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办理代表建议有水分,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讲重视、讲方法、讲效果的文章多,暴露问题的文章少。作者面对现实,从好中找出问题:解剖分析,以求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2.
菲雯 《政府法制》2010,(22):32-32
曾国藩小时候因为天赋不高,为了背会一篇文章,不知要背多少遍才能记住呢! 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又在背诵一篇文章。这时候有一个小偷来到他家并潜伏在屋檐下,等待曾国藩在背诵完睡后偷点东西。于是他就在那儿等呀等,时间已经过了好几个时辰了,都听见鸡叫的声音了,估计天也快要亮了。曾国藩还在背呀背地没有睡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吴丹  何亮 《法制与社会》2011,(32):202-203
拜读了徐东根老师的《国际私法》深受触动,徐东根老师从自身对国际私法的理解出发,引用案例和英文法律条例作证,通过十分清晰的思路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与提炼,不愧为一部佳作,对探求国际私法的青年学子是有着启示意义的,其存在的不足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4.
张可梅 《政府法制》2012,(33):24-24
“一字千金”是用来形容文章写得出奇的好,一个字也改不得。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相似文献   

5.
《政府法制》2012,(21):11-11
光明网2012年7月5日刊登评论员文章:7月3日17时,湖南娄底一家三口在孙水公园一条河里游泳溺水,路过的小伙邓锦杰闻讯下水救人。事后一家三口获救。邓锦杰不幸身亡。岸边围观的部分市民称。一家三口获救上岸后马上离开。有群众阻拦,获救者竟称“关我屁事”。  相似文献   

6.
7.
明代中后期,四六文在官场交际和日常应酬中皆得到广泛应用,四六选本的刊刻发行也随之大为兴盛,一些文人借机大力鼓吹四六文利于彰显礼节和利于表情达意两个方面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适用为美"的实用主义四六文章观。这种文章观看到了四六文应用范围的广泛性以及用途的重要性,因而有其内在合理性,并对儒家正统文章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文章观是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产生,因而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在促进中晚明四六文写作兴盛的同时,也造成其形式化的倾向和套袭之风的盛行,并最终使得中晚明的四六文写作在总体上呈现为"夺一时之胜"的"鸡肋"。  相似文献   

8.
秋收之韵     
钱续坤 《江淮法治》2011,(17):57-57
苦夏还没有完全翻动水乡的樟歌,温润的秋阳,就暗暗地潜入到了乡村的窗棂和屋檐。父亲早就闲不住了,一双粗糙的大手.把那柄刚刚挂上锈迹的镰刀,又磨得锃亮刚韧,然后步履轻快地走向田间,看沉甸甸的稻子不堪重负地俯身垂首。看层峦尽染的秋色,先一波一迭地倒伏过去,再一迭一波地挺立过来。  相似文献   

9.
对境须有心     
方怀银 《江淮法治》2011,(17):56-56
现在很流行禅修。明星大腕们都喜欢找个古刹道观,寻一师父或高僧指点一二.过几日清静贫淡生活。这就修了。下山后,再次卷入滚滚红尘,声色犬马。如此,自比不上僧道们的专业修为.也可起到暂时调节内心、舒缓压力的作用,故而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0.
范治凤 《江淮法治》2011,(17):57-57
经过一个严寒的冬天,家中的盆景并没因春暖而花开,我的心情也一直很低落。  相似文献   

11.
幸福在身边     
葛新胜 《江淮法治》2011,(19):59-59
即使没有玉盘珍馐,即使没有锦绣罗绮,即使没有豪宅别墅.我们依然能够幸福。因为幸福很简单.它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2.
李鹿 《政府法制》2013,(8):28-29
许多报道和回忆文章都评价钱学森是一个温和谦逊的人,其实起初他待人接物的态度并不像后来这样,叶永烈采访了钱学森早年的学生和秘书,他们回忆,钱学森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一股“外围作风”,说话直来直去,不懂委婉不讲情面。  相似文献   

13.
刘菲菲 《江淮法治》2011,(20):58-59
你见过长上天的薯叶吗?有谁见过一棵大薯,竟攀爬交织缠绕成一棵参天的“树”?我就见过。去了一趟广西,真难忘,那一簇簇云中飞扬的绿叶——它们曾经存在过、昭示过。那其实是一棵大薯的薯叶.交织缠绕着薯藤。它们长上高高的蓝天,牵着一片片白白的云。  相似文献   

14.
失去     
绿意牵着阳光的手,在洁白的桌面上跳舞。我微眯起眼,尽情感受这难得的清净。自从发现这家比萨店的二楼可以看到窗外巨大的树冠,我就成了那里的常客。翠绿的枝叶满满地充实了落地窗,恰到好处地遮住了忙碌、喧嚣的街头。于是,在这个都市最热闹的地段,我可以安静地享受童年时在院中大树下午睡的味道:阳光、绿叶,还有丝丝缕缕飘来的麦香、草香...  相似文献   

15.
夏日听雨     
周礼 《公民与法治》2011,(17):53-53
进入盛夏,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天气闷热难当,没有一丝风,空气好像凝住了,人们在心底渴望着要是能下一场雨该多好啊。 午后,太阳突然躲了起来,只见天空乌云密布,灰蒙蒙的,不禁让人想起“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景象。云层不断地聚集下坠,天空一下子矮了许多,一场大雨即将降临。  相似文献   

16.
崔振 《江淮法治》2011,(21):58-58
一个秋天的午后,带儿子去田野,他在前边一边奔跑,一边为四野的金黄欢呼着。他停下来,阳光像金子洒在稚嫩的脸上,突然,他伸出小手在空中左右挥舞,我正奇怪,他回过头来,一脸的惊喜,“爸爸,猜猜我的手心里是什么?”小小的拳头握得紧紧的,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一脸茫然地摇摇头,在孩子面前,  相似文献   

17.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3):150-150
2007年5月17日的《文摘报》刊登刘念才的文章《对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告诫》说,在思索世界一流高等教育机构时,要采取现实而客观的视角看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幸福的姿态     
张建春 《江淮法治》2011,(14):60-61
好人一定是幸福的。我敢说,一直把“谢谢”放在心中,一生清贫、劳作、负重的他肯定有着别样的幸福姿态。  相似文献   

19.
宣金祥 《江淮法治》2011,(14):60-60
母亲一辈子脚踏实地为党工作。“我是党的女儿!是党的人就应该跟党走。”她无数次用这样的话激励自己,教育后人。  相似文献   

20.
李强 《天津检察》2008,(5):74-75
最近,在相关报纸、杂志中读了不少老检察人为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的回忆性文章,其中既有对过去艰苦岁月的追忆、对往昔真挚感情的回味,又有对过去所办案件的回顾,读罢很受教育、启发,也很受感动,不经意间自己的记忆之门也一次次被悄然开启,一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如泉水般在脑海里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