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司法规制公众抗议的经验主要是在"公共论坛"原理的框架下充分发挥法律和司法的作用:一方面基于宪法和法律为公民的公众抗议表达提供充分的公共论坛;另一方面通过司法判例确立公众抗议表达和政府规制的边界与规则。文章详细阐述了"公共论坛"原理的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和实际应用,美国经验对规范我国民众群体表达行为的启示在于:须开放制度空间为公民正当的诉求表达提供"公共论坛";以法律为依据实现应对公众抗议的分类治理;应充分发挥司法在规范公众抗议中的规则形塑功能。  相似文献   

2.
就传统国家公共价值生成所必需的"制度设计"而论,社会公共事务治理——如荒政——之所以是传统国家公共价值生成之路径依赖,其根因即在于此类公共行政内在之行政伦理能够转换为公共价值。此行政伦理从官僚制生长的政治、社会、组织与管理背景揭示了传统国家能够生成公共价值及其官僚体制能依此价值实现演进之内在道德根据。在学理上,它关涉是否能在"重塑政府与社会关系"或"在社会成长中再造政府"的过程中重新定义政府(国家),使政治和价值问题再度回到公共行政的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持续大量爆发的窘境凸显出现阶段群体性事件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有限性,而政府过程学说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理论思维与治理框架。透过政府过程学说,群体性事件的本质是一种"无序"与"失范"的利益表达,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政治体系内外相关利益表达"组织"和"渠道"的双重缺位与失灵。因此,防范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要义在于"组织"与"渠道"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4.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公共物品",是政府各种行政权力运行的结果,合法性是政府房地产调控行为的本质属性;在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过程中,应将政府的权力范围限定在一定的界限内,调控行为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不能侵害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而目前调控行为中的"房产税"、"限购令"等措施在合法性、合理性方面都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表达自由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公民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建立在宪法第一修正案基础上的禁止事先限制原则,是保护美国公民表达自由的重要司法原则之一,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near诉明尼苏达州"案中创制的"禁止事先限制原则",经受了"纽约时报诉合众国"等案的严峻挑战,得以逐渐确立.无论中国是否存在事先审查制度,禁止事先限制原则对于中国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现象。农村NGO以其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性等属性优势,可以有效地弥补"双重失灵",在健全农村公共物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体系、有效监督与遏制腐败、构建农民公共需求表达机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共物品的传统定义存在缺陷 ,应该从交易成本入手来界定公共物品的概念。在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领域不存在无限制的公共产权 ,私有产权事实上是解决公共物品资源配置问题的基础。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政府不可能是所有公共物品最佳或唯一的提供者。合理界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必须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自由交易的权利和规则。  相似文献   

8.
政府规模理念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政府、大社会”表达的是对过度膨胀的政府规模的理念反抗 ,其实质要求在于如何限制政府规模。从国家 (政府 )与社会的关系来看 ,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和政府自主性决定了政府规模增长的必然性。但是政府规模的无限增长会导致诸如财政赤字和官僚主义、政府职能过度分化和难以协调、政府权力的寻租行为等负面效应。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应该在突破“小政府、大社会”框架限制的基础上 ,树立以下基本理念 :明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明确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动态发的过程 ;以社会力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制约政府规模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表达自由作为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外延显然宽于言论自由.表达自由不仅是思想自由的外在化、公民知情权的延伸,而且也是公民监督权的表现.表达自由的价值形态主要表现在自由、民主、控权和自治等多向度.表达自由的保障主要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立法保护、强化程序保障、正确界定政府限制表达自由权行使的的界限、维护公民的结社自由、落实宪法诉讼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整体政府"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公共管理改革的新趋势"。整体政府"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整体政府"因其在价值上的正当性、目标上的可接受性及其较好的绩效而具有了合法性。其以重新中央集权化、大部门治理和伙伴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权力关系的调整,达致了权力关系的平衡。另外,"整体政府"与既有政治文化的适应及其对新的公共管理文化的培育,使其具有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与人的自由即公民自由密切相关的问题。真正的社会和谐是以负责任的个人充分的自由选择为基础的。自由的本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政治哲学中自由概念的涵义,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所加于个人的限制范围应该尽可能小,并且以合理性为条件向选择性开放。就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法律的目的不是否弃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并扩大自由。公民的自由权利主要体现在表达自由权利上,这也是宪法关于公民自由权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关于版权与表达自由之间的关系,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版权与表达自由之间存在剧烈冲突;两者之间不存在冲突,并且版权是表达自由的"引擎"。而对于化解两者的冲突,又有两种方案,即版权内部的协调机制,比如思想、表达二分法,合理使用等;从外部引入表达自由的抗辩,以对抗版权。以上论说各有其理,但是他们都认为版权是一种规制言论表达的制度,其实,这种论说偏离了版权是一种财产权的立法理念。本文试图对此论述进行反思,并从版权是一种具有公共财产属性的私有财产的角度,试图提出一些建议解决版权与表达自由冲突,以供学界批判。  相似文献   

13.
城管执法人员是典型的"街头官僚",他们处于公共政策链条的最末端,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其行为不当会严重损坏政府形象和政策效力。单纯限制城管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并不能防止其失范行政,还需要从自律角度,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提高城管队员素质,来对其行政进行约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事务日益繁杂,社会公众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需求逐渐增多,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已表现出"失灵"。我国私人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发展得越来越强大,具有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只要政府部门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给予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权限,保障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最基本的利益索求,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私人部门将比政府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共性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公共职位的开放性奠定了基础,公众进入公职队伍的强烈预期和职位编制的刚性设置使公共职位成为一种稀缺性资源,这为运用供求原理分析公共职位配置现象提供了可能.公共职位的进入机制是否公平、畅达具有强烈的的公共政治效应,不仅体现着政治透明程度,而且影响着社会的人力资源流向,并最终影响到政府效能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6.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与市场关系历经几次大的历史演变,仍未找到最佳契合点。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的职能范围就是市场失灵的地方,即提供公共物品。由于"经济人"假设在政治领域的存在,使实现政府职能的公共选择机制变成了利益与实力的较量,最终导致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既承认政府的必要干预,又反对政府的过度干预。我国在实践中应该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为人们表达舆情提供了一个方便而快捷的平台。许多网络舆论事件在互联网上发生、发展,并且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媒体主导的网络舆论改变了传统政府与公民对话的机制,政府与社会、公民的关系出现了崭新的变化。网络舆论导致网络扰政、网络暴政问题:网络舆论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形成了一定的消解。网络舆论拓展了一定范围的民意表达。实现网络舆论自由与政府网络舆论管理的平衡,网络舆论治理需要确立对话与协商新机制,辅之必要的管制与引导。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中,"统治型政府"和"管理型政府"分别是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典型化政府样态。"统治型政府"本质上就是"王朝",在"王朝治理模式"下,阶级统治职能是统治型政府藉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基本途径。进入近代,欧洲国家在率先走向工业社会的历程中,通过一场"法的精神"的启蒙运动扫除了工业化道路上的障碍,又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向国家提出了自由与平等的要求,进而完成了从统治型政府向管理型政府的转型。管理型政府在行使社会治权的时候运用了"保护型职能"和"干预型职能",并且在对"保护型"和"干预型"职能模式的使用和完善中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由英国等西方国家掀起的名为"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浪潮,提出"顾客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理念。该理念要求政府站在顾客立场思考,评估过程推动公众的广泛参与,并以顾客满意为政府绩效的终极标准。该理念与社区民警绩效评估主体机制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操作相吻合。应按照"顾客导向"理念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区民警评估主体机制。  相似文献   

20.
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提供者,处于主导地位,但在为农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障碍和瓶颈。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提高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增强农民的需求表达;加大服务供给财政投入力度;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使用效益等方面探讨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