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权利性质不等于权利的实现,不能因为受教育权有利于实现政治权利、是生存权的保障就认为受教育权等于政治权利或等于生存权.社会权与自由权的二分法本身过于僵化,因此将受教育权归属于社会权或自由权或二者兼而有之的论点也很难成立.发展权不论是指集体权利还是个人权利,都难以容纳受教育权.受教育权应属于学习权,是学习权的一部分,学习权又从属于文化权,是文化权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公民受教育权的宪法内涵揭示了其兼具自由权和社会权性质的“二元”属性。国家对公民受教育权的限制应符合宪法标准。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实现存在着很多障碍,例如农民工收入比较低、城市公办学校门槛儿高等。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是一种权义复合型权利,它的首要法律价值是平等。应从多个角度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实现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存权作为人权体系中的首要人权,是人作为个体存在于整个社会当中应有的权利,在社会发展中,弱势群体对于生存权保障的需求也尤为重要,国家应当切实地履行对弱势群体生存权保障的义务,尤其要优先保障弱势群体的适当生活水平权、受教育权以及老弱病残幼的物质帮助权。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有立法仅在宪法和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权,民事立法对该权利没有明确认可.但不应就此认为受教育权是公权而不能成为私权,从而拒绝从民法角度进行保护.现在社会中,对权利的保护呈现多层次性,即某一特定权利,可以受到多个法律部门的保护.受教育权的多重权利属性其实质是现代社会对权利保护的全面化或者权利保护的深化.受教育权符合人格权特性,其权利渊源来自一般人格权中的人格自由.将受教育权确定为人格权可使其获取民法请求权体系全面、完整、及时、有力的保护,这是单纯将受教育权确定为宪法权利的制度安排所提供不了的.  相似文献   

6.
以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对某省监狱受刑人的权利保护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对受刑人的基本生活权、健康权、人格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减刑权、假释权、教育权、劳动权、政治权利、婚姻家庭权等权利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调研,通过对微政实践受刑人所享有的实然权利进行确证,从而接受受刑人人权在应然层面的理论检验.  相似文献   

7.
人权是西方的话语,中国传统文化并未能发展出人权的理论和制度。然而,过去的“未能”不可被轻易地等同于永久的“不能”。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若干思想资源,它们可以与现代“人权”概念接榫,并且在传统文化的脉络中为人权提供另一种证成方式与诠释角度。具体而言,对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人权,传统中国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传统中国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和相互关联性,重视群体福祉,主张政府对人民的教化和关怀,都是传统中国文化强调积极自由、终极和谐理想的思想基础和表现,它们当然地构成了第二代和第三代人权的基础。而传统儒学中“仁”的思想,则能为人性尊严提供智识支援。  相似文献   

8.
论对社会权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权在传统宪法学上与经济权利在权利内涵和外延方面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区分,而学界一般在定义社会权的概念时,通常是以国家责任和政府责任为前提,将社会权限制在社会保障权的范围.社会权不仅应当以国家责任和政府责任的保障为基础,也需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全社会承担相应的保障义务为前提.为此,根据个人实现社会化的需要,社会权应当包括婚姻和家庭方面的权利、受教育权、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公民资格权、生存权、发展权和环境权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9.
妇女歧视现象的依然存在,家庭暴力事件的层出不穷,招生就业歧视的屡见不鲜,下岗女工比例的高居不下,使得《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此次《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以“差别平等”理论为立法依据,以实现实质平等为最终归宿,从平等权、参政权、受教育权、劳动就业权、婚姻家庭权、经济权等方面丰富了男女平等权的内涵,从而完成了由应有人权到法定人权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受教育权是偏重于社会权性质的基本权利,其法律效力如何历来是宪法学界争议的焦点问题。德国等西欧学者提出了“方针指示”、“宪法委托”、“制度保障”和“公法权利”四种观点,日本学者也提出了“纲领说”、“抽象权利说”、“具体权利说”和“法定权利说”四种基本相同的观点。我国宪法学界的主导理论决定了我国受教育基本权利还只是立法者的方针指示或纲领。但随着中西法律文化日益相互借鉴与吸收,以及我国受教育权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发展,“法定权利说”越来越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11.
宪法修改与人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的本质是自由,宪法规定的权利称为基本权利,中国宪法关于权利的立宪模式是基本权利加人权兜底条款。人权进入宪法后使基本权利由封闭静态的体系变为动态开放的体系。历次宪法修改主要与经济人权条款有关。这次修宪使社会经济自由度得到极大扩张。但是,宪法关于人权的规范还要进一步发展,建议增加基本人权种类和完善人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人权概念的产生是三种要素即斯多葛派“一般人”的观念、古罗马的权利概念和基督教二元政治观的长期演变和融合的结果,具有三个与其文化传统相联系的特性即西方中心主义、个人主义和它本身就是特权。人权概念的这些要素和特性决定了它必然具有文化属性,带有强烈的、无法抹除的文化印记,因而无法超越其固有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背景、立法精神和逻辑起点等不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两个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宪法存在差异。我国人权宪政机制的整合需要完善国内宪法,发挥解释机制的作用;签署或批准公约时声明保留;正确处理我国宪法与两个国际人权公约的效力问题;人权原则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等。  相似文献   

14.
法学应当把科学地认识人权、认真对待人权、切实保障人权、持续发展人权作为终极关怀和研究重心。在社会转型时期,时代特点决定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理论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持和法治理念,实践中以培养了解国情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弹性整合知识结构,将人权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法学体系是本文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再论指示交付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物权法第26条关于指示交付的规定有利有弊,对于其利,必应否定;对于其弊,在解释论上,应最大限度地限缩其中所言“法”的范围,将若干第三人无权占有的情形视为“依法”,而不作为“违法”对待。不宜一概否定指示交付场合让与物权的返还请求权。“出让人转让被人盗窃或遗失的手表一块,此时转让的返还请求权应包括对第三人的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之说,是合适的,不应否认。  相似文献   

16.
股权质押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质的发展说明 ,权利制度只能由一定的社会经济社会需要决定 ,并由一定的人文背景支撑。股权质的特殊物权性及其表征性和风险性特征是每个涉入其中的民商事主体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财产权是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也是维系人类自由与尊严的根基。从人权法学角度来看,财产权同时又具有人权意义上的价值。因此,财产权制度在注重实现财产的经济功能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自由、平等与正义价值。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私有财产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始终都伴随着其对财产权利的发展,因而,要注重加强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 ,他往往成为经济学家的重点研究对象 ,因此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就不仅仅体现对人权的保护 ,而且是以经济学的研究为其理论基础的。本文旨在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进行研究 ,阐明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家更应该重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罪犯权利是罪犯法律地位的重要内容,就判处自由刑的罪犯而论,罪犯作为人,享有基本的人权;罪犯作为一国公民,享有未被剥夺的公民权;罪犯作为被矫正对象享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殊权利。罪犯权利是人类权利的一部分,尊重罪犯权利就是对人类权利的尊重,切实保障罪犯权利的实现,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是国际人权斗争的需要,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刑法解释论上的主观说、客观说和折衷说所确立的刑法解释目标都有不利于刑法人权保障功能实现的缺陷,因而刑法解释的目标应确立为寻求刑法立法时刑法规定的客观意思,即立法本意;只有立法本意不符合保障人权要求时,才允许扩大或缩小立法本意的范围,作出有利于行为人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