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博  陆晓磊  宋琳 《法制与社会》2010,(21):294-29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先后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政权,这些政权要么实现了中国的统一,要么建立了一个地域性的较小政权,但是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由以拓跋氏的北魏政权堪称积极汉化的典型,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加速了封建化进程,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鲲 《法制与经济》2013,(1):110-111
文章从北魏鲜卑族习惯法和北魏统治者所颁布的成文法的角度,对北魏鲜卑妇女的法律地位进行初步探析,根据北魏鲜卑族积极学习中原汉族文化的程度,说明在封建社会妇女在法律上并不是毫无地位的,北魏鲜卑妇女就是历代封建王朝中的一朵奇葩,从而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北魏这个由草原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王朝的具体概况。  相似文献   

3.
王爱军 《政府法制》2013,(14):13-13
北魏历史上有个著名的“不倒翁”高允,他经历过五代君王。之所以会创造这个纪录,除了因为历代君王的器重与喜爱,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他足够长寿。高允信佛,他曾乐观地估计自己会有百岁的寿命。结果活到了98岁。  相似文献   

4.
北魏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研究程维荣北魏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经历了一个从保持部落传统,到接受中原王朝影响,逐步走向汉化的过程。一、御史台的设置御史之名起源于《周礼》。在秦朝.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并总管监察。汉代出现专司监察的机构御史台(又称兰台)...  相似文献   

5.
古案趣谈     
何进 《江淮法治》2012,(10):37-37
杨津,原字延诈,北魏孝文帝令改字“罗汉”,系北魏名臣,是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皇室的外戚,自小就入官侍奉文明太后。由于杨津天性聪慧.为人又谨慎,所以一直为北魏皇室所重用,成为皇帝的亲随。北魏宣武帝永平年间,杨津奉调出朝,以征虏将军头衔任岐州(今陕西省凤翔县)刺史。在任期间,对于民生政事,杨津是事必亲躬,由于治理有方,深为岐州百姓所爱戴。  相似文献   

6.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认识到,如果想要使北魏强盛起来,就必须吸收中原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当时的北魏都城是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孝文帝想把都城迁到洛阳,以利于改革鲜卑族落后的习俗,实行汉化方针政策。但当时的鲜卑贵族在平城住惯了,而且房屋土地都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王朝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面对当时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他顺应历史潮流,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大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他推行的旨在改革吏治的反贪措施,对肃新政治,稳定社会秩序,意义重大。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没有建立统一的俸禄制。初期,军事将领和官吏的收入主要依赖战争掠夺。统一北方后,由于战争逐渐减少,掠夺也随之减少,皇帝有限的赏赐满足不了官吏侈奢的欲望。北魏朝廷只得听任他们在各自的辖区内,除上缴一定的租调外,任意搜刮民财。各级官吏遂对人民肆意…  相似文献   

8.
传统知识是传统部族在历史漫长的精神生产和知识创新过程中孕育、传承而成的结晶.防御保护机制主要包括传统知识的文献化与信息来源披露机制两类.如何有效发挥二者的保护作用将是传统知识防御保护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到嵊州这座具有21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访问,最大的收获是参观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寅初故居。马寅初故居位于嵊州市浦口镇,从杭州乘汽车只要一个半小时,就可到达这个水木清华之地。初秋的浦口温润似玉。步入小街,两侧白墙黑瓦的旧式民居,给人一种久远古朴的感觉。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记载:“浦时有六里,有五百家,并夹浦居,列门向水,甚有良田。”马寅初的童年、少年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1882年,马寅初出生于第二进西次间楼下,因他出生干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加上姓马,有“五马”之说。  相似文献   

10.
北魏(386—534)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朝代。拓跋部进入中原以后,由于接受前代汉族王朝和当时的世族门阀地主的影响,频繁地进行了立法活动,对法律进行制订、增删、修改,一步步地把北魏法制推向封建化和汉化。那么,在北魏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中,究竟进行过多少次修订法律的活动?对此,学术界分歧比较大。其一,五次说。程树德在《九朝律考·后魏律考序》中指出:“拓跋氏乘五胡之扰,跨据中原,太祖、世祖、高宗,高祖、世宗凡五次改定律令。”其他不少论著也采取了五次说。但这种说显然遗漏了某些重要的修律活动。其二,八次说。这种观点或者包括太和十一年(487)的“更议”和。“参议”律条,或者把出帝太昌元年(532)所颁“取诸条格,议定一途”的诏令也计算在内。其三,九次说。不少著作采取这种说法。但究竟指哪九次,大多语焉不详,或者有明显的讹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对史籍记载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恰当,其次,则是缺乏一个划定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11.
高允说真话     
欧政芳 《政府法制》2014,(32):30-30
高允是北魏的大臣,为人正直敢说实话,因他博学多才,被太武帝任命教太子拓跋晃读书。  相似文献   

12.
刘腾是北魏宦官,字青龙,原是北魏平原城民,北魏政府将此地的部分城民迁徙,刘腾也随着徙民队伍来到了当时南兖州的谯郡(今河南商丘市东北),后来因事受了宫刑,被送进北魏宫中当了一名宦官。刘腾资质伶俐,长期的宦官生涯,造就了他善于见机行事  相似文献   

13.
古弼,北魏秘书、大臣。这个人很正直,只认理不认人,连皇帝都敢得罪。  相似文献   

14.
传统知识保护的正当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知识是发展中国家原住民、传统部族在历史漫长的知识创新和精神生产过程中孕育、传承而成的结晶.通过对洛克劳动财产权的分析,可以为传统知识保护的产权基础提供有力的法理支持.通过运用外部性原理和马太效应理论进行分析,可以为传统知识保护提供有力的经济原理支持.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长治县八义镇位于长治县城西南部,历史悠久、物阜民丰。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八义士谏赵”、“赵括纸上谈兵”等历史典故均发生于此。我镇羊头山上现存的大量北魏石窟、石碑、石塔,造型古朴、手法简单、雕刻精细,令人叹为观止;北宋时期八义窑址烧制的“瓷虎枕”已成为稀世珍宝,被国家和省级博物馆收藏,八义窑址已被确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6.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认为,“法治”(即依法治国)同“法制”是有区别的。法治概念有其特定的科学内涵和社会作用。作为一种治国理论,法治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长治久安,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好的法律制度。作为一项治国原则,法治要求有良好而完备的法律制度,法律应有极大的权威。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现代意义的法治,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依法治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作者运用大量历史资料和事实对上述观点作了论证,还就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五条标准:要建立一个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现代法精神的完备的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制应建立在民主基础上,实现民主法制化和法制民主化;要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要建立完善的司法体制和程序;要建设先进的现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历史上,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被称为“进步时代”,美国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历史变革,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国家行政能力的建构。美国是如何从一个由政党和法院主导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新的行政(官僚制)国家,这正是斯蒂芬·斯科夫罗内克(StephenSkowronek)在《建立一个新美国——国家行政能力的扩张,1877—1920》一书中试图为我们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巧设圈套     
杨津,原字延诈,北魏孝文帝令改字"罗汉",系北魏名臣,是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皇室的外戚,自小就入宫侍奉文明太后。由于杨津天性聪慧,为人又谨慎,所以一直为北魏皇室所重用,成为皇帝的亲随。北魏宣武帝永平年间,杨津奉调出朝,以征虏将军头衔任岐州(今陕西省凤翔县)刺史。在任期间,对于民生政事,杨津是事必亲躬,由于治理有方,深为岐州百姓所爱戴。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历史上的死刑复核关于死刑,最早有成文记载的在商朝,“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即宁可有失常规,也不能妄杀无罪之人。三国时期魏明帝规定,应处死刑而“有乞恩者,使与奏。”北魏设立了全面的死刑奏报制,将判  相似文献   

20.
南北朝法律的历史思考田小梅在战国四千余年的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南北朝是一个十分特殊但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时期。在前后二百年中,北方强悍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原有的儒道二教互相高下,整个中原大地南北对峙、东西分裂,狼烟四起,政权更替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