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5):59-60
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逐步成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最有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新经济支柱。站在"地球村"的视野管窥我国比较边缘的贵州,清洁能源的导入可以说是典型的"天方夜谭"。然而,从全球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审视,一种共识正在形成:只有在清洁能源技术革命中走在前面,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背景,贵州燃气产业因势利导地领跑着"欠开发、欠发达"省份的基础能源方向,用超前的思维和战略的睿智谋划燃气产业的"革命",促使贵州与全国一样同步迈进"洁能时代"。"洁能时代"是什么特征?在现代城市日新月异地"扩容"变迁之际,如何突破城市发展的"瓶颈"?让我们切身走进贵州燃气,用一种与时俱进的目光和心态去发现、去观察;是惊喜,是欢悦,是一种由衷的钦佩。  相似文献   

2.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4):59-60
在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建制中,众多的基础建设属于政府干预下进行实施,并采取了各种渠道进行资本整合运营,从而实现城市的功能和作用。由此,促使许多公用事业处于被动或半被动的发展局面。当日新月异的世界发生变革时,当城市燃料文明升级换代时,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因为煤炭、水等资源的富集,能源产业无形中就是以"电"为主要视点,而城市燃料这一能源优势就显得比较"单薄"。可是,在城市公用事业逐步放开市场的时代,贵州燃气产业一直遵循着科学发展、和谐演进的价值规律,以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胆识去面对市场的变数,用自身无形的力量去征服市场。贵州燃气的崛起,映射着一个产业的希望和目标,并赋予了和谐贵州构建的超然和气势。于是,我们在走进贵州燃气的时候,总是怀着敬仰和叹服,希望从中寻找到阻止煤炭进城的路径。于是,我们通过一点一滴的采摘,力图把红色的火焰和蓝色的火焰聚合,为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推进剂"。  相似文献   

3.
从原始人学会“钻木取火”,人类利用能源的进程就开始了。最初燃烧木材取暖、烧烤食物,人类还只是在使用固体燃料,直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发现“泽中有火”,即石油蒸汽在湖泊池沼水面起火的现象,这是人类历史发现石油最早的文字记载。从此,我国开始了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历史。如今,煤、石油、天然气并称为世界三大能源,在以能源为主导的当今世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贵州,只要一提及能源,人们总是首先联想到“电”,联想到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突飞猛进的“电力”产业。与此同时,水、火电力的开发总是难以改变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水资源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往往是在“电”上做文章。可是,谁又知道,一个专门为贵州本土服务的能源——燃气,在贵州20多年的发展变迁中“扮演”什么角色?对此,本刊联合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决策层人士,组成了“贵州燃气战略研究课题组”,对贵州燃气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远景作出全面的观察和考量。自本期起,我们将从多元的视角透视贵州燃气产业发展变迁的步履,采用多角度、系列化主题解读贵州燃气的发展理念和自主创新的实践方略,让一个产业所创造的文明“碎片”拓展我们的经济视野,让省内外各界各阶层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2):57-59
在新的市场和竞争环境下,贵州燃气产业的发展变革描绘了现代企业与时俱进的和谐蓝图,蕴藏着一个产业成长的新密码。众所周知,上个世纪的中国,是一个让世界震惊的工地。大山推平,江河截流,中国地貌产生了剧烈的变化。但是,当人们联想到作为城市生活文明标志之一的燃气时,素有“西南煤海”美誉的贵州却兴起了一个以“煤气”为主导的燃气产业,并以一种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理念逐鹿市场,让贵州能源版图改弦更张。贵州燃气的发展,立足贵阳,辐射全省,在“好”和“快”上做足了文章,勾勒了长长的历史画卷;贵州燃气的进步,因势利导,在“产业链”上环环相扣、上下延伸,形成了强大的资本聚合潜力;贵州燃气的创新,因地制宜,在制度和机制上突破,在管理和经营上解码,创造了专属的燃气产业模型;贵州燃气的扩张,根植理性,用战略的视野和人本思维,在资本增值和产品多元上稳步演进,蓝蓝的火焰一簇又一簇地蔓延黔山腹地。沿着贵州燃气的悠悠步履,沿着贵州燃气一路飘扬的旗帜,我们深知,贵州燃气所构建的产业集群蕴涵着时代使然的远景。于是,我们循序渐进地解读贵州燃气人缔造了20年的史书,我们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态破译贵州燃气人“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漫漫征程。  相似文献   

5.
贵州燃气产业的蓬勃发展,理应回归到传统与现实难以忽视的文化之上。也许人们会惊问:贵州燃气难道会创造文化吗?当我们把视角转移到贵州燃气近20年走过的历程,当我们放眼千姿百态的世界,贵州燃气人所改写的是充满风骨的文化力。从一个产业的发展走势而言,没有文化支撑的产业是不可能也难以做大做强的。当我们认真地观察和感悟贵州燃气的文化力,其实就是文化竞争力,对此,那些曾经的"论争"和"疑问"就显得轻佻了。在计划与市场、封闭与开放的环境演变中,贵州燃气人所创造的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一个产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一个颇具神话的煤气工程开始酝酿,贵州燃气产业首先改变的是根深蒂固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诉求。从煤气主业到多元化燃气产业科学发展,贵州燃气产业站在世界的时空稳步推进,改写的是能源版图,体现的是一个产业的创造力。从以贵阳为轴心的市场拓展,到遵义、安顺、都匀、毕节等区域的有序扩张,贵州燃气所铸造的是一种持续力,一种与产业链息息相关的文化生态持续力。于是,贵州燃气产业的兴盛,可以说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裂变,是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和张扬。对此,曾经萦绕贵阳许多年的"酸雨"隐退,曾经堆积如山的碳灰不再遗留城市的角落,曾经富足的"煤炭"和"电"不再仅仅属于贵州的"特产"独自享用……  相似文献   

6.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0):57-59
谁都知道,我国的城市燃气是由国家扶持建立的,是一个完全由行政调控的行业。这种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明显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城市燃气市场的逐渐开放,外资资本、民营资本也开始分食这块蛋糕,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必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又从我国城市燃气行业的区域性发展趋势看,现有的250多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00个城市的城市燃气行业有所作为,且主要集中在气源地和运输管道沿线。因此,如何针对不同城市所处的区域特点,有选择地发展城市燃气事业,已成为各相关产业集团争相“斗艳”的接点。可是,对地处边缘的贵州而言,贵州燃气产业却在20年前就有了超前的思维和高屋建瓴的引导,那就是时任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亲笔批示:“……大胆引进外资和外省资金,切勿错失良机。”籍此,贵州燃气产业链的缔结,隐含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牵动着许多黎民百姓的心弦。从一个政府主导下的公用事业单位演变成为大型产业集群,从一个单一的国用公益型企业转型为多元化齐头并进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集团公司,贵州燃气究竟是仰仗什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胜?贵州燃气又是怎么冲破市场与时空的壁垒?成为举目关注的焦点。正本清源,贵州燃气的发展演进就是充分利用了时间、资本和市场的要素整合,切实遵循着科学发展的理念,自主创新产业构建方略,为一个区域、一个产业缔造了和谐的愿景。20年来,贵州燃气唱出了春天的歌谣,组合着时代的谐音。  相似文献   

7.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7):57-58
面对能源、资源的严重制约,中华民族只能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道路,没有退路。贵州虽然是能源资源富集的区域,素有"西南煤海"的美称,但是,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导致能源效益偏低、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于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贵州的面前:贵州的煤炭究竟能"燃烧"多久?贵州的煤炭开发如何与再造贵州的秀美山川融合?当"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大政出台之后,贵州的能源产业理应回归科学发展的轨道,贵州的能源开发更应该从深层次的方向转移,千万不能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富后危机"的尴尬之路。对此,记者从贵州燃气产业的构建中发现,贵州燃气产业近20年的发展变革,始终恪守着科学发展的理念,以一种责任、一种气度、一种精神进行"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为当今基础性公用企业如何走科学发展道路找寻了突破口。从贵州燃气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到,现代企业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靠什么?要靠无形资源。它不是靠硬型资源的投入,不是要靠消耗多少煤、电、石油,要靠增长方式。这是贵州燃气产业科学发展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站在高处的“起飞”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能源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基础能源路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成了当前各国广泛关注的话题。“关注能源战略,为中国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正是在这一大环境下,来自西南腹地的贵州燃气也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2012,(29):57
山西国新能源集团成立于1981年,是以燃气、煤炭、贸易产业为主,水泥、油页岩产业为辅的多元化、规模化、现代化国有大型能源企业集团。近年来,山西国新能源集团始终秉承"学无止境、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树立"爱省、奉献、创新、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始终追求"没有永远的第一,但要敢于永远地追求第一",坚持服务低碳生产力、服务低碳消费,用足用好低碳政策,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引擎。气化山西,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标志着山西从燃煤时代向燃气时代  相似文献   

10.
有关调查分析显示,贵州能源消费在“十一五”期间大幅攀升,其中存在能源使用效率低、工业耗能比重大和煤炭消费比重大三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这无疑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而贵州在党的十七大前就提出了“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理念,并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体现。再回复到20年间为认真探究生态文明作出努力的一个行业--贵州燃气,我们被那些平朴的燃气人所感动。20年的苦苦实践和创新,贵州燃气产业在最贫困的区域大胆地“试验”,可以说是现代企业公民责任的鲜活范例!当我们项目组在结束贵州燃气产业第一阶段“战略研究”之时,我们被贵州燃气决策层高瞻远瞩的智慧和精神所折服。无论是产业构建的理念和产业链的布局,还是人才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贵州燃气人所创造的企业文化与所搭建的梯队,悄悄地凸显了一个产业对生态文明建设付出的几多心血和汗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理性发展,具体和丰富了现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成为了贵州实践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企业“模式”。于是,当我们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欢呼的同时,我们为贵州能够有这样的企业超前地参与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而鼓舞。于是,我们的“战略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对贵州燃气产业的发展追踪还将继续。同时,我们慎重地告知读者,关注科学发展、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和谐社会构建……依旧是我们战略研究的重点,以期待各级各界的主动参与、支持和珍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贵州的“亮点”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11.
岳振 《当代贵州》2014,(9):30-31
正进入贵州,也算是借贵州"后发赶超"战略的东风,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贵州会有很好的前景。团队保障是基础: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很多地方已被运用到城市交通和工业领域。从贵州来看,燃气业起步晚,发展空间大。华油的进入,应该说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1):57-59
地处祖国西南腹地的贵州,也许是上苍潜意识的赋予和恩赐,让这“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土壤蕴藏着闪闪发亮的物种——煤炭。正是煤炭的禀赋,贵州各族人民日常生活总是少不了她的“温暖”。可是,当素有“煤海”之称的山西在如火如荼地开发煤炭时,贵州依旧坐在“金山”上忍受贫苦的煎熬。当“大炼钢铁”年代让贵州的青山变成一片片光秃秃的“和尚坡”之时,当煤炭也能够冶炼钢铁的“神话”告诉贵州的大众时,一个提升煤炭利用方式的“煤气”着实叫人们产生了一连串的惊奇和疑问。于是,一个叫“煤气”的概念开始逐步在贵州发生扩延。从煤气工程筹备处(筹建处)——煤气工程指挥部——贵阳市煤气公司——贵阳燃气公司——贵州燃气集团……贵州能源耗散结构中的“燃气”链从容自如地描绘着贵州人千百年来的“生活图”;从煤气——煤气 石油液化气——煤气 石油液化气 天然气,从一个传统管理体制下的企业到一个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公司,从一个以贵阳为初级市场到全省有序扩张并跨越贵州山门的产业,贵州燃气主演了一场贵州企业发展的“大戏”。这,对于贵州的新型工业化战略而言,贵州燃气的成长甚至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兴盛。20年前,燃气仅仅为贵州人茶余饭后的“天方夜谭”,而今成为了拥有资产近8亿元的产业集群。是否讷于言者,必敏于行?先哲有言:山不到我面前来,我就到山的面前去。让我们走近贵州燃气,去探究贵州燃气“演奏”的“长歌”。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据有关方面获悉,我省大中城市主要燃料还是依靠煤气、液化石油气,而国内众多城市已经纷纷推行燃气的转换工作,从煤气转换为天然气,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用户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然而,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大视野来看,"天然气时代"到来,贵州准备好了吗?针对当下我省部分企业发展的走势和广大群众关心的城市燃料问题,记者走访了贵阳、遵义两市的部分企业,以期关注燃气产业的发展变局.  相似文献   

14.
有关调查分析显示,贵州能源消费在"十一五"期间大幅攀升,其中存在能源使用效率低、工业耗能比重大和煤炭消费比重大三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这无疑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而贵州在党的十七大前就提出了"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理念,并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体现。再回复到20年间为认真探究生态文明作出努力的一个行业--贵州燃气,我们被那些平朴的燃气人所感动。20年的苦苦实践和创新,贵州燃气产业在最贫困的区域大胆地"试验",可以说是现代企业公民责任的鲜活范例!当我们项目组在结束贵州燃气产业第一阶段"战略研究"之时,我们被贵州燃气决策层高瞻远瞩的智慧和精神所折服。无论是产业构建的理念和产业链的布局,还是人才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贵州燃气人所创造的企业文化与所搭建的梯队,悄悄地凸显了一个产业对生态文明建设付出的几多心血和汗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理性发展,具体和丰富了现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成为了贵州实践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企业"模式"。于是,当我们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欢呼的同时,我们为贵州能够有这样的企业超前地参与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而鼓舞。于是,我们的"战略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对贵州燃气产业的发展追踪还将继续。同时,我们慎重地告知读者,关注科学发展、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和谐社会构建……依旧是我们战略研究的重点,以期待各级各界的主动参与、支持和珍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贵州的"亮点"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15.
正身处大数据浪潮,贵州争做大数据时代的"弄潮儿"和"引领者"。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这是中央对贵州的要求,也是4000万贵州人民的期盼。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已成为贵州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抉择。两年来,贵州在大数据领域抢占先机,先行先试,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成就了西部省份跨越发展的奇迹。身处大数据  相似文献   

16.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22):58-59
我国加入WTO以来,燃气市场与金融、保险、汽车等市场一样逐步向国际市场开放,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和市场选择,同时也对国有燃气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燃气产业如何在冲击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发展后劲,已成为每个燃气企业面对和挑战的问题。时光荏苒,大浪淘沙,贵州燃气也不仅仅只是局限在禁闭的狭小天地里,而是乘着资源共享、能源互换的契机,在国际市场冲击下搏击长空,急流涌进,在资本的东挪西腾上将贵州燃气的发展做得虎虎生风,行云流水。然而,贵州燃气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在以追求最大利润或资本最大增殖的同时,突出了一个公用事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贵州燃气产业近20年的发展来看,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买卖、兼并、收购、重组、参股、控股等各种优化配置手段,对企业资本进行有效运作,实现企业增殖的一种经营的"贵州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世纪趋势,当下为何?18世纪有工业革命、19世纪有工业现代化浪潮、20世纪有低成本的运算及通讯、科技飞速发展。撇去浮华,沉淀理性,如今,经济全球化正日益凸显成为趋势航标。胆识把握机会,魄力创造未来。当我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走进贵州燃气时,从燃气人的身上体现出的那种胆识和魄力,足以让我们感到震撼和敬畏。从一个政府主导下的煤气工程指挥部到今天多元化发展的现代企业,贵州燃气秉承了"诚信、求实、团结、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用一种国际化的思维去理解世界,用一种超前的人才观去建构和谐企业发展的目标。回顾贵州燃气近2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继承了先人的文化因子,也采纳与全球接轨的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和用人模式。于是,当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中国新商帮的代表人物张瑞敏、黄宏生、李彦宏、郭广昌、江南春等"大腕"人物时,显然会联想到他们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和一个时代的标志。而在贵州,在一个极其普通的产业集群中.黄友兴的名字和他"领军"的贵州燃气集团,让我们知道一个个备受关注的燃气人洪鸣、王翰宇、刘起龙、白大勇、广宏、程跃东……是他们组建的团队让贵州燃气在神州大地树起了行业的标杆。他们仰仗的"砝码"不是资金链,不是企业的有形资本和规模,而是对自身产业培育的理念和科学的人才观,是具有贵州特色的资源整合力和驾驭多元化市场的豪迈气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WTO以来,燃气市场与金融、保险、汽车等市场一样逐步向国际市场开放,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和市场选择,同时也对国有燃气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燃气产业如何在冲击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发展后劲,已成为每个燃气企业面对和挑战的问题。时光荏苒,大浪淘沙,贵州燃气也不仅仅只是局限在禁闭的狭小天地里,而是乘着资源共享、能源互换的契机,在国际市场冲击下搏击长空,急流涌进,在资本的东挪西腾上将贵州燃气的发展做得虎虎生风,行云流水。然而,贵州燃气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在以追求最大利润或资本最大增殖的同时,突出了一个公用事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贵州燃气产业近20年的发展来看,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买卖、兼并、收购、重组、参股、控股等各种优化配置手段,对企业资本进行有效运作,实现企业增殖的一种经营的"贵州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韭菜坪素有"贵州屋脊"、"贵州之巅"之称、这里可目扫钟山、水城、赫章等县区,放眼四周,远山如浪,山与天相连,乌蒙磅礴的气势尽收眼底。如今,一座座用于风力发电的风车屹立于贵州屋脊之上,让韭菜坪平添几分壮美。2011年5月,韭菜坪风电场一期正式并网发电,成为贵州风电产业破"零"之举。风电是一种清洁、环保且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韭菜坪风电场一期工程并网发电至今,始终坚持"风电开发与生态修复并行"原则,3年来累计投入2000万元进行环境治理及水土保护,将建设带来的植被破坏等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0.
陈剑锋 《求实》2007,(10):89-91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总量供过于求,农业增长的成本不断上升,农民收入增幅越来越小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开拓新的思路,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生物质能源产业为新农村建设跨越式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生物质能源具有产量大、可储存、碳循环等优点,为解决我国能源紧张和环境治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同时,为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