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莹辉 《法制与社会》2014,(11):265-26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更为科学、完善和统一的法律来予以确立、规范、保护之。然而目前就我国是否应当制定一部成文民法典,既使制定成文民法典那么在法典编制上又该采取何种编纂体例,相关传统民法理论在未来民法典中是否予以认可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在对这些问题的激烈争论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明晰我国要不要制定民法典以及如何编制民法典的问题。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通过国家主导,学者讨论,全民参与的方式制定出一部立足当下,影响深远的中国特色民法典。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立法初具规模,民法典的制定问题已为学者关注。对于制定民法典的意义、须具备的诸条件以及这些条件是否成就,见仁见智,已有不少高见,而对于民法典的价值取向、功能、结构、体系、内容等等,论者较少。  相似文献   

3.
关于制定民法典的条件是否成熟的几个问题柳经纬吴克友内容提要我国制定民法典的时机是否成熟,在理论界历来颇有争议。本文作者从社会经济制度、法制条件、理论准备和法律意识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的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我们有理由、有条件制定出一部21世纪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关于知识产权法与中国民法典的关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关我国民事立法的现实问题。知识产权的内容是否进入民法典,以及如何进入民法典,是近年来法学界争论的一个问题。可以说,民法典的制定,为知识产权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法制史上旧中国民法的制定历程的回顾和体系的分析,找寻当今中国民法典的合理体系,以及借鉴德国民法典体系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法典走向何方——梁慧星先生访谈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杂志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法典草案的起草人之一。 问:尊敬的梁老师,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您一直活跃在中国民事法律制定的舞台上,从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出台,到《物权法》(建议稿),乃至《民法典(草案)》的制定,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正因为此,使得您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把握得比其他人更为准确。今天,我们想耽搁您宝贵的时间,请教一些有关《中国民法典》制定的问题,不知是否可以?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法需要规定取得时效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了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加强内外经济交流,促进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完备我国社会主义法制,需要及早制定和公布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在民法典中明确规定包括取得时效(又称占有时效)和消灭时效(又称诉讼时效)在内的时效制度。我国民法典是否需要规定消灭时效制度,意见是肯定的,没有争议。但是对于是否  相似文献   

8.
论民法法典化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法法典化就意味着必须面对是否制定民法典和制定何种类型民法典的争议,祖国大陆在这方面的争论十分激烈。法典化只是手段,我们必须明确法典作为法律的意义、法典的应有功能和价值要求,而这也是选择法典化模式的指导思想。在选择法典化模式时应斟酌民法的继受性、国内研究水平、立法者与法官的素质等因素。具体而言,民法的法典化模式共有四种可供选择的立法方案,每种都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制定民法典的时机并不成熟。就现状所表露出来的立法方向而言,立法者采纳了体系化单行立法模式,并以制定松散式完整民法典为目标。这种趋向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诞生于20世纪初的《瑞士民法典》,在立法指导思想以及编制体例和风格方面颇具个性和特色,在世界民法典大家庭中可谓一颗明星.我国民法典的制定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但学界在要不要制定一部民法典、制定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以及如何制定民法典等问题上争论不体.本文认为加强对瑞士民法典的研究,可以为中国民法典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思路与深邃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耿林 《比较法研究》2016,(4):179-191
任何法典的制定都必须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法国民法典的演变与发展经验告诉人们,成文化法典的稳定性,与因应时代步伐的法解释理论的发展密不可分,也需要由司法判例伴随左右。同时,成文化法典也必然离不开法律的修改活动,且法典的存续时间越长,修改的幅度也越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正在制定自己的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的演变与发展之路,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以及未来民法典的发展将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民法典要立足于确定的法律基本思想、合理的法典框架与结构以及坚实的民法基本理论,此外,也要避免法律规则过于琐碎。只有这样,才既能充分照顾到民法典的稳定性,又能为未来法律发展留下足够空间。  相似文献   

11.
陈绍松 《法制与经济》2013,(12):68-69,71
文章坚持应该制定一部属于中国的民法典,反对对制定法典的怀疑,但认为在当前还不具备制定法典的条件,并对此从两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即制定民法典的理论准备不足;尚不具备制定民法典的社会条件。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文章对制定民法典的时间作了大胆的预测,认为制定民法典的时间应当在30—50年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民事立法与民法法典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否应实行民法法典化,制定民法典?如需要制定民法典,其调整对象是什么,与相关的法律部门如何划分?这个问题不无分歧。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建立适应我国现实和今后发展需要的科学的法律体系,也关系到民事立法的效力。本文作者集中论述了我国民法法典化的问题。现全文发表,供立法界和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民法典的分解现象和中国民法典的制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经把制定民法典摆上了立法日程,但是,对欧洲大陆法国家已经长期探讨的民法典的弊端和危机,以及民法典分解现象少有研究。本文介绍和分析伊尔第的民法典分解理论,论证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只针对民法基本原则和民事基本制度作一般性规定,反对制定条文详尽的民法典,建议未来的中国民法典只对现行《民法通则》进行修改,制定一般性民事规定,由民事单行法具体规定民事规范。推动中国民法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比制定民法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再论人格权的独立成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我国的立法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民法典的制定已成为立法工作的重心。但是,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对于人格权是否应独立成编的问题,仍然存在争议。笔者曾经在多年前呼吁在民法典中将人格权独立成编,①但关于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理由,尚有一些余论,在此提出以供讨论和参考。一、人格权独立成编符合民法注重人文关怀的发展趋势迄今为止,有关我国人格权独立成编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民法的外在体系层面。例如,苏永钦教授曾经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制定民法典的必要性,列宁早在1922年就指出制定良法典是“特别紧急和特别重要的”国家大事,并且亲自领导制定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民法典——《苏俄民法典》。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前都关注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毛泽东同志在1962年曾尖锐地指出,不仅刑法要,民法也需要,现在是无法无天,没有法律不行,  相似文献   

16.
目次一、民法体系化的优越性二、民法典体系的模式三、民法典体系的结构一、民法体系化的优越性民法典作为最高形式的成文法,它不同于当前各个法律的汇编,其主要的特点在于它是体系化的产物,它是法律按照一定的体系组合在一起的形式,体系是它的生命。我们要制定民法典说到底就是要实现它的体系化。体系化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为什么我们制定民法典而不是制定单行  相似文献   

17.
《法国民法典》是民法法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建基于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律和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之上。既吸收了旧法合理的成分,又带有理性主义思想的印痕。拿破仑领导制定并强力推行的《法国民法典》,在社会文明和制度文明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民法典,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没有制定一部民法典,而是根据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来制定民事单行法。改革开放30年了,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制定民法典条件。本文从民法典的基本理论,体系,应具备的品格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我国制定民法典所不能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知识产权制度纳入未来民法典的理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更迭之际,民法典的制定又一次成为中国法学界和立法机构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 (以下简称《民法(草案)》已经由学者们起草完成,并于去年年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这表明民法典的制定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实质性进展。 围绕着民法典的起草,学术界对民法的诸多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知识产权制度是否作为独立一编纳入法典也是焦点之一。对此各方面意见分歧较大,对法典的起草过程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虽然立法者最初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2000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申 《法学》2000,(11)
2000年 9月 24~ 28日,在北京清华大学明理楼迎来了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 2000年年会的召开。来自全国各政法院校及政府、人大、法院等部门的 150余名代表出席了年会,会议就当前民法学及经济法学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代表们着重就如下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民法典体系的构造研讨   一、对于制订民法典的时机是否成熟的问题。有人认为,制订民法典的时机不在于条件是否成熟,而在于是否需要。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民法典应该包含本世纪的新发展,应制订具有前瞻性的民法典,而不应制订回顾性的民法典。 19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