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刘兴波 《东北亚研究》2004,(2):59-61,64
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强弱与转型。韩国自60年代建立权威政府以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因此,它的建立与运作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随着权威统治合法性的逐渐弱化,政治转型便提到日程上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的军人权威统治向民主政治转变与过渡,到90年代就开始巩固其政治改革与民主政治,而这种政治转型是从权威主义政体内部演变出来的一种民主化。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演进历程中呈现权威主义导向越来越明晰的特征。但是作为一种过渡形态并存在固有缺陷的政治安排,权威主义在俄罗斯的出现必然会带来一个相关性问题——政治合法性问题。政治合法性实际上就是公众对于政治统治的认同,它对政治权力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政治合法性的相关理论来阐释俄罗斯权威主义政治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1957年9月17日,沙立·他那叻元帅及其美国装备的部队夺取了泰国政权.在一个军人长期在国家的政治和商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的国家里,这种行动肯定是另一次政变,虽然这种情现在当吋是不大明显的;以披汶·颂堪为首的前政府之被推翻是泰国政治制度转变的一个转折点,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于简单地评论1932年立宪政府成立以来泰国政府的发展,并考察沙立政府在政治独裁下的当前动向的.1937年6月立宪政府之建立,结束了五百多年来的专制统治,在专制统治时期,君主被当作神化权力和政治权威的唯一源泉,这整个时期的政治社会结构是等级划分越来越森严.人民从出生就被讥育着必需一心效忠国王.专制君主在十九世纪所受的西方影响,使  相似文献   

4.
孙景峰 《东南亚》2004,(3):37-41
政治合法性是现代政党执政的先决条件。合法性实质上就是民众对政治统治的认同与服从 ,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 ,这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因此 ,即使我们对政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 ,我们通常也要服从它”① 。只有有了民众的心理认同 ,执政党才会有凝聚力和号召力 ,政府推行自己的政策才能够顺利 ,执政党的地位才能巩固。如果一个政党缺乏民众的心理认同 ,需要经常依靠国家机器进行高压统治 ,那么 ,它的执政地位就难以维持 ,或难以长久维持。合法性构成了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戴维·伊斯顿把合法…  相似文献   

5.
就政治来说,2001年是东南亚的多事之秋.这一年是政权更迭之年,全地区10个国家有6个在这一年或举行大选实现了政府换届,或者总统被弹劾而实现了权力的转移.这一年是民主勃兴之年,有些国家人民民主意识在群众运动中得到了强化,有些国家的政府采取了某些政治改革,使民主化趋势更加强劲.这一年也是"反恐"之年,随着"9·11"袭击事件后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展开,东南亚也成了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战线的一部分.尽管一年来东南亚风风雨雨,但总的来说,仍然是大局稳定,局部动荡;大陆稳定,群岛动荡.  相似文献   

6.
就政治来说 ,2001年是东南亚的多事之秋。这一年是政权更迭之年 ,全地区10个国家有6个在这一年或举行大选实现了政府换届 ,或者总统被弹劾而实现了权力的转移。这一年是民主勃兴之年 ,有些国家人民民主意识在群众运动中得到了强化 ,有些国家的政府采取了某些政治改革 ,使民主化趋势更加强劲。这一年也是“反恐”之年 ,随着“9·11”袭击事件后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展开 ,东南亚也成了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战线的一部分。尽管一年来东南亚风风雨雨 ,但总的来说 ,仍然是大局稳定 ,局部动荡 ;大陆稳定 ,群岛动荡。一、通过正…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军队在泰国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1932年泰国政体改变之后 ,泰国的政治发展史是一部军事政变和军人政权统治的历史 ,其军队动辄就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干预政治。1973年10月青年学生的抗议活动是泰国政治自由化与民主化的开端。它反映了学生与民众对军事独裁统治已经忍无可忍。“10·14事件”标志着泰国政治由军人专制统治向议会民主制转变的开始。1992年5月“五月风暴事件”使素金达政府被迫下台 ,反映了泰国人民反对军人干政、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 ,开启了泰国民主化的新阶段 ,使军事势力从此脱离政治 ,返回它传统的职能 ,而且为资产阶级民主建立了比以往任何…  相似文献   

8.
2014年5月22日,泰国军队宣布政变,结束了持续半年多的泰国政治危机.泰国自开启宪政民主以来的几十年里,数次通过军人政变结束政治危机和社会乱象,这不能不说是泰国民主政治的悲哀.泰国的政治历史证明,模仿西方民主或是长期军人独裁的老路都是行不通的,今后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或许是在权威主义民主制度下,有一个具有国家现代化发展导向的强势权威政府,把国家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坚持国家利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高于党派利益,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实现国家治理的治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就政治来说,2001年是东南亚的多事之秋.这一年是政权更迭之年,全地区10个国家有6个在这一年或举行大选实现了政府换届,或者总统被弹劾而实现了权力的转移.这一年是民主勃兴之年,有些国家人民民主意识在群众运动中得到了强化,有些国家的政府采取了某些政治改革,使民主化趋势更加强劲.这一年也是“反恐“之年,随着“9·11“袭击事件后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展开,东南亚也成了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战线的一部分.尽管一年来东南亚风风雨雨,但总的来说,仍然是大局稳定,局部动荡;大陆稳定,群岛动荡.……  相似文献   

10.
吴向红 《东南亚》2006,(1):24-27
作为一个传统的君主制国家,文莱政府在追求社会认同的最大化上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也给稳定中的文莱政府带来了某些合法性问题。一根据现代政治学理论,合法性建立在三种基础之上:正式制定法律法规的要求、历来适用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以及个人的魅力。这三种合法统治的基础都是“纯粹的类型”,但“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真正以‘纯粹’的形式出现过”,所有经验事实中的统治形式都是这三种类型的混合,只是侧重的程度不同而已。①合法性来源是多方面的,传统的、法理的、统治者个人的魅力、意识形态,政…  相似文献   

11.
明治政府认为日本最佳的近代化模式,就是天皇制中央集权导引下的政治渐进主义加上经济疾进主义。在渐进模式下所推行的政治改革,是明治政府为了顺利地、高效地推行富国强兵的近代化政策,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而所推行的体制变革,也是明治政府为重建统治合法性而作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的观点以及凭自己的政治敏感,胡志明对民主以及民主治理这一议题具有独特的见解。可以认为,属于人民、民治以及为人民的政府是胡志明的民主政治的核心思想。尽管胡志明没有使用过民主治理这一术语,但是其内涵已突出地体现在他的思想当中。本文旨在梳理和分析胡志明关于民主政府的观点,并指出其对当代越南民主治理实现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内缘式”社会政治转型引起世人关注,传统的权威主义逐渐淡出东亚政治舞台,代之以特殊的议会民主制,其中韩国的政治转型带有普遍性的特征。其特点是政治转型的动力来源于市民社会强大的民主压力。东亚国家(地区)在经济起飞之后,日渐成熟的市民社会与权威主义统治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市场机制和法制力量的强大已无需军人权威继续承担社会整合的功能。另外该地区均处于儒家文化圈内,其议会型民主政治必然与西方有较大差异。因此,研究韩国政治转型的背景及其特征对于我们了解和把握面向21世纪的东亚社会政治变动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以来,韩国一直由军人出身的总统掌握政权。直到80年代末,韩国最终实现了权威主义政治向现代民主化政治的转型。韩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分化,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孕育了民主政治文化,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和心理基础;威权政体内在价值的缺失及其合法性日渐衰退;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使威权政体丧失了外部支持。韩国政治转型的启示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必须建立和发展适合自己的民主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15.
王希 《西亚非洲》2003,(3):55-60
阿萨德时代 (1 970~ 2 0 0 0年 )是叙利亚当代史上的重要时期。在阿萨德统治期间 ,他运用军队、复兴党和官僚机构的力量 ,并通过对社会组织的强有力控制 ,建立起具有家长制色彩的一党制总统权威体制。靠这种政治体制 ,阿萨德将叙利亚从一个涣散弱小的国家改造成一个地区强国 ,并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阿萨德政治体制是叙利亚社会历史自身发展的特殊产物 ,具有复杂性、混合性和过渡性的特征。一方面 ,该体制基本上适应了叙利亚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另一方面 ,该体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弊端 ,为叙利亚未来的政治发展留下了负担  相似文献   

16.
民主的倒退与民主的尴尬:泰国政变的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9月,泰国军队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看守内阁,接管了国家权力。这次政变的爆发,与他信政府在利益、道德等方面发生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关,也与泰国民主发展不完善,即民主的尴尬有关。军事政变一方面作为结束遭遇合法性问题的统治者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它严重影响了泰国的民主化进程。完善的民主制度是解决政治纷争的有效方法,只有它才能为政治体系提供长久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代埃及威权主义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七月革命后,埃及建立起威权主义的政治统治模式。埃及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从宏观角度分析其合法性构成至少具有三方面因素:首先,历史上根深蒂固的专制主义政治传统提供了长期而普遍的相适应心理环境,使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能够接受威权主义统治;其次,革命后埃及加快现代化进程的经济政治动员,客观上要求威权主义政府的强力推动;最后,纳赛尔特性,以及纳赛尔、萨达特和穆巴拉克三任总统,都具有强烈的威权主义政治诉求所强制构成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1985年3月15日,巴西民主联盟的总统候选人、前米纳斯吉拉斯州长坦克雷多·内维斯当选巴西总统,结束了长达二十一年之久的军人统治,但是,这位众望所归的当选总统在就任之前因病逝世,未能完成变革社会的宏图大业。改革巴西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担历史地落到了副总统若奥·萨尔内的肩上。人民期待着萨尔内新政府对巴西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从而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腐败是影响实现可治理性目标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参与政治的热情、社会公正乃至社会伦理道德的清明都会产生极为严重的损害。拉美地区腐败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民众对各类正式制度产生不信任,从而使政府和政治体制的合法性面临威胁,导致可治理性问题和可治理性危机。拉美地区的反腐斗争在一段时期内取得了一定成绩,除少数国家外,腐败恶性发展和持续蔓延的势头有所遏制,但腐败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腐败程度没有发生根本性改观,拉美的反腐败斗争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1985年7月,阿兰·加西亚领导的秘鲁人民党执政后,果断地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调整经济政策和以反腐败为核心的政治改革。本文对秘鲁进行的反腐败政治改革作一探讨。从殖民时期起到现代,拉美各国先是普遍受到外国殖民者政治奴役和控制,继而又被军人统治所取代,迟迟没有转入发达民主政治的轨道,政治开放、官吏清廉、公民参政、社会昌明,尚未在拉美各国出现。秘鲁亦不例外。譬如贝拉斯科军人统治时期(1968~197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