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法学方法论原理》一书藏巧思于弘论,寓灼见于钩深。法学方法论是一门以反思为特质、对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问。关于方法论研究对象,作者提出有四类,即方法及其内在结构和外部关系,客体及其表述之间、客体的表述与主体之间、客体的表述本身以及客体和主体等方面,研究的主题、目的,研究主体的特性。作者认为,法学研究的一般思路需要经历法学疑问、法学假设和法学假说直至法学理论的形成,其中假说是理论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有关法学方法论与法律方法论之间联系的学说均不尽如人意,但其中一些观点亦揭示了两者生长的共同基础。法学方法论和法律方法论生长的基础是大致相同的。因而,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两者共享同一个基础,即法律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相统一的"法律唯物辩证观";二是两者往往在同一时空中为人们交互使用,且相互转化。从法律传统上看,两者之间存在实质上的一致性。以关系原理视之,两者联系的纽结在于它们都是一个解决理论/规范与实践/事实之间不一致的问题并提出理论/规范假说的过程。无论是在法律方法还是在法学方法,"先归纳后演绎、先经验后理论"是其基本运行路向。  相似文献   

3.
段栋峡 《前沿》2011,(5):60-67
唯物史观所蕴涵的方法论体系并不是单一的范畴叠加,而是由"元方法论""基本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所组成的理论系统:以"现实的个人"为"总体性方法",从实践和实践辩证法两个向度诠释了社会存在如何决定社会意识;通过"社会过程论""社会结构分析法"通约"社会有机体;"进而探寻社会发展动因、动力的"具体方法"。我们通过这三个维度来图解和分析唯物史观方法论的内在逻辑架构,对于我们深化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权分析方法是童之伟立足于中国实际探索中国基础法学新路径的理论成果,是对我国法学方法论的重大创新。童之伟按法权分析的思路对宪法学新体系、宪政基本要素、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党政关系改革和宪法适用等问题深入分析。法权分析法学虽在当下响应者不多,但基于其对现象世界的解释力、理论体系的自洽性、知识生产的自主性、理论适用的本土性和哲学承诺的坚定性,将来完全可以取代阶级分析法学而成为占主流地位的法学流派。  相似文献   

5.
李红革 《求索》2011,(7):98-100
马克思主义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原理的思想集成包括永恒发展、普遍联系的原理;批判性、革命性原理;继承性、发展性原理;具体的、矛盾分析的原理;人类历史发展动力论原理以及矛盾斗争性、同一性原理六个方面。六条原理,相互联系、相互支撐,构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群集",它是马克思主义生命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内在源泉,还是诠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胡欣诣 《求索》2013,(1):192-194
如何理解和界定"法理学"一直是法学理论中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从语源学和学科史的角度考察"法理学"的语义变迁,从对各家观点的分殊与归纳中提取"法理学"的语义内涵,从与"法学"、"部门法学"的概念差别中反向锚定"法理学"的语义位置,将有助于从多个侧面凸显"法理学"之为一门以抽象的、共性的、一般的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本学术特点。我们的研究还试图对与"法理学是什么"有关的诸问题作出理论阐释,并由此对"定义偏好"的学术研究方法提出批评,以进一步强调应秉持从历史的和逻辑的形成过程来理解法学概念的学术态度及其学术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佳 《前沿》2011,(24):69-71
奥拓·迈耶按着概念法学严格逻辑方法,排除了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考虑,以法治国家的思想为理念,建构了一个基于某种观点而将庞大、复杂的行政活动或现象予以归类的行政法体系。他立足于当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与自由主义思想之下,将"依法律支配"之概念体系化,建立起行政法学之基本构造。迈耶的概念法学方法被后世称为行政行为形式理论,但这套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笔者从规范与事实、规范与价值、法律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静态与动态等角度对进行了初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警察法学不仅仅是研究警察法律制度或以警察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作为公安学的二级学科,警察法学更应该关注运用法学的方法、原理研究警察权力的运行机理,是警察法律制度设定与运行辩证统一的二级交叉学科。正因为警察法学的研究是规范权力与保障公民权利动态平衡的前提,是警察权力行使规范化的理论基础,是警察权力行使与责任承担统一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从法哲学方法论视角对警察法学学科进行梳理,进一步科学化警察法学二级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初涉法学是以康德的理想主义为方法论原则的。在康德理想主义激情的鼓舞下,马克思勤耕苦读,力图构建一个法学体系。但康德的法学正如其伦理学一样,是以理论和现实相脱离、应有和现有相对立为方法论特征的,马克思意识到按此方法就不能找到通向现实生活的道路。在重读黑格尔著作以及和青年黑格尔派成员的交往过程中,马克思逐渐意识到康德和黑格尔的方法论的差别。由于黑格尔认识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便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应有和现有的统一性问题。大约在1837年秋冬之交,马克思终于放弃了康德的理想主义方法而转向了黑格尔应有和现有相统一的现实主义方法。马克思这一转变过程对于我们今天深刻把握理论与现实的关系不无启发。正确的理论必须面向现实生活和现实问题,为现实把脉;同时理论又应当超越现实,发挥引领现实的先导作用,为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0.
资金星 《湖湘论坛》2011,(6):122-125
社会管理创新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社会管理创新之根本在于"人","人"不仅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也是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的对象。为此,我们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确立"人本"价值观,这既是社会管理创新本身的内在规定,也是社会管理创新中权力与权利关系的客观使然,更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彰显。  相似文献   

11.
杨雨林 《岭南学刊》2020,(3):28-34,81
中国道路是在中国社会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内生性演化的产物。因此,探寻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要从内生性演化的研究视角入手,以原创性的理论逻辑创新话语体系,为中国道路的优越性阐释提供学理支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强国时代更需要围绕中国道路构建强国理论,从而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话语支撑,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思维范式的长期束缚,为原创性现代化理论和话语建设提供助力。内生性演化的研究视角要求在创新中国道路话语体系的相关问题中将目光从外部转向内部,坚持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出发,始终将外部环境作为重要变量予以考量。与此同时,要以中国社会内生性结构要素为创新中国道路话语体系的逻辑起点,论证普遍规律与具体道路之间相转换的桥梁,提炼相关核心话语和标识性概念,阐释好中国社会内生性结构要素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2.
侦查理论创新是侦查工作发展与变革的先导;侦查理论创新是侦查创新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侦查理论创新必须与时俱进;侦查理论创新必须注意概念创新和结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温文妮 《前沿》2013,(7):182-185
以人与自然辨证关系为研究主题,凸显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在处理人与自然相关关系过程中的自在依赖性与自为创造性的现实考量,并全面阐述生态恶化的道德根源等核心蕴涵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无疑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思想内核显然与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理论契合"并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指导,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生态困境"提供理论支撑、内外环境优化的创新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王建平  匡家庆 《前沿》2010,(22):35-37
哲学意义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吸引、既对立又统一的趋势、倾向和方面."和谐"是协调矛盾内在的诸多要素,并达到各要素相对统一.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主要作为价值尺度之"和谐理念"与"矛盾学说"之间的内在的关系,研究和运用"和谐理念",认真思考矛盾问题,提出用"和"的手段来妥善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报告中的一大亮点。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协商民主,是对毛泽东协商建国思想与实践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民素质"与"国民素质均衡发展"概念都反映着国民素质内在的本质特征,两者对于促进国民素质提高具有同一目的性,但国民素质的内涵具有基础性,结构具有层次性特征,而国民素质均衡发展内涵具有协调发展要求性,结构体系更能体现出和谐性特征。国民素质均衡发展是国民素质的内在要求,国民素质是国民素质均衡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统一于国民素质理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7.
孙来清 《前沿》2010,(1):118-121
"知识化"和"技能化"是当前法学教育中出现的两种错误倾向,它们皆忽视了以关注人的尊严和人格完善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既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亦是法学学科的内在要求,更是现代法精神的重要因子。法学教育应当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王娟  余仰涛 《理论月刊》2010,(4):183-185
在思想政治工作学中,要研究思想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就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机理。所谓思想政治工作机理研究方法论,是指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机理的方法理论,是人们做这方面学问的方法理论。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机理的方法论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中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机理研究方法论主要包括"机理"特征衡量法、因果分析法和假说思考法等。  相似文献   

19.
魏小龙 《公安研究》2011,(10):19-21,27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体系包括理念创新层面、体制创新层面、机制创新层面、手段创新层面。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应坚持用"善治"理论引领创新,用信息技术支撑创新,用资源整合助推创新。  相似文献   

20.
陈朋  李炜永 《长白学刊》2011,(6):119-124
社会创新的概念可以包含社会自身的创新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这构成社会创新的两大维度.社会结构创新、社会文化创新、社会机制创新和信息技术创新是社会自身创新的四大核心要素,也是社会创新成功的必需条件.社会成长是当下中国社会创新的内在特质所系.结合当下实际,促进社会成长和积极推动国家挟持是从根本性上影响社会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