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1”事件后,亚太地区的范围迅速扩大到南亚、中亚、甚至西亚。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亚太地区处于世界各类矛盾的焦点和战略重心部位,其中中美矛盾是各大国矛盾中最为突出的矛盾;美国的战略重点正在向亚太方向转移,由“欧洲第一、亚洲第二”向“亚洲第一、欧洲第二”过渡;亚太地区已构成世界安全最危险地带,其南部是该地区矛盾与冲突集中地带,亚太地区也是军备增长和核武装发展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精心考量的中国安全战略的目标是,到2020年前后综合国力达到与美国接近的水平,以便能够依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贯彻国家安全利益的手段。这一战略没有固有的全球性要求,因为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地区的限制。为了能与美国“平起平坐”,同时遏制其在亚洲的影响,有必要采取全球性行动,以便有权要求在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地区扮演占支配地位的主角。为了在国际事务  相似文献   

3.
肖枫 《当代世界》2013,(1):30-31
近年美国高调“重返亚洲”,中国周边热点迭出,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挑战,中美关系走向引人关注。有人认为,美国对中国已转向“战略遏制”,正在竭力“围堵”中国,中美关系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赵明昊 《当代世界》2010,(12):55-58
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前位外交”讲话到总统奥巴马的亚洲四国之行,美高层近期高频度、高姿态涉足亚太,加紧推进其“重返亚洲”战略。某种程度上,“重返亚洲”这一概念并不准确,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亚洲,美国当下的种种努力应是整合旧资源、运用新方式、施展巧实力来“重现凸显”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及主导优势,通过“重构”亚太地区的安全(同盟)体系、经济体系和多边机制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面对当前国际体系的变局和变数,有必要全面、深入地审视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大棋局”。  相似文献   

5.
美国虽不是亚洲国家,但其注意力从19世纪末起就“不可抗拒地”被吸引到亚太地区。美国的力量和利益已经深入亚洲的各个角落,并有庞大的驻军。但美国朝野有人警告说,美国自“9.11”以后在全球范围大打反恐战争,却忽视了亚洲,美国需要重新审视亚洲地区可能对美国形成的“挑战”,因此近来美国出现“重返亚洲”的呼声。  相似文献   

6.
2005年,美国开始调整其在西太平洋的基地群,攻击核潜艇、B-2隐形轰炸机、F/ A-22A隐形战斗机纷纷进驻关岛。美军的动向引起了亚太地区国家的密切关注。本文编译自美国海军作战学院纽波特报告第26 号《重新部署作战力量——21世纪的美军海外部署》。作者安德鲁·艾里克森,现任美国海军作战学院战略研究系研究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博士学位候选人。曾在莱勒·戈德斯坦主编的《中国核力量的现代化》报告中撰写了《中国反制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一文。贾斯汀·米科雷,美国海军上尉,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并在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目前服役于美国海军“圣胡安”号攻击核潜艇(SSN-751)。本文详细分析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与该地区不稳定形势的潜在根源;解释了加强关岛港口设施建设,并将其转型为一个能全面支持美军在东亚地区实施作战行动的中心基地的原因。本文在编辑时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7.
作为“五眼联盟”的创始国之一和老牌欧洲大国,英国积极推动联盟转型。一方面,英国加强与美国的战略互动,积极参与美国发起的机制整合行动;另一方面,英国尝试更主动地影响转型的方向与内容,利用自身的传统优势推动相关议题发展。英国意欲借助“五眼联盟”转型将“全球英国”战略构想落地印太地区,拉拢更多有利于实现英国利益的地区合作伙伴。但如何在配合美国与实行自身战略之间统筹用好实力与资源,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稳妥处理中英关系,对于目前国内政局动荡、经济萧条的英国来说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8.
袁征 《当代世界》2010,(1):49-52
奥巴马上台以来,迫于经济状况的不佳和承担义务的压力,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调整战略。与在全球采取收缩战略不同的是,美国在亚洲地区却采取了积极参与的态度,引人关注。“重返亚洲”的口号表明亚洲事务将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冷静看待美国重返亚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返亚洲"是美国近年外交姿态最高凋、宣称次数最频繁的战略主张.面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严峻的挑战,美国加快了对外战略调整的步伐,把"重返亚洲"作为外交政策调整的"头等大戏",反复强调属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奥巴马总统上任伊始就开始着于战略重心的调整,强调"将我们在亚太区的存在和使命列为重中之重.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大国,我们将留在这里".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投书著名的《外交事务》杂志,阐述了美国亚太战略的新思路、新转折、新行动,强调亚太对美国的未来极其重要,宣告今后十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强化联盟体系,从而使自己处于最有利的地位,以保持美国的领导作用、保障美国的利益及推进价值观.美国把强化亚太战略作为国内经济复苏的关键和外交事务的重心,目的就是要全面恢复并增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性地位,发挥美国在这个地区的领导作用,保持在这一地区无可匹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提出“先发制人”战略至今已三年有余。三年来,美国依仗其“一超”的优势实力,将“先发制人”定型为美国的国防军事战略,并成为了“布什主义”最鲜明的标志。美国安全战略实践发生显著变化“先发制人”战略的实施使美国的安全战略实践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战略目标的多元化。美国的安全战略已由“后冷战时代”,进入对付多元化威胁的“后后冷战时代”。虽然克林顿政府执政时期也强调要重视“新威胁”,例如  相似文献   

11.
东盟与大国关系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后,尤其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和“9·11”事件之后,中美日等大国在东南亚的存在与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东盟各国认为,单纯依靠东盟自身的力量是无法保障本地区安全的,而大国出于利益的驱动和对权力的追求,一定会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张和竞争,利用这些大国之间的相互竞争,可以达到某种均衡的态势,从而保证本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在东盟各国看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正处于上升的态势,是一个个雄心勃勃的地区强国,而美国则是一个“温和的超级大国”,因此,有必要扩大美国和日本在该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以制衡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中亚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地区。“9·11”事件更使中亚地区的形势及其各种利害关系变得错综复杂,特别是随着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增强,围绕地区安全事务主导权及其里海能源之争,美国与俄罗斯和中国在地缘政治中的关系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尽管其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彼此在战略利益上的根本分歧所导致的竞争格局仍将是影响中亚地区在世界政治中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雷墨 《南风窗》2013,(20):77-78
在2013年4月吉拉德访华期间,中澳双方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两国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阿博特的"亚洲优先"外交不是澳大利亚战略的大转向,充其量只是对其前任的继承和发展。澳大利亚当选总理托尼·阿博特称自己将是一位"亚洲优先"的总理。他说:"涉及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决定,将在与雅加达、北京、东京、首尔协商后作出,就像要与华盛顿商量一样。"阿博特是否会兑现竞选时的表态不得而知,因为被称为"外交门外汉"的他不止一次在外交问题上失言。不过,重视亚洲目前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朝野政党的共识,阿博特只不过是把其前任  相似文献   

14.
拜登政府执政一年多来,提出并践行“美国回来”的国际战略。“美国回来”是对特朗普“美国优先”战略的调整,旨在重返国际社会,巩固美国的领导地位。然而,“美国回来”的国际战略调整受到了美国国内态势和国际格局变化的制约。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回来”相比“美国优先”战略虽有所变化,但其维护美国霸权的核心目标不变,遏制中国的图谋不变,美国利益至上的实质不变。不仅要看到拜登政府“美国回来”的国际战略之“变”,更要看到其“不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与东盟的交往中一贯遵循"双赢原则"。在美国的战略行动变得越来越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今天,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战略使其在几乎所有的地区事务中都处于核心地位。国外媒体指出,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战略和不断巩固硬实力的做法正在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和影响力。如果美国不制定一项将经济、外交和军事因素都考虑在内的全面战略,就有可能因中国的外交策略而失去在亚洲的战略和外交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把欧洲国家分为“老欧洲”和“新欧洲”。在欧盟内部制造分裂,更使美国与欧洲的裂痕长期化、复杂化。冷战结束后,美国进行的四次局部战争都显示了美国与欧洲盟国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渐行渐远。同时这场战争也使阿拉伯国家将进一步分裂,除了海湾地区的几个小国以外,伊拉克也加入到中东的亲美派阵营中来。美国为了进一步打击和削弱反美派阵营,将继续扩大阿拉伯国家内部的分歧和裂痕。  相似文献   

17.
2005年3月28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以《康娣在崛起》为题,大幅报道了美国国务卿康娣·赖斯的“外交成就”以及作为“美国国内外风云人物的光彩”。而刚刚上任两个月的赖斯,她的首次亚洲之行,果然不负众望,在强调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以及美中、美日等国双边关系的重要性时,展现了女国务卿的刚和柔。赖斯进入角色谈到赖斯的亚洲之行,必然先指出赖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管理着美国与199个国家关系的女性非洲裔国务卿。她两个月来的“外交业绩”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她创造了美国国务卿走马上任  相似文献   

18.
大西洋两岸在中国崛起问题上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华盛顿100多年前就在亚洲打下了战略基础,而欧洲相对来说是一个新来者。中国是欧洲与东亚不断发展的经济关系中的重点,.北京摆脱1989年事件的影响之后,中欧关系不断深入发展。在武器禁运问题上:华盛顿担心欧洲会在亚洲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参与者,而欧洲的看法截然不同,因为华盛顿和欧洲在亚洲有着迥然不同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宋芳 《国际展望》2021,(3):76-95,155,156
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美国要求欧盟国家与其联手遏制中国,抵制中国在欧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欧盟陷入两难境地,一边是为欧洲诸国提供安全保障的传统盟友美国,另一边是给欧洲带来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中国。大多数欧洲国家和欧盟实际上在实施一种“蛋糕主义”的平衡策略,即在中美之间“不选边站队”,保持一种矛盾和摇摆的立场,同时它们也希望能够避免因得罪任何一方而遭受重大利益损失。欧盟国家非常清楚这种策略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只有进一步加强战略自主,从根本上提升欧盟的防务能力和外交自主权,才能拯救欧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欧洲。中国需要认识到欧盟目前的骑墙状态无法长期持续,因为美国如果加大对欧盟的施压力度或者对欧盟作出更有利的安全承诺,欧盟国家大概率会回归美国的怀抱,进而联手应对中国。对中国来说,应该鼓励欧盟“不选边站队”,因为总体上让欧盟偏向中国是不现实的,欧盟能够保持中立对中国来说在理论上是一种次优选择,在现实中也可能是最优选择。今后的中美欧三边关系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欧盟的战略空间可能会缩小,需要在中、美两强之间艰难地维持平衡。  相似文献   

20.
开始以及战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夏威夷珍珠港,随后美国正式加入二战。此时的英帝国从1939年9月已来已深陷战火二年之久。实际上英、美两国已经开始制定美国“怎样才能够参战”的应急计划。 1942年1月28日,美国陆军在佐治亚州大草原恢复了第8航空队的部队番号和编制。一开始美国军方政策制定者准备将这支部队投入北非战场,但后来这一想法推迟了。不久之后第8航空队就成为了“波利乐舞曲”计划的一员,跟随其它美国部队一起在英国集结以进攻欧洲,同时准备在1943年发动一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