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年前,杨贵生收养弃婴。10年后,为给孩子过一个像样的生日,他以身试法,成为阶下囚。服刑后,湖北省沙洋监狱局副局长段晓东为他的"心愿"奔波在《武汉晚报》、武汉电台少儿故事广播台、武汉市团委等媒体和政府部门间,为杨贵生和他的养孙女续写"爱心奇缘"。  相似文献   

2.
高卢麟坐在我的斜对面,目光透过茶色玻璃窗,眺望着远方,一脸平静.他淡淡地说道:"我在莫斯科学习了近九年,1963年回国后,曾经在地矿部研究厅、国家计委、经委工作过.1987年到专利局工作了11年.1998年初,专利局改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半年后,我被国家派到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工作了一年半,现在回国有一年多的时间."他脸上没有更多的表情,似乎在诉说着别人的故事.或许那是经历过太多沧桑变化后的超然.然而坐在我面前这位不苟言笑、举手投足间不经意流露出威严的人,就是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高卢麟先生.  相似文献   

3.
正在派出所工作十几年,惊天动地的大事没遇到几件,调解邻里纠纷、打架斗殴之类的鸡毛蒜皮小事却天天碰到。有时咱们看是小事,群众看却是大事,调解好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之则小事变大,大事变炸。每一次调解都是一个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曲折又简单。亲情节目显神效"今天不把他抓起来,我就睡在派出所了。"这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来到  相似文献   

4.
王黎夫生于1911年,原籍河南新乡县。1929年在北平求学时从事左联活动,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奉命加入国民党,开始了长达十多年卧底的特工生涯,至新中国成立,归队前,已是国民党国防部联勤总部储备司少将代司长。由于他在特殊战线上出色工作,有关部门称他是"战斗在敌人心脏"。诚然,王黎夫的写实故事,虽不惊心动魄,却颇多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5.
老梁是一位领导,大名为梁永胜,位居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审判监督庭的庭长。之所以称呼他老梁,是因为所有与他接触的人,都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随和,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故而"老梁"成了他在同事和朋友眼中亲切的代名词。5月的一个下午,我和老梁坐在一间宽大的办公室里,在满屋子的阳光中,听他讲述那些接地气的故事。乐观、融洽、温馨,这些词语时时进现在我的脑海中,老梁的故事中浸满着浓浓的怀念,让人有些心驰神往。他说,虽然现在已经调回机关大院工作,但时常会有种不接"地气"的感觉,总是会想念那些在法庭的日  相似文献   

6.
"老二"找到了!李女士今日将与小儿团圆 李女士寻子的故事经过多家媒体联合报道后,终于有了"老二"的下落. 记者带上有关李女士寻亲的所有报道,来到了湛江市遂溪县,得到了县公安局高度重视.晌午时分,记者赶到遂溪县黄略镇南亭派出所,所长陈鹏程仔细阅读报道后,感叹万分:"你们媒体做了件大好事,李女士寻子20年的故事非常感人."他根据相关线索,立即通知负责户籍的民警打开公安内部网络查询,很快查到了事件的关键人物"叶木",并找到了他的详细地址.  相似文献   

7.
正曾经,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公证员在某个阳光明媚的礼拜一接待了一对准备结婚的小青年,帮他们办理了婚前财产约定公证;依旧阳光明媚的礼拜二,他又接待了这对小青年,帮他们办理了夫妻财产约定公证;到了电闪雷鸣的礼拜三,他又帮这对小青年办理了离婚协议公证。故事并没有结束,雨过天晴的礼拜四,这对小、青年又来了,要求再办份夫妻财产约定公证,原来他们复婚了。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爸爸,记得爸爸在忙完那个礼拜后,很自豪地说了一句"从爱情到坟墓,再到重生。公证人一路伴你同行"。那时爸爸给我的印象是"忙碌",我与妈妈常常嘲笑他整天奔波在家长里短中,每当这个时候,爸爸总会带着憨憨的笑抚摸着我的头说  相似文献   

8.
27岁的小学美术老师林美娜在南京电视台《法治现场》栏 目连续做完3期节目后,突然自杀身亡!更让人吃惊的是,妻子 死后,丈夫田雨仍旧向法院追诉,要求法院给自己的婚姻"洗 名":宣告他和林美娜的婚姻无效,还他一个"未婚"的身份。 2003年12月,记者经过数天的调查走访后发现,这起悲剧的背 后,隐藏着一个让天下所有痴情男女落泪并深以为戒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马尚 《江淮法治》2013,(18):42-43
提到老年人,很容易想到拐杖。本文主人公却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用汽车轮子做拐杖,演绎了一段精彩的人生故事。他68岁考取驾照,成为当时国内年龄最大的驾驶者;他影响了国家立法,驾照报考者年龄从60岁提高到了70岁;他开车带着老妻四处旅游,出版游记,被人称为"当代徐霞客"——他就是今年81岁高龄的高曙军。中国年龄最大的驾考者高曙军1992年从单位退休后,妻子也于1993年退休。以前上班忙忙碌碌,退休  相似文献   

10.
杜娜娜 《山东审判》2015,(1):117-118
小时候我喜欢听爷爷讲故事。爷爷没进过学堂,识字很少,但乐意讲郑板桥的故事,他讲"郑板桥是个清官,卸任潍县县官返乡时,只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载着装有书和笔墨的箱子,另一头让送他的伙计骑。伙计还小心地帮他带上一盆兰花,这就是全部家当"。我扬起稚嫩的小脸问"清官是个什么官儿?"爷爷停下手里的活计,指着桌上的一碗水说"清官就像这水一样清"。参加工作后,回家和爷爷聊起自己工作的事情,他凝视着我递给他的水杯,缓缓地说到,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7月中旬,一个热度故事在京城演绎。这个最终以圆满收官的寻人故事,既关乎道义,也关乎法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希慧。他的身份是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法研究所所长。出生于1957年的李希慧,在刑法领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作为一名恢复高考之初的大学生,他沿着学术发展之路前行直到摘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的桂冠。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在武汉大学等高校任教10年。2006年,他加入了刑法专家赵秉志主政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12.
他曾是一名下岗职工,在搞水产养殖致富后义务从事调解工作,每年为此花费4万多元。近20年来,他成功调解纠纷1000多起,被当地群众称为和谐社会的"守护神"。2007年12月,他被河南省司法厅授予"河南省优秀调解员",并受到了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新民的亲切接见。2010  相似文献   

13.
陈忠强,吉林省山区小城临江市公安局长。他的破案故事不如福尔摩斯故事般传奇,但也充满曲折艰辛。采访他时,他讲得最多的不是破案的曲折艰辛,而是他的"愧疚"——他把上任时接手的15桩悬案视作"欠老百姓的债",这"债"一日不还清,他一日食不甘味。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聚会里,一个在德国汉堡定居的老朋友给我讲起了他的一次颇有意思的求职故事. 他在德国留学毕业后,开始四处求职,期望着能尽快地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以图安定.  相似文献   

15.
《人民调解》2011,(10):34-35
他曾历时6年,成功调解一起老人婚姻纠纷,安徽电视台《周末断案》栏目特邀他与双方当事人到现场制作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合肥电视台《和事佬》栏目组也邀请他做"和事佬"调解员。他就是安徽省肥西县司法局小庙司法所所长周典玉,已在基层司法行政岗位了工作了26年。多年来,他调解  相似文献   

16.
28岁的男青年卢洪福由于长期在私自加工有毒物质的合资工厂上班,而对突然患上的白血病疑是职业性,而他的"职业病诉讼请求"却先后遭到当地防疫、劳动、法院等部门的十三次驳回;在他去世一年后的2004年4月,法院以赔偿一万多元的判决了结此案,面对人财两空、家徒四壁,他的父母开始走上漫漫上诉之路.而受江苏省司法厅有关部门委托前去采访调查的记者,经过两周周密的调查采访,却发现隐藏在卢洪福故事背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生活》2016,(2):44-46
知识产权故事:15件败诉案 接到法院的应诉通知.小赵有点儿蒙. 小赵刚刚参加工作,一家在北京小有名气的数字图书馆公司为法学院刚毕业的小赵提供了第一份工作.入职第一天,法务部的同事开玩笑说:"咱们法务部的人就是跑法院的."小赵听后一笑了之.如今,接到法院的应诉通知,他有点儿笑不出来了. 打开应诉通知,上面赫然写着:"李某某诉数字图书馆公司侵害著作权纠纷15案".再次确认是15案后,小赵大呼:"天啊!一下子有15件案子."  相似文献   

18.
2016年3月29日,北京市政法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表彰了3位第九届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陈昶屹位列其中. 如果没有以下这些数字,人们很难相信35岁的陈昶屹竟积累了如此厚度的工作业绩和学位.自2008年开始独立办案,第二年,他就以全年结案440件的成绩拿下了全庭结案状元.6年间,他办理了各类民商事案件2300余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的判决率高达71%.也是在这6年间,他拿下了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学位,又取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网络法学博士后学位.采访过他的媒体朋友都称这位"80后"博士后法官为"男神".  相似文献   

19.
正消费者利益被忽视"杰克逊几乎是全盘接受了司法部方面的陈词,我对此深为震惊。"因评论本案而风云一时的乔治敦大学法律中心威廉·科瓦基奇教授感慨不已,"他完全实现了他们的故事。"这个故事自然包括了博伊斯对1995年那次会议的恶损解读——微软被指控在会上抛出其分割浏览器市场的提议,企图炫耀,但却非法。  相似文献   

20.
陈岩,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人,于1995年5月卖血时感染艾滋病病毒.他是吉林省以真实姓名、真实面目面对新闻媒体的首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3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连续5天播出了他和已经病逝的妻子创办艾滋病"自救互助家园"的感人故事,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小丁(化名)也是永吉县的一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3年末,同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丈夫去世后,经过近半年时间相处,她和陈岩勇敢地走到了一起.2004年4月22日,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是我国首例两个艾滋病破碎家庭的重新组合.近日,笔者赶赴永吉县,采访了新婚燕尔中的陈岩夫妇,了解到了他们背后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