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6年,广州国民革命政府举行第二次北伐.参加第二次北伐的部队共有八个军,其中第一军和第四军以战斗力最强、共产党员最多而名声显赫.共产党员叶挺时任第四军直属独立团团长.  相似文献   

2.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北伐部队3万余人,在南昌起义成功。为了实现我党的政治纲领,起义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工作,有力地配合了起义部队的军事行动。揭露蒋、汪真面目,唤醒群众革命觉悟中共前敌委员会在领导南昌起义的同时,积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在8月1日上午召开的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27年8月1日领导北伐部队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起义胜利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领导北伐部队三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起义胜利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军队包围南昌,起义军按原定计划撤离南昌,南下广东,拟占领海口取得国际的援助,进而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再举北伐。  相似文献   

5.
徐平  胡珺 《党史博览》2007,(2):15-19
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军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诞生了.起义部队穿着国民革命军军服.国民革命军的军服沿用了北伐时期黄埔军校学生军的军服式样,军服颜色为青灰色,布料以棉布为主,上衣为中山装,官兵均戴大檐帽,军官穿长筒靴,士兵打绑腿,穿草鞋或布鞋.为和旧军队区别开来,起义部队每人系一根红领巾.同年9月,湖南爆发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大部分由农民自卫军、工农义勇队组成,当时穿各式服装,佩戴着红布袖章,以此象征是一支红色的军队.  相似文献   

6.
一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拉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序幕.根据中共中央行动计划,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应迅速撤离南昌开赴广东,占领海口,以便取得国际援助,恢复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重新北伐.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中共中央预先的决定,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应迅速撤离南昌开赴广东,占领海口,以便取得国际援助,恢复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重新北伐。与国民党彻底决裂,起义军终成一支人民武装1927年8月3日,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朱德奉命率领先遣队作为南征第一纵队,从南昌城进贤门出城,朝抚州方向进发。这支部队虽号称第一纵队,但实际  相似文献   

8.
北伐时期四川人民的革命斗争刘莉1924年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后,在我党的政治影响和推动下,1926年7月1日,广东政府发布了《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四川人民为了配合北伐战争,促进革命的胜利发展,抗议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血腥罪行,进...  相似文献   

9.
1923年夏秋间,陈炯明败退东江,死守惠州城,投靠北洋军阀。全国上下一致请孙中山首先讨伐陈炯明,肃清其残余,安定后方,然后北伐。 孙中山急于攻破惠州城,就计划将留在广州的滇、桂军开赴东江。但两军司令杨希闵、刘震寰怕攻破惠州城后要他们带部队去北伐,所以天天闹饷,借故不出发。 孙中山急于发饷要滇、桂军出发,便叫胡汉民秘书长用大元帅名义手令到广州市政厅提取  相似文献   

10.
正北伐,顾名思义即南方的政治势力以"正统"自居,征伐北方的"非正统"政治势力,以完成国家统一,实现对全国统治的政治军事行动。大革命时期的北伐,主要是指1924年孙中山领导的最后一次北伐和1926年开始的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北伐战争。针对这两次北伐,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曾发表过不少言论,体现了其对于北伐问题较为深邃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岁末年初,读杨天石等著《中华民国史·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的覆灭》一书(以下简称《北伐》)。边读边录,采撷书内史、论精华,并略抒一己之见,成札记数则,零散不成体例,故名之曰漫议。浅陋难免,祈方家正之。1.北伐决策东征结束,广东底定,蒋介石即意图北伐。《北伐》一书援引蒋氏自云:“预定明年八月克复武汉”(1925年12月28日日记);“本党今年再加努力,可以将军阀一概打倒,直到北京”(1926年1月4日国民政府春酌演说);“我们的政府已经确实有了力量来向外发展了”(1月6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以三个月…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6,(3)
正1899年,爷爷刘铁超出生在湖南耒阳。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1926年1月以优等生毕业,留校任第四期政治科区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中任北伐军宣传队队长、武汉黄埔分校政治教官。1927年,随陈毅领导的青年军官教导团赶往南昌参加起义未及,在赣南赶上起义部队,转战广东、湘南。湘南暴动后,于1928年4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军部参谋。1929年1月14日从井冈山突围后,先后任军部特务队队长、东固红军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13.
李颖 《党的文献》2005,1(6):57-63
直到1926年北伐开始以前,尽管国民革命军中的苏联顾问积极倡议和支持北伐,但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广东的鲍罗廷、共产国际执委会(上海)远东局等,对北伐始终持否定态度.而陈独秀7月7日发表的<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的基调,是由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与中共中央共同拟定的.北伐开始后,联共(布)、共产国际总是保守地估计北伐军的实力,多次提议北伐军保持现状,停止继续向北推进,其策略方针明显地落后于北伐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6.北伐战争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派系林立,割据一方,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2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广东革命势力向北发展。1926年7月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叶挺更是被誉为北伐名将。在各界民众支持下,北伐军高歌猛进,于8月下旬击溃军阀吴佩孚部主力,10月10日攻占武昌。  相似文献   

15.
彭苏 《湘潮》2013,(1):34-36
在贵州近现代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叫欧百川,这位从贵州苗乡走出来的男儿曾是北伐时期的骁将、贺龙部下副师长,他率先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并任起义部队前敌司令。  相似文献   

16.
正蔡升熙,湖南省醴陵县人,1906年2月12日生。1924年春,考入讲武学堂,1924年5月,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成立,讲武学堂奉命合并,蔡升熙亦随之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第六队,同年秋,在黄埔军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11月底,蔡升熙毕业后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教导团担任下级军官,翌年7月,该团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蔡升熙到第一师任营长,随部队参加北伐。1927年6月,蔡升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以广东为基地,先后发动了两次北伐,认为“统一中国,非出兵北伐不为功”。视北伐为推翻封建军阀统治,实现国家统一的重要途径。继1922年的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孙中山于1924年9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亲自领导的军事斗争。探讨这次北伐,可以加深了解孙中山为中国的统一和振兴而不屈不挠斗争的光辉业绩,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认识1926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四、中共福建省委建立和福建早期农民暴动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执行党的决定,领导了北伐部队三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彻底革命精神。从此,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下,进入了创造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第  相似文献   

19.
淮淮  王凡 《党史博览》2003,(3):17-22
几个特务强行抬着叶挺去见蒋介石 叶挺一生坎坎坷坷。他在率领“铁军”北伐取得汀泗桥、贺胜桥大捷后,又几度指挥大的军事行动,但都以失利告终。例如,“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后部队南下,最后兵败广东;广州起义,因叶挺率部赴  相似文献   

20.
张海华 《先锋队》2011,(17):48-52
董其武:由民主人士成为共产党员董其武档案:1899年生于河津县一个穷苦农家。1924年加入陕西刘镇华的镇嵩军。后到国民二军,由少尉排长升为中尉副官。1927年参加北伐。翌年秋到天津傅作义部队,历任上尉、参谋、中校副团长、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