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教育福利:弱势群体解困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弱势群体问题迫在眉睫。目前我国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政策略显不足,那么,教育福利是弱势群体脱贫的根本途径。主要从保障弱者平等受教育权、消除身份歧视,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遏制贫困传递,以及关注弱势学生、改善综合能力不足等教育福利方面使弱势群体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梦"的讨论要具体化、明确化,为此就要专门化、科学化。那么,民生建设的"中国梦"怎样界定?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看,应该是"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在概念释义、政策制定、投入导向和时机选择四个角度看,这是对普遍福利时代来临的理论反映,是民生建设必须明确的目标。"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是福利模式的新选择。依据我国悠久的思想资源、我们对社会建设目标长期探索的宝贵成果、我们从事的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丰富经验,可以形成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概念的涵义。而底线公平福利模式可以在理念、制度、机制设计和体系建设四个层面,将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妇女与福利:女性主义福利理论评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福利理论的思想渊源、代表性人物、国家角色、市场作用、家庭功能、社会观念,以及女性主义者对福利与福利国家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介女性主义的福利理论。女性主义福利理论说明,妇女与福利是当代社会涉及面广和影响大的核心社会政策议题。更为重要的是,女性主义福利理论为我们理解妇女与福利议题提供了独特和有用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儿童福利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与国家关系既是个经典的理论议题,又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和政策问题。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困境儿童群体和儿童福利理论、政策框架议题成为社会政策议程的优先议题,本文首次概要建构儿童福利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探讨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为亿万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模式形成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整体福利、社会公平的冲突.但是随着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停滞状态,福利国家也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开始反弹.在此背景下,以奥菲、高夫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模式进行了反思,分析和总结了现代福利国家模式与资本主义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福利国家以政治、行政的手段调和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整体目标之间对立的努力所能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最新变革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整体框架、特点以及最近所进行的改革.美国的儿童福利具有明显的残补性、分权和立法先行的特点,社会服务也很发达.上个世纪90年代从AFDC向TANF的改革被认为是美国对其<社会保障法>最重要的调整.本文对TANF和AFDC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福利改革的成效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职业福利失序现象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福利作为劳动者收入的一部分,其水平应该与劳动能力高低和贡献大小成正比,合理有序的职业福利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不同行业的职业福利差距出现了加大的趋势,职业福利失序现象十分明显:一方面是国有垄断行业凭借特权享受看超高福利;另一方面是一些非正规就业领域的劳动者职业福利严重缺失.职业福利失序不但有悖于社会公平,而且会打乱职业声望的正常排序,误导择业倾向,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是社会稳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吴炜  朱力 《长白学刊》2012,(2):119-125
在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视角下,我国农民工住房福利的获得途径单一,主要来源于市场。这种单一来源导致了农民工住房条件差、城中村严重化、劳动权益的受损和居住隔离等问题的产生,负面影响显著。因此,需要加强政府在住房福利提供中的责任,改革现有的住房保障体制,为农民工提供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与此同时,继续发挥企业和非正式部门在福利提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儿童福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儿童福利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综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儿童福利的定义,儿童福利需求及服务,目前我国儿童福利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来我国儿童福利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效率与公平究竟谁为先?即究竟是先做大蛋糕,还是先切好蛋糕?这是经济学的一个难题,也是社会政策中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分析效率与公平问题的两个基本工具专门研究社会分配问题的福利经济学对于效率与公平问题持有两种不同的立场:古典的福利经济学家们主张实施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国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的长远目标,但建设中国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历史进程、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根本目的和福利水平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教育福利,是指包含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校外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中由国家提供的低费或者免费教育及相关制度安排。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教育福利与教育制度高度重合,形成了以免费教育体系、人民助学金制度、兴办幼儿园和少年宫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架构。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市场化改革以来,以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政策、奖学金助学贷款政策、免费师范生政策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教育福利制度初步形成,从总体上提高了教育福利对促进教育公平性的认识,加强了教育福利的制度化建设,扭转了“教育产业化”等不良影响。我国青少年教育福利发展的合理定位是确立国家在教育福利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政府在教育福利中的财政责任,拓展教育福利的制度内容,提高教育福利的普惠性质,厘清教育福利与教育制度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进程中,教育福利已成为撬动教育体制的切入点,是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何为社区建设找到明确目标和行动路径是当前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推进“社区福利”建设,发展社区福利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与现实要求。然而由于我国社区发展的行政化倾向,社区福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供给与需求脱节、福利项目定位产生偏差、社区主体性较弱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社区福利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有效路径:一是以政府为依托的对话型发展路径;二是以市场为依托的“效率-需求”式发展路径;三是以社会为依托的参与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怎样的社会福利体系能体现公平、正义、有效?公平正义的内涵又是什么?怎样理解福利的公平与平均?关于这些基本问题的争论已经延续了许久。实际上国家和社会所要努力做的就是在一定的范畴之内实现大致的公平,从而保障效率的重要性,达到一个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各方面的不平衡依然存在,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收入分配也有很大的不平衡。怎样实现社会总体最优、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尤其是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理性审视英国福利国家时期社会政策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影响社会政策演变的关键因素,文章尝试以英国福利国家时期社会政策演变为背景,围绕政府与市场两个主体的博弈与契合,理性审视英国福利国家时期社会政策演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给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稳定和繁荣,但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的变革,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着福利的需求和供给的矛盾、福利国家的新政治文化兴起的挑战;就业结构的变化和新的就业形式的挑战;以及关于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目标是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是追求社会平等的争论等问题。目前西方福利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趋势是“福利社会”和“发展型社会福利”。纵观福利国家的发展轨迹,我国在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时必须意识到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再分配领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生产领域的问题;社保制度的设计应具备长期性、战略性眼光,避免社会分化;政府与非官方部门应建立伙伴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一国政府对国内经济政策的控制力减弱,并使各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动摇了福利经济制度实施的理论基础;并使福利经济制度由二战后的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向工作福利国家转变;它既使国家的经济组织和行为边缘化,同时又推动了福利经济制度在全球的发展。各“福利国家”一方面积极参与、推进全球化和经济国际化;同时又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福利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其改革的趋势是逐步从“普遍性原则”向“定向原则”过渡,社会福利朝着社会化、市场化、私人化、多元化、国际化等方向发展。中国政府也应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主动参与全球化,同时对福利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使社会福利的供给者多元化,加强社区建设,协调和增进中国社区和社会组织在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责任上的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形成的福利国家作为对公民社会权利的制度性保证,明确界定了国家对公民的福利。但福利国家困境却模糊了福利制度与公民社会权利的关系,新自由主义改革在缩减福利功能的同时更是构成对公民社会权利的进一步恶化。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三条道路理论重新考察福利国家的起源和困境,在"超越左与右"进行福利改革的同时,将公民社会权利嵌入到更广阔的社会框架中,赋予其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各类儿童问题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和国家政策议题,构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整体性的儿童福利改革实践和福利理念传导,为流浪儿童福利发展提供了方向和路径。在梳理近30年流浪儿童救助实践和近10年流浪儿童政策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流浪儿童政策的目标定位由维护社会稳定的国家为本转向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儿童为本的特征,并进一步提出构建需要为本的流浪儿童福利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20.
刘菁  时立荣 《人民论坛》2013,(10):76-77
就业不仅能使残疾人摆脱贫困,也是他们平等融入社会的前提.作为吸收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渠道,福利企业在保障残疾人就业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利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保护性政策分不开.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新政策实施对福利企业产生的影响,以期推动对福利企业政策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