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治理论与我国政府改革的有限性导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善治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传播迅速。这一理论意味着政府不再是公共管理领域的惟一权力主体,而是强调政府与市民社会的良好合作,并充分发挥自组织的作用,从而实现公民积极参与管理以及推进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善治理论提出的"良好的治理"模式,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中国政府改革的参照,我国政府改革应侧重向有限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实质是公众与公共机构共享地方立法权,但我国目前因为公众参与共享地方立法权的理念和制度缺失,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参与度不强;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公众对地方立法的影响力不大。为此,应当通过立法建立公众参与共享地方立法权的理念和制度,如公众参与组织、参与模式、参与程序制度、公众参与立法评价制度等,促进和确保公众参与共享地方立法权。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根源在于传统社会治理模式与新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因而防范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良方是创建社会善治模式.即培养公民价值与公共利益至高的价值理念,制定一套共同认可的善治制度规则,推进政府改革,提升善治能力,壮大公民组织,夯实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9,(2):95-102
"善治"是绩效治理的主要目标,在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框架下,表现为以"政体"为中心、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善政"是"善治"实现的前提,作为"善政"的重要方面,政府公共管理者的公共价值偏好及其与政府价值目标间的关系将会影响个体和组织绩效。本文以探讨"公共价值认同"与绩效的关系为研究问题,首先,在综述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界定了"公共价值认同"的概念,认为"公共价值认同"包含"公共管理者个体价值偏好与集体价值偏好"以及"公共管理者集体价值偏好与政府价值目标"两个层次的一致性;其次,介绍了测量公共价值认同的方法;最后,提出四个未来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5.
善治:中国的思考——以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研究范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人类发展理念与全球化进程的整合产生了社会对“善治”的诉求,但是,社会资本与善治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制约与依赖的关系。随着我国不断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善治也终将成为我国公共管理的基本取向。目前,我国现代社会资本还相当缺失,制约了善治模式的普遍形成。必须发展公民社会的现代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必须发展公民社会的公共精神,提高公民社会的认同、信任、合作和互助水平;必须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形成现代社会资本的组织网络。社会资本的发展是推动我国“善治”型公共管理模式形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7,(6):128-133
从系统论角度看,共享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主要包括理念系统、主体系统、制度系统和生态系统,根据各系统之间的联动关系,可以构建共享发展系统的内部和内外部联动模式。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背景下,共享发展理念实现障碍多元且其生成因素复杂,共享发展系统要素联动状态松散,针对这种现状,提出要以联动思维来促进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共享发展理念要有效地付诸实践,需要构建共享发展联动体系,启动共享发展联动机制,需要从核心价值耦合、政府市场社会主体合作、政策机制合围、系统内外环境优化协同等运行机制着手。  相似文献   

7.
纪丽萍 《行政论坛》2010,17(1):92-95
新公共管理中“企业家政府”力主“掌舵”的行政领导模式,政府行政领导效能由此明显改观,并且推进了治理变革,但也造成参与价值的隐去、社会公平的缺失与治理易于失灵等问题。后新公共管理“整体政府”改革由此尝试“共享领导”的新型行政领导模式,并将其内涵界定为鼓励公众参与公共决策、增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实施愿景型领导等几方面,从而相应弥补了企业家政府掌舵模式所存在的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8.
刘博逸 《理论探讨》2012,(1):162-166
共享领导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其理论形成于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共享领导是一个动态的、交互的群体影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根据任务特点由具有相应专长的团队成员履行领导职能,并根据情境变化动态更替领导角色以实现团队和组织的目标.共享领导具有领导权力的共享性、领导行为的互依性、领导行动的情境性、领导边界的开放性等特征.共享领导是一种适用于信息网络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工具,能够产生优于传统等级领导的绩效.文章全面阐述了共享领导的概念内涵、内容结构、绩效水平以及组织实施共享领导的策略,期望能推动共享领导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不是简单的概念变化而是理念的升华,社会治理的理念包括了"法治"、"共治"、"善治"三个方面。协商民主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形式,对于实现社会治理的三个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树立协商于决策之前的理念,建立协商于决策之前的机制,探索多种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增强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和代表性,以协商民主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区域水资源共享冲突的网络治理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属性。2009年世界水日的主题(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引发了各国对跨界水资源治理制度的关注。典型的市场治理或科层治理机制已经无法解决跨界水资源多维属性的复杂问题,其治理效果和效率在不断降低。本文从我国的水资源共享冲突区域现实及9+2合作区的构建出发,认为我国的区域水资源共享冲突治理需要借鉴西方的网络治理模式,以提高治理效率。西方学者提出的共享型治理、领导型网络治理和行政型网络治理三种不同的网络治理结构模式在我国不具备独立存在的环境,认为水资源的共享治理创新将涉及流域沿途的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以及同一区域不同层次的各部门。应该建立一种兼具领导型网络与行政型网络的复杂治理结构,即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层次,并按照新兴的各种利益集团组织建立横向的行动规则,形成区域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的共享供给和实施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8,(12)
共享单车是基于共享经济理念而产生的一种新形态的单车共享服务。共享单车的推广不仅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更因低碳环保等优势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共享单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困境重重,乱停占道、私藏破坏、破密诈骗等"乱象"不仅对单车运营公司及骑车用户带来不便,对城市的文明更是一种挑战。研究立足共享单车运行过程中的困境,探讨如何实现在享受共享单车带来便利的同时解决好公共治理的矛盾,并提出多元共治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实现共享单车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要根本转变政府统治的唯一权威,重视和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和市场的作用,在共同实施公共管理中形成良性互动,进而实现善治。"善治"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试论治理视野中的公共领域领导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进入了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的时代,治理理论的兴起凸现了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也为我国公共领域的领导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公共领导是一种以公共组织群体在公共领域的协同一致领导为主要特征的领导活动。在治理理论的视域中,公共领导不同于行政领导,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格局、目标、职能、行为上具有一系列创新之处,是公共领域中一种新的值得关注的领导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共享发展理念为代表的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共享发展理念被认为是其中最大的亮点而格外引人瞩目。共享发展理念的精神内核蕴含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并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越来越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共享发展与社会主义各发展阶段相适应,真正的共享发展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始终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相统一。共享发展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建设高质量美好生活,在共建共享中全面共享美好生活和美好未来。以共享发展理念为代表的中国新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为实现世界公平可持续发展与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新方案,必将引领更多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和实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市场失灵、政府失效、治理不善给善治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善治理论的引入,为大学治理带来了新的曙光。"政府宏观指导、社会(校友、传媒、行业、企业、第三部门、捐赠者等)广泛参与、积极回应市场和获取家庭支持"构成了大学善治的外部路径;"学校党委政治领导、理(董)事会监督、校长行政负责、教授学术独立、师生民主管理"构建了大学内部善治的路径。善治能够驱逐大学治理环境生态的雾霾,实现参与大学治理相关利益者的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大学内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实现大学精神的本位回归与升华。  相似文献   

16.
解决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主要依靠共享发展。共享发展理念的根源可追溯至早期马克思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论述中,是马克思为了化解资产阶级基本矛盾而提出的。此后,共享发展思想成为化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指南,并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给发展提出了新条件和新要求,因此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研究除了理论与实践的传统维度,还需要考虑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的新时代维度。理论来源于实践,纵观国内外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经验,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路线,是中国成功实现新时代共享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李尚颖 《学理论》2012,(32):20-2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日益成长",善治"理念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开始积极探索我国政府的善治之路",善治"理念作为政府治理的最高目标,其根本特征就是通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合作,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后,迅速工业化使其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功,成为当时"亚洲四小龙"之一,过去的20年中,在坚持"好政府"的原则下,新加坡政府在追求政府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其治理模式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善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芳 《理论导刊》2012,(7):12-15
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在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中经历了由物到人的重大历史转变,逐步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揭示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共享式发展是对传统的见物不见人的单向度增长模式的否定,其本质是倡行发展的均衡、公平与普惠,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共享式发展道路,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共享式发展的现实路径,有效应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李海鑫  马夺魁 《学理论》2011,(34):40-41
善治,是人类社会管理公共事物的理想模式,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管理过程。可见,公民社会是实现善治的现实基础;反之,公民社会的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善治的形成。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良好有序的公民社会,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锻造良好的公民品质和相应的政治参与能力,对于推进善治模式的普遍形成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公共管理改革和实践的重要命题。诞生于西方社会的治理理论及其“善治”理念,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公共管理研究语境和改革实践的普遍诉求。目前,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化状态引发了众多社会矛盾,严重偏离了公共管理的善治取向。本文基于不同于公共财政范畴善治框架,以公平和效率为尺度,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策略的合理性,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实现善治理念的公平取向和效率取向,达到公平和效率的高度统一,中国政府应该从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