家在原有合作模式难以实现突破性改革的前提下,以特定的共同政治、经济以及安全利益驱动为基础,谋求准独联体范围的地区和跨地区合作形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9.
5月7日,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这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普京政权下的俄罗斯将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其前景如何,正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一普京早在任俄代总统期间便着手调整对外政策,从相继出台的“新国家安全构想”和“俄外交新构想”中可以看出,俄将奉行“务实外交”,即最大限度地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为“强国富民”、复兴经济服务。从普京近期采取的外交举措看,俄罗斯以西方为重点、“以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东西方均衡的全方位外交架构已具雏形。(一)放低姿态与西方缓和关系。俄罗斯与美欧间虽然存在根本性的利害冲突…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0月30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总统令,提前解除穆拉特·贾济科夫的印古什总统职务,同时任命尤努斯-别克·叶夫库罗夫代行印古什总统职务,10月31日印古什议会批准叶夫库罗夫担任印古什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