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中国经济史学会于1991年12月6日在武昌召开了《洋务运动与湖北经济》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学者35人。省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赵德馨教授主持了会议。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就洋务运动与湖北经济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的讨论。19世纪90年代到辛亥革命前期,洋务运动活动中心从沿海沿边向内地,特别是内地中心城市武汉推进。活动领域从工业、矿业、航运和电报向商业、金融、铁路和农业扩散。产业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中的文化失策黄清根近年来,在洋务运动史的研究中,论者常注意到它在开创中国近代化事业中的作用,却往往忽略了它在文化上的失策。有些失策,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表现得十分明显,甚至成为主导的一面,而影响到洋务运动的全局。综观洋务运动的全过程,在文化...  相似文献   

3.
张利民 《传承》2010,(36):78-79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兴起了洋务运动,它以自强、求富、制内、御侮为目的,对当时及以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史学界对其评价却是褒贬不一,尤其是在制内、御侮两方面,学术界大多认为是真制内假御侮。事实上,从当时统治阶级思想、办洋务运动的目的以及洋务运动所起到的作用等方面分析,洋务运动有很强的御侮性,并在某些时候还占据着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学术月刊》1983年第1期发表了黄逸峰、姜铎同志《洋务运动总论》一文(以下简称《总论》),对洋务运动的功罪、是非和教训作了较全面的概括和评价,读后受益不浅。但文中有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这里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就教于作者和史学界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时期在出任外交官员期间,接触到英美法。他在《日本杂事诗》、使美时期以及《日本国志》中表达了对于英美法的认知与理解。在《日本杂事诗》中,黄遵宪借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之成效,初步表达了对于英美政制的认可。在出使美国期间,黄遵宪不仅利用英美法为华侨在排华运动中据理力争,而且通过切身观察对美国的法治给予较高的评价。最终,黄遵宪结合美国政制的观察以及日本的成功经验,认为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应是未来中国政制改革的方向,并对英美法治给出了洋务运动时期最为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学术界一些同志对洋务运动的阶级基础作了新的探讨,但大都把洋务运动的阶级基础作始终如一的概括,对其是否有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阶级状况有无变化,则研究的不够。本文拟对洋务运动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阶级状况谈些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洋务运动开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结束于中日甲午战争,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的洋务内容不同,决定了其不同阶段的阶级基础并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7.
<正> 薛君度、萧致治教授合编的《黄兴新论》一书,是建国以来第一本黄兴研究论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研究黄兴新成果的总结,也是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发展。“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章太炎对黄兴的挽联,高度概括了黄兴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辛亥革命,向以孙黄并称。但由于各种原因,黄兴却长期受到冷遇,对他的评价也不尽公允。直到1978年以后,在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导下,黄兴的研究才开始出现转折。《黄兴新论》(以下简称《新论》)收录  相似文献   

8.
朱治中 《理论月刊》2003,(12):73-74,80
洋务运动打开了中国发展的大门,它的出现是当时各方力量最终互相平衡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真正使中国走上了革新的道路。应该说,当时的中国走上洋务运动这条路是唯一的选择,既不可能有更过激的变革行为,也不可能继续保守。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反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在怎样评价洋务运动的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晚清洋务运动“顺应历史的潮流”,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兴办了一大批新式工业,就不能不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领域中产生深远影响;并由此认定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次进步运动。这个结论显然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0.
试论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上,为什么出现了洋务运动?论者不一,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四: 一、世界近代化运动的一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说:“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这个时代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  相似文献   

11.
黄国耀 《传承》2014,(11):140-141
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内因,证明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改变不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总结和吸取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以史为鉴、更好前进。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失败的内因在于其"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性,在于洋务派办洋务事业严重的封建性,在于洋务运动催孕了一个新的阶级和一个新的知识阶层的兴起,瓦解了"中体西用"观。  相似文献   

12.
蒋洁 《传承》2014,(3):140-141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自此中国迈开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带来了思想解放对中国近代工业、教育、思想观念等三个方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昭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带来的利益得失和多寡形成了复杂的利益集团,这些人集群在一起形成的集团式冲撞和内耗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方向和程度。思想与政治利益之争推动洋务运动走向中体西用;军事集团利益之争使清军貌强实弱。洋务运动虽然发生在100多年前,但依然值得我们去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推进现时代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林文勋  郑宇 《思想战线》2011,37(6):105-107
《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论》一书不但具有较强的学术引领性,而且还具备实践层面的操作指导性。该书作者坚持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基本思路,以多学科理论方法的交叉运用为分析路径,在微观与宏观、思辨与情感的交融中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前沿理论,从而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从洋务运动看曾国藩其人赵世荣作为历史名人的曾国落,无论是其社会实践活动还是思想方面,都是非常复杂的。笔者认为,要想全面地评价曾国藩,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因此,本文仅从洋务运动这一“历史片断”入手,来分析曾国藩其人所具有的积极性、进步性的一面,希望能对...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中国近代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中的极大部份,是在这一时期展开的;“官督商办”,又是洋务运动史中的最重要问题,因为它包含着近代社会阶级关系变化的复杂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人物简介:周瑞金,1939年10月生于浙江平阳县现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962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解放日报》,历任评论员、评论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党要书记1993年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并兼任华东分社社长。有多篇作品获得全国好新闻、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出版专著《宁做痛苦的清醒者》、《新闻改革新论》,与人合作编著了“思想者文丛”以及《编辑学》、《现代科技新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读本》等书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是以购买西方新式武器、船舰,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发端,进而发展到初创近代民用工业的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其内容十分庞杂,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举借外债从事军事、经济活动,开了引进技术、借用外资的先河。这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是值得重视的一大问题。本文谨就此作一初步探讨,略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4)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里程碑式的改革,它重新构建了中国的产业格局,为中国打下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工业化基础,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但洋务运动缺乏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和行之有效的财政、货币、土地政策,实行只重技术设备现代化的"一条腿"改革模式,是一种只对地方和工商阶层有利的非普惠性的经济振兴运动。  相似文献   

20.
<正> 洋务运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殊产物。它具有两重性:既维护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值得肯定的是,洋务运动在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生广,主要培养掌握这些技术知识的洋务人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方面,确实做了开拓性的工作,起了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