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在他从事教育工作的革命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大胆探索了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教育思想。陈独秀对教育的内涵与本质、教育方针、爱国主义教育、"新教育的精神"等诸多方面的真知灼见,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对中国教育近代化有过重大影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近代化中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我们当代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国民教育,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非常丰富,其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他对当时中国的教育问题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从社会政治革命的角度去反思、探讨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3.
关于对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总体评价问题,毛泽东早已有明确的结论.他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①但近年有人提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观点,即"两总司令"说,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毛泽东关于"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论断.  相似文献   

4.
张艳凤 《世纪桥》2011,(3):120-122
陈独秀自幼苦读诗书,学习八股文,先后参加了院试和乡试,在这期间,他对中国旧教育进行了许多思考,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否定,尤其是在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教育思想方面,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在借鉴西洋教育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通过研究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可知,他的教育改革思想体现在其一生的经历中,是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对中国教育近代化有过重大影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近代化中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我们当代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国民教育,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非常丰富,其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他对当时中国的教育问题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从社会政治革命的角度去反思、探讨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6.
新发现陈独秀书信两通,涉及1921年安徽学潮.与以往一贯支持学生运动不同,陈独秀对此次学潮持鲜明反对态度.在他看来,学生受军阀挑唆,自相反对,是趋新势力的内讧.然而,学生对于陈独秀的忠告并不领情,甚至公开指责陈是"无风起浪".通过这两封书信,可以看出新文化领袖与以"新青年"自居学生之间的隔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陈独秀对...  相似文献   

7.
父权缺失是陈独秀现代思想形成的社会学渊源之一。"年幼丧父"的人生境遇不仅改变了陈独秀接受教育的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早期的思想形成。在父权缺失的人生背景下,青年陈独秀最终逸出了传统"父权"伦理疆界的局限,进而又依托多种新学资源完成了自我思想的蜕变,走上了一条由"反叛旧文化"到"创造新文化"的人生实践道路。陈独秀因"父权缺失"而形成的现代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文学、政治领域内思想框架的构建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陈独秀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常言说"诗言志",陈独秀诗歌的观点、气韵和感召力,值得后人深入研究。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忠实地记录了其主要革命历史。他把诗歌当作革命宣传活动的重要形式,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弊端。陈独秀的诗作有几个非常显著的特色:一是重在运用旧体诗的形式,多为五字律和七字律,但又有创新格体;二是他的作品主要面向普遍受过旧教育的知识分子,在抒怀感慨之中又包蕴着对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深邃思考;三是陈独秀的诗句"说起联邦新制度,又将遗恨到君身",显然是对满清王朝统治的彻底否定,也是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前途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谭译 《党史纵横》2001,(3):8-11
在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史上,陈独秀是第一位既有大功又有大过的争议人物.在"五四运动"和建党初期,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思想界的明星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那时候"南陈北李"的业绩和人格曾令多少有志青年所仰慕啊!然而,曾几何时,由于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几乎完全断送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没争议的,那就是陈独秀仍然不失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的有生之年对辽宁的关注便是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它的实质是允许私人自由买卖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受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陈独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论",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发展,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二次革命论"的实质所在.陈独秀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对列宁新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在党内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陈炯明成也惠州,败也惠州。他曾权倾一时,创造了"惠州人的广东"。陈独秀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两人虽然立场、地位迥异,但却拥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理念,热心新文化运动。1921年1月中旬至9月,受陈炯明之邀,陈独秀出任广东全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一职并在广东建党。在粤期间,陈独秀虽然受到省议会的一些议员、教育界的学阀、政客、孔教徒、守旧派、基督徒等封  相似文献   

12.
李汉俊脱党与被开除党籍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汉俊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特殊的贡献.中共"一大"后不久,李汉俊就离开了上海,从此他便脱离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中共中央正式宣布将其"开除"出党.李汉俊为何脱党?又为何被开除出党?文章认为李汉俊被开除出党,原因是个人性格、政见上与陈独秀、张国焘的分歧造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张国焘对于他的打击与迫害.  相似文献   

13.
包惠僧参加一大的身份考证——兼谈包惠僧的资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成为党史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代表,"一大"代表数是12人;另一观点认为他是"一大"正式代表,因而"一大"代表数是13人,该观点又有三种看法:代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代表陈独秀.本文通过考证广东共产主义小组的选派过程认为:由于陈独秀等对"一大"不重视,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只派陈公博一人作为代表出席"一大",陈独秀托其捎去致大会的信;在通知陈公博后的较长时间广东发生一些变化,陈独秀又临时指派包惠僧前往上海解释说明,包惠僧的这种特殊身份使其不是代表而得以进入会场参加大会,与会者对其资格有不同的理解,才有"正式代表说"和"非正式代表说".决定其资格问题的关键是身份.包惠僧只是陈独秀派往上海向临时中央汇报情况的使者而非"一大"代表,包惠僧不具备"一大"代表资格.  相似文献   

14.
张家康 《党史文苑》2012,(21):11-15,21
胡适对陈独秀知之最稔,由衷地钦佩他处事坚决果断的态度,十分珍惜与他相交相识多年的友谊。尽管他们后来分道扬镳,胡适仍对身处逆境中的陈独秀施以援手,对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贡献,始终予以肯定和褒奖,而晚年则又对陈独秀作了盖棺论定的评说。"真是一个老革命党的口气"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即后来的《新青年》)杂志,开宗明义向世人宣示:"国人而欲脱蒙昧  相似文献   

15.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在此后的5年铁窗生活中,他不但没有屈服,而且也没有出卖人格。陈独秀被捕之初,蒋介石企图利用他作为反共的政治工具。除了在《社会新闻》上,说陈独秀"是共产党的取消派"、"是反对共产党现行暴动政策者"、"只要他继续反共,似可以不至于死",甚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一生中没有发表任何沾沾自喜于与名流政要往来交游的"借光"文字,尽管他的故交旧友中多的是达官贵人以及宋庆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林语堂这些名重一时甚至如日中天的社会名流。对鲁迅有知遇之恩的陈独秀曾经红极一时,甚至被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17.
许翠琼 《党史纵横》2014,(12):59-60
正历史的风云际会,将陈独秀和毛泽东推至中国革命的前台。毛泽东曾经说过,他是陈独秀那一代人的学生。这师生二人的个性,给中国革命带来迥然不同的影响。细究起来,家境和家教,也许是他们个性生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陈独秀是"没有父亲的孩子"陈独秀不满两周岁时,父亲便被瘟疫夺去生命。40年后,这位名满华夏的新派领袖自称是"没有父亲的孩子"。母亲对他影响极大。他的母亲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知道"忠孝节义"的传统道德,不过从不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也是一位有着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和深刻教育思想 ,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有过影响的教育家。他创办的《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杂志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礼教与迷信 ,宣传了民主科学思想 ,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倡导“教育必须取法西洋”,教育必须与社会相联系 ,并在北大、广东两地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教育改革。他的教育思想正是在他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追求个性 ,痛恨科举制度陈独秀 ,1 879年 1 0月 8日生出于安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由于他从小聪明 ,所以 ,从他的祖父到他的母亲 ,乃至他…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与中国近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在中国近代革命史、文化史、思想史、政治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中不仅积极参予教育实践活动,而且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文章,发表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演讲,阐发了较为深刻而又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因此,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尤其是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发展史上,陈独秀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如所周知,陈独秀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参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者和立场坚定的革命者。但直至中国共产党创建前,陈独秀的主要社会职业却是教…  相似文献   

20.
苗体君 《党史纵览》2005,(12):37-39
陈独秀出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年代,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和道路.他最初信奉维新派的主张,后又转变为革命派,立志推翻清王朝的统治.1915年9月,他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猛烈地抨击封建旧礼教、旧文化,拉开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对当时在旧封建礼教桎梏下的家庭伦理道德,陈独秀有着独特的思想认识,并把这种思想渗透到他的实际行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