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国电影如何在好莱坞、华尔街、美国国会和中情局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迪斯尼、索尼、新闻集团、贝塔司曼等国际文化资本如何通过并购、联合制作等方式逐步占领世界各国市场?全球文化精英和影视明星包括中国的张艺谋、章子怡如何被好莱坞招至麾下?日本如何通过漫画、流行音乐等实现它的“重返亚洲”战略?世界文化战争将形成怎样的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谁将赢得全球文化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的双重品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秋平 《求索》2007,(1):195-196
影视文化的繁荣是大众文化兴起的重要标志,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生产的文化产品。大众文化在西方已经兴盛数十年,好莱坞的电影和格莱美的音乐就是西方大众文化的典范。追求刺激而且美女加英雄的电影模式使人陷人影片创造的虚幻场景中而暂时得以放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部分学者对大众文化都持否定态度。马尔库塞认为:在技术理性占主体的社会中,完全商业化的文化产品满足的是人们的虚假的需要,并使社会逐渐失去了批判向度,成为单面人。在大众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这不是危言耸听,但在中国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3.
王敏 《今日广西》2007,(12):69-70
观赏国产大片,为何总让人感到某种不快、遗憾、迷惑或是缺失?正是文化精神的缺失,创造活力的低迷,现实题材的缺位,使我们应该深思如何让延续了500O年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焕发生机,向世界亮出自己的民族旗帜。 近年来,作为我国文化产业支柱的电影业迅猛发展,收获了诸多的成功和喜悦。就拿去年来说,电影产品尤其是大片的数量之多、收益之好为历年之最,国产电影票房份额继续领先进口电影,内地总票房达到26.2亿元人民币。应当说,国产大片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化、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和未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历史性成就。 然而,尽管如此,人们对大片的议论却从未间断,对大片的思考依然在继续。当下来看,我们的国产大片有着与国际接轨的电影制作和投资意识,有着阵容强大的明星班底,有着毫不逊色的宣传攻势和包装技巧,也更加具备了诸多电影的元素和艺术含量,总之,似乎是别人具有的我们都有了。但是,这些获得了高票房的国产大片真的具有了抵抗好莱坞、与世界电影对话的能力了吗?观赏我们的大片,为何总让人感到某种不快、遗憾、迷惑或是缺失?我们的大片究竟少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田心铭 《传承》2012,(3):64-66
全世界56%的广播和有线电视收入、85%的收费电视收入、55%的电影票房收入来自美国。在全世界放映的影片中,好莱坞的电影占85%,即使在欧盟,好莱坞的大片也占高达80%以上的市场份额。可见,力量的大小、强弱是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变形金刚》、《金刚狼》、《守望者》等最新好莱坞大片,估计大家已经看过。今天的好莱坞影片已风靡全球,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但也许你不知道,好莱坞却是在上世纪经济大萧条时期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陈阿芳 《前进论坛》2009,(10):35-36
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受到金融危机日益显现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化危为机,趁势把农村文化建设这块地盘巩固起来呢?笔者认为,应该科学地、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金融危机对农村文化这块领域的影响,既要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也要想得积极一些,因为危机往往就是重新洗牌的契机。我们可以引导广大农村文化应时崛起,化金融危机为文化兴起之机。  相似文献   

7.
王善平 《岭南学刊》2013,(4):125-130
各国民族的天差地别的生存境遇,决定了其迥异的文化传统、国家认同、发展道路。中国人如何自我认同与生存发展,乃是外国人无法代劳的本己命题。现代中国文化危机的契机、性质、深度,均与西方大不相同,其核心在于奢望通过文化进口来解决本土命题,致使文化生态危机和政治认同危机日益严重。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是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2013年,《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主演保罗·沃克因车祸身亡,尚未完工的《速度与激情7》何去何从备受关注。好莱坞在表示哀悼的同时,开始思考一个现实问题:电影拍了一半,主演去世了,怎么办?如何既尊重逝者,又使剧情合理化,保证影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结束的北京第二届国际电影节上,多家中国“影企”投资参与制作好莱坞大片。中美合拍片在逐年增多,如即将上映或筹备中的《环形使者》、《封神天下》、《钢铁侠3》等。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的最大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0.
0.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角逐,已经从 理论讨论进入实践阶段,成为历史的必然。江泽民主席关于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讲话,正是对几年来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电影走向市场等诸多问题的一个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这部《泰坦尼克号》,就是好莱坞开发的电影资源,正是它,从中国电影市场分去10亿元。这将启发我们的思考。 1.开发影片资源,已是一个摆上议事日程的事情。尽管我国电影市场资源,在其他文化娱乐方式的分流、电视剧的“侵占”、盗版VCD的“切割”之后,仍然是一个巨大的令人咋舌的市场,好莱坞的大亨们正眼巴巴地准备来分…  相似文献   

11.
好莱坞,在20世纪初以前,只是洛杉矶郊外的一个荒凉小村。1908年,一些独立制片商和电影专利公司陆续搬来,逐渐形成了繁荣的电影城,并命名为好莱坞,成为美国的电影生产、发行  相似文献   

12.
"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总理温家宝最近在天津考察时提出的观点无疑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思路。从历史来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爆发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但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而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韩国提出的"文化立国"救国方针,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让电视剧与电影的"韩流"风靡全亚洲……如何发挥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独特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公文化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公文化旅游方兴未艾,它以崇拜者众多、集儒释道于一身的独特人文魅力,成为各种文化旅游中一个突出的亮点。那么,究竟什么是关公文化旅游?其现状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就此对中国大陆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关帝庙:运城关帝庙、洛阳关林、当阳关陵、东山关帝庙开展关公文化旅游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略陈管见,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对行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电信重组过程中,三家企业将面临产品、服务、人员、文化的重组整合,而其中的文化融合将成为决定重组成败的关键所在。那么,重组中的文化融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又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与实践》2002,(4):43-43
二战以后,好莱坞电影横扫天下,传统的主要电影国家如德国、意大利等,电影产量一路下滑,电影市场低迷,1998年德国的电影市场份额已经跌破10%,而好菜坞电影在德国的市场份额却达到了78%。日本电影在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的低谷后,90年代才有了些恢复。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法国电影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生产水准,本国电影票房一直稳定在市场份额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吴孟樵 《台声》2011,(4):51-52
德国作家徐四金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香水》,引起大轰动,他则成为国际知名作家。此书被改编为电影《香水》。书迷影迷可以对照男主角阴暗性格的差异在哪?徐四金笔下天生失去嗅觉的人,如何迷恋味道?如何形容味道?如何创造多种独特的香水?小说的惊悚感更甚于电影。  相似文献   

17.
金波 《今日浙江》2009,(21):6-7
如何通过产业、技术、管理、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创新来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和增强浙江经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美国十分重视通过电影向其他国家的人民传播其生活方式、通俗文化、价值观念甚至思维方式。美国电影生产总量只占世界生产总量的6%-7%,却占据了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成为美国对外宣传其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不仅重视经济、军事等传统权力资源的“硬权力”的发展,且更关注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软权力”的栽培。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态势的形成,促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在交流之中文化;中突也不断涌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文化战争正悄然拉开帷幕。文化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各国聚焦的热点,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渐次被综合安全观所取代,文化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她经济”视角下解读小妞电影的女性凝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妞电影是好莱坞创造出来的一种电影类型,被中国的电影产业引进之后发展很快,甚至在短短几年之内改变了中国电影观众的性别比例。与传统电影的男性视角不同,小妞电影提供了大量女性凝视的机会,这也是中国流行文化中的一个较新的现象。本研究从"她经济"的视角来分析,揭示出这种女性的凝视是在"剩女"的语境中基于消费力的基础之上而实现的,小妞电影因而体现着浓厚的消费主义,并且延续了传统的性别主义。但在理解这些电影文本的时候,女性观众是被动地受着文化工业的操控,还是有着强大的自主性,这有待进一步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