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永无止境的运动过程。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解放思想。一、坚持解放思想无止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要米,符合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和认识是思想发展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实践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解放思想的无限性。解放思想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永无止境地再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  相似文献   

2.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构思形成,经历了一个定向、定性、定型、定位以及定论与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体现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不断深化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3.
王明方 《江淮》2011,(7):14-15
由此观之,这一智能修养系统是循环往复、不断运行的,这正如毛主席在《实践论》中阐述认识论原理时所总结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通过这样反复的过程,不断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推进工作。在这样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表现为党性的增强,世界观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一、再认识的必要性再认识是辩证认识总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毛泽东把认识总过程概括为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这样,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是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再认识,就是指人们根据实践的结果,修正原来的认识(包括理论、假说、观念、政策、决策等),发展新的认识。对于决策来说,再认识是总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4):76-76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要求全党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理论创新,从根本上说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范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是认识的辩证运动。进行理论创新,就必须遵循这一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按照这一运动规律,不断实现创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进行理论创新是认识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一、进行理论创新是认识辩证运动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一种正确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建国五十年来,我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和再认识,其过程可以说是艰难曲折,波澜壮阔。其中,认识上的最大成就就是“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这一思想成就的取得,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客观、全面、深刻。  一、要树立和坚持实践的观点  认识源于实践。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也只能来源于这个实践。但是,多年来,我们往往离开实践标准,用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作出的个别论断来看待社会主义,用对马克思主义的教…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是人类社会自我扬弃与进化更新的自主过程 ,也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与改造的能动的过程。人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 ,其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受理论指导 ,并对理论进行检验和创新的过程 ,解放思想就是通过实践来检验人们已有的认识和理论 ,抛弃错误的或不符合新的实际的认识 ,使思想认识得到不断补充、突破和提高。实践———认识———实践这一思维运动规律在永恒运动着的客观物质世界中 ,是永不终止的循环往复过程 ,因而也决定了思想解放是永不完结的过程。每一次思想大解放 ,都必然推动社会文明的大发展。纵观中国共产党不足百年…  相似文献   

9.
《湘潮》1990,(12)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中南海游泳池旁,毛泽东与曾任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先生秘书的程思远谈兴正酣。突然,毛泽东话题一转,笑着问程思远:“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思远一时没有反应上来,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毛泽东慢悠悠,但却加重语气说:“告诉你吧,我靠吃总结历史经验这碗饭!”毛泽东一句话,通俗、生动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不断胜利前进的一条重要经验,这就是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尤其是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以至无穷。这里所说的认识和再认识,实际上,就包含了总结经验的过程。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任务既艰巨繁重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因此,它不但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也需要我  相似文献   

10.
解放思想,实是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不断实践和深化认识中出新思路,有新举措,求新发展,这是执行好思想路线的保证,也是按照“三个代表”中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向前发展的,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循环,错误、正确,失败、成功的反复之后,才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我们现在所干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马克思、列宁以及毛泽东同志在经典著作里面也没有系统论述过,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面对新的实际义没有现成的答案可找,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一切都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想不犯一点错误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邓小平说:“一个完全新的事物不允许犯错误是不行的。”‘俄们应当…  相似文献   

12.
金剑之光———不信正义不镇邪纪检监察干部常常遭到打击报复,一个又一个血的事件告诉我们:反腐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也异常激烈。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保护办案人员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思考之一:不能让英雄流了血,还要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高度求真的辩证唯物论和知行统一观,成为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党的十八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不忘初心,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改造...  相似文献   

14.
《实践论》思考题解答什么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如何运用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但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在客观上受科学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5.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规律。近几年来,有不少文章明确提出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再认识,这是自然的,也是有现实意义的事情。问题是用什么立场、观点、方法去再认识。本文就最近有关这方面论述作一概述。一、“再认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经验材料是在实践基础之上,以书面形式对工作进行的总结、凝练、概括、提升,是完成“实践—认识—实践”知行循环的重要环节和成果体现,对于提高实践品质,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认知成果,经验材料既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其机理生成和作用发挥,也决定了其写作的一般性路径。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她演绎了“大则远,远则逝,逝则返”的一切艺术实践的循环规律和一个艺术人生的运动形态。这就是她从艺术人生中窥见出从自然到必然再到自然的人生艺术轨迹,以激励后人“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人生艺术的新路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实践;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究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一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唐富斌 《探索》2006,(2):54-56
围绕“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群众满意工程”的目标,为推进党员的先进性建设由认识向实践的转变,我们要积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通过机制和载体构建,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外在化、最大化和常态化。实践中推出的“群众说事室”等一系列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新载体,形成了“先进性意识———载体———行为实践———先进性具体化成果”的“链条机制”。这些有效探索,使党组织自身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先进性建设上,迈向了一个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大体上,教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导师型、匠人型、“和尚型”。导师型的教师具有教育家的眼光、学者的知识、艺术家的灵气,能自觉地将教导的方向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联系起来,不断更新观念,丰富学识,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因材施教,乐此不疲。导师的出现不是单纯凭“教”,凭认真负责能够实现的,还必须会“研”,这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逐步提升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良性循环,必须一方面努力地教,一方面不懈地研。众所周知,写文章是整理思想、提高认识并使之明朗化的最有效手段,教师缺少了这一活动就不可能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