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政党法治化”即党的各方面都应法治化,包括执政前和执政后,在执政方面和非执政方面,而“依法执政”仅针对政党在执政后、执政方面.“党政分开”应主要指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要分开,而不是在人事上把“党”和“政”完全分开,党政不是上下、平行而应是“渗透”关系.在我国,“党政分开”包括党与人大、政府、司法都要适度分开,但分开的“度...  相似文献   

2.
党政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宪制的基石之一。新中国后党政关系不断演变,“八二宪法”确认了政治上的“党政分开”主张,突出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威,党的领导收缩到政治、思想和组织层面上。这一党政关系框架无法很好地适应改革任务,尤其是人民的诉求难以在日益精巧的法律制度中得到合理回应,新时代需要党政关系的再度调整,以党政合署为特色的机构改革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党的机构和国家机构分别掌管适合由自己来行使的权力,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从“党政分开”回到“党政分工”。党不仅拥有指向未来的时间性代表,也有避免政党官僚化的机制保证,以实现对人民的实质代表,促进人民的政治代表与法律代表的互动,从而补充以国家制度为核心的合法性链条,并进一步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然,所有的权力都应受到制约,执政党的政治责任体系对合署机关行为的审查和监督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指出:党政分开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党政分开也就是党政的职能分开。本文拟就党政分开的必然性、党政职能分开的法律化制度化问题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4.
实行党政分开,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对加强党的建设,而且对当代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将会产生巨大影响。但党政分开并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作为法律工作者,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党政分开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关系。党政分开不是简单的权力转移,不仅仅是为了把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5.
我国村民自治发展的基本情况是:发展迅速,发育不良。为何村民自治能迅速产生于同一环境、 却又不能充分发育于同一环境?对此,笔者特以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居主导地位的党政系统为背景,对村民自治生存与发展的政治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村民自治之所以能迅速确立而却又不能充分发育,是因为它在获得中央最高层党政组织大力支持的同时,却又受到地方、尤其是乡镇村党政组织某些不良行为的制约,以及受到传统党政关系中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之弊端的消极影响。这些制约与消极影响,表明村民自治面临的政治生态环境尚不尽完善。要完善此环境以确保村民自治健康成长,重要之举是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彻底消除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之弊瑞,改革政府体制。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党政关系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党革命、建设和现代化实践的历史进程,也是我党在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中一直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它既是我国政治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关系,也是最复杂和最难处理的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党政职能分开,理顺党政关系和正确处理党与宪法的关系,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努力克服官僚主义现象和封建主义影响,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同时还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这不仅为我国的政治体  相似文献   

8.
丁邦开 《法学研究》1988,(3):15-20,26
一、党政分开,依法进行政治领导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分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实行党政分工,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党的领导的内容、方式等仍然缺乏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论断,十分明确地指出了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行改革的迫切要求。根据十三大精神,政法院校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党政分开后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一、党政分开是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  相似文献   

10.
刘瀚 《法学研究》1988,(1):8-13
政治体制与法制的关系与政治体制相关的提法颇多,诸如“政体”、“政制”、“政治体”、“政治体系”等。但是,必须明确,我国正在进行改革的政治体制,有它特定的含义,这主要是指:实行党政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在地方治理中探索党政合设、合署的行政法治变革,既是新时代行政法的重要命题,也反映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法定位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共同要求。此次党政合署改革,应当坚持"依宪改革""中央统一领导""地方自主、积极"的法治理念,总结我国党政合署的有益经验,从权责统一、行政法与党规相协调、行政行为规范以及监督体系等四个方面,确立我国党政协作行政法治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党政领导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在认识我国党政领导体制发展历程、已取得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和谐社会中党政领导体制理想状态的探索可以为我国党政领导体制改革提供方向的指导,以党政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和谐,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熊伟 《政法论丛》2021,(1):14-22
在党领导一切和依宪治国相统一的背景下,规范化、法治化的党政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从财政法治建设的视角检视,尽管党的政治领导已经有较为成熟模式,但在具体事务上的党政分工并不清晰.基于我国政治现实,党务财政已经成为财政体系的组成部分.但执政党的自身政治定位决定了,其对财政事务的领导适宜规划、引导和督促,而非直接介入具体事务...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职能是政治领导和执政职能的统一,科学地认识新时期下的党政关系,必须正视共产党在管理国家公共事务中的主体作用,重新认识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结构“二元化”现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动党政关系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熊文钊  郑毅 《北方法学》2011,5(2):64-69
董必武关于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与政权机关相对独立、党对政权机关进行正确领导等"党政分开"的经典宏观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对当前"县委书记高配"这一相对微观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与完善的路径。由于"县委书记高配"这一模式在法律依据、逻辑进路、预期结果三个方面都存在大量违反党政分开原则的因素,因此,在董必武相关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党内监督和党外民主监督并用的方式,将会对"县委书记高配"困境发挥重要的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政关系的合理调适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基于选举本身的特性,它在反映民意、公职人员选拔、参与型公民文化的形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工具性价值;同时,学界对于我国的党政关系也存在着一些基本共识;在这些共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和利用选举的工具性价值对于合理调适我国党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政机关联合制定党内法规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法治现象,在我国有着较长的实践。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党政联合立规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治化。党政机关联合制定党内法规在实现有效管党治党、节约规范制定成本、推动规则实施、推进国家有效治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从实践来看,党政联合立规主要存在于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以及党政同责等特定领域。基于党规和国法的分殊以及严格依法立法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有必要从进一步明确联合制定党内法规的主体和范围、优化联合立规的制定和发布机制、构建更为刚性的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党政联合立规实现更高程度的规范化,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李波 《法制与社会》2016,(6):197-198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不断发展起来。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领导者们逐渐意识到企业要想发展好,首先必须加强思想党政建设,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党政建设,达到好的效果,这值得企业人们的重视,企业领导者们在关于企业党政建设工作的探讨实践中,要克服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的思想作风问题,同时要注意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企业党政建设工作。要重视企业中的党组织机构,对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良好的思想建设,这些是建立一个好组织好企业的重要保证。本文围绕如何开展企业党政建设工作来展开。  相似文献   

19.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6):132-132
张志明在2004年11月15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如何优化党的执政能力。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思路和做法是“党政分设”式的所谓“党政分开”。事实表明,这种做法并没有达到党政职能分开的改革初衰,“一个人说了算”的老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同时还造成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俊杰 《法制与社会》2012,(23):151+153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上党政建设成为了新时代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要工作.本文主要论述了当下我国的网上党政建设的现状以及所产生该现状的原因,并通过对政府网站、网上党建、官员微博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网上党政建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