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纳入和谐社会视野.从和谐社会的视角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应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价值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方法和内容的创新,努力查找并修改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和谐的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加强情感交流,注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运用,对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稳定局势、团结力量、凝聚人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时代的要求呼唤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本文紧密结合新形势下的时代特征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人文教育,大学里的学生们对人文关怀的缺失主要是由于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和观念、思想和信念、道德修养、理论思维等各个方面的诸多问题存在于高校大学生之中。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硬性要求是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人文关怀为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的领域下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要求教育事业,对于高校大学生关注心理上的健康与现实上的需求,尊重大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用于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建设起到积极向上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作为"反思"和"反馈"的环节,对于搞好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无论在功能选择上,还是在内容设定和方法的采用上,都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改进的路径要符合科学性、相对性和内外结合的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三个面向",力求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行为社会化、评价队伍专业化.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制度的不同,使中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基础上表现出巨大差异。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根源于中国古代哲人对天命论、人性论和义利观的探究;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内容庞杂,但体系明显,体现在公民观念、共和精神、自由平等思想、神学思想,以及"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等学说中。比较与探析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对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和机制,而改进与创新的基本路径之一就是要更加重视大学生群体的接受情态及他们对教育的可接受性。本文以"人本"发展观为视角,在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运用接受理论的理论框架,探讨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以期使这项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国家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符合时代要求的体现。笔者认为,当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应该利用当前优越的课程条件,积极挖掘和利用当前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坚持创新、继承、批判的原则,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渠道,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传播和普及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质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团为抓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建设规律,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融入大数据时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时代前沿、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牢牢把握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着力点,通过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以及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切实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设立信访核查终结机制,有利于引导正常合法上访,有利于树立法律权威,有利于推动矛盾化解。针对目前信访核查终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规范听证程序、推行信访终结说明理由制度、由独立第三方组织听证会、建立终结后若干制度等方面优化信访核查终结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与社会的现实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构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和变迁的背景下,构建中国式的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迫切。文章运用博弈的视角,梳理了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理论发展脉络,提出了变和博弈理念下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中国式政府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必然。最后,文章总结,在公共服务领域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模式必须通过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信任机制、合作机制,同时,通过一系列制度化的发展才能够得以实现,最终发挥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虽然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的主导倾向是批判和决裂,但仍然有一些思想家对中华文化怀抱着"温情与敬意",国学大师钱穆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在<晚学盲言>等论著中,钱穆以中西人生观比较为基本线索,以"士"(知识分子)为传统人生观的主要代表,以关于大生命与小生命、心世界与物世界、天与人关系的阐发为中心,全面、深刻地概括了中国文化的理想和精华,成为当今中华传统人生观复兴,并与国外人生观积极因素相结合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特色的反腐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问题,其实质是权力的异变,核心是权力的滥用。要有效地控制和治理腐败问题,必须加强反腐机制建设,强化和完善“以预警教育机制为前提、以监督制约机制为重点、以打击惩治机制为后盾、以激励保障机制为辅助”四位一体的反腐败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在加速推进的同时,“城大市小”质量下降凸显.速度过快、方式粗放,土地城镇化超前、人口城镇化滞后,资源瓶颈收紧、环境约束增强等,倒逼“补市”、“兴市”政策出台.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厘清概念,城镇化还是城市化;改革体制,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职能回归,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与破除“二元体制”等改革创新思路和决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从复杂社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理念,因此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不能是单一层面的。以人为本的内涵内在地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基本的关系层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犯罪学和刑法学在看待犯罪主观心态上的差别,推导出犯罪学特有的研究侧重,即在故意和过失、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目的和动机等方面上的研究重点,进而重申犯罪学学科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八荣八耻"细化了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青少年可以从中知荣辱、明是非,学会如何做事、做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联系实际,面对现实生活中价值迷乱、是非混淆、善恶不分、美丑颠倒和知行脱节等现象,要勇于以正祛邪.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从我做起,将"八荣八耻"内化为信念,落实于行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网络虚假言论纳入寻衅滋事罪进行规制颇受争议。具体而言,对寻衅滋事罪的信任感、信息网络化时代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以及对言论自由的认识上的差异构成了寻衅滋事罪认定的观念障碍,在运用本解释的过程中,对"虚假信息"、"公共场所"的理解则存在较大的分歧。事实上,寻衅滋事罪自身的明确性,罪刑法定原则在网络时代的自我救赎,以及对言论相对自由的坚持,能够消除解释适用中的观念障碍。基于"信息差"的客观性,强调"虚假信息"中言论本身的恶性;回溯公共场所的社会功能,承认网络空间的公共性亦能消除其中的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20.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对我国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要求现阶段我国的法理学、法学研究,也应以"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范式"代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范式"。"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范式"要求发挥法在实现和维护社会公认的公平公正、协调社会矛盾和解决纠纷及对弱势群体的特别关注等方面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