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陈继松 《今日浙江》2003,(24):20-21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以环杭州湾地区为龙头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根据省政府的要求,今年以来,省建设厅及时组织编制了《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全力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共同打造长江三角洲“金南翼”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环杭州湾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和舟山6个市得其天时、取其地利,应当抓住机遇,全力以  相似文献   

3.
陈子卫 《政策瞭望》2004,(12):39-41
慈溪作为环杭州湾地区接轨上海的“桥头堡”,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具备了较为雄厚的综合实力、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灵活的体制机制,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工建设,为我们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承接上海辐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慈溪的发展将由此掀  相似文献   

4.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和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出发,全力打造环杭州湾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是嘉兴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推进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大部署。围绕打造“浙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点区,长三角临港型工业的新兴区和区域物流中心区,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和都市型农业的示范区”这一产业发展总目标,嘉兴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战略步骤为:抓住一个环节。即抓住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这一中心环节,在建设省级开发区(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推…  相似文献   

5.
《政策瞭望》2004,(1):5-7
“V”与“T”的接轨——打造“长三角”的“金南翼”在长达数十页的规划文本中,最为频繁出现的字眼是“长三角”。文本中多次提到规划的目标:到规划期末,将环杭州湾地区建成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国际都市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前沿和对外开放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中屡有大手笔的浙江,又有新的重大举措。12月10日,历时半年多、经过数十次推敲、九易其稿的《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通过了由两院院士周干峙,中科院院士齐康、王颖,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等30多位省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团的审议。对于现有人口2303万,土地面积仅为4.54万平方公里的环杭州湾地区而言,《规划》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这一块经济热土绘就了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宏伟建设蓝图:构筑一个融入“长三角”的“金南翼”城市和产业群落。  相似文献   

7.
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是嘉兴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市第六次党代会将其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战略。嘉兴与上海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基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总战略,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的嘉兴,贯彻落实好这一战略,就要发挥优势,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这一首位战略,在接轨上海中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加快经济强市、滨海新市、文化大市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慈溪市     
慈溪市位于东海之滨,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杭州湾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嘉兴把接轨上海与扩大对外开放紧密结合一起,大打上海牌、长三角牌,坚定不移地实施接轨上海开放带动战略,全面接受上海的辐射,并以此加快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接轨上海和融入长三角工作成效明显。接轨条件大幅改善注重行政推动,推进政策接轨,接轨工作得到空前重视。出台有关文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接轨上海战略的实施意见》,并连续多年出台《嘉兴市打造全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工作计划》,明确每年工作任务;高度重视接轨上海工作,市第四次党代会把接轨上海作为嘉…  相似文献   

10.
镇海新城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是宁波中心城区三江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杭州湾大桥、舟山陆岛大桥引线和宁波绕城高速的交汇处,是宁波中心城区接轨上海、连接舟山的重要节点。新城内有世纪大道、东外环、北外环、329国道、宁镇路、镇海大道等快速路与周边地区相连,2号、3号和5号三条轻轨线穿越镇海新城。新城自启动以来完成各类投资190亿元,建成及在建项目63个。目前为止,核心区商务楼宇招商选商圆满完成,总部经  相似文献   

11.
陈引发 《政策瞭望》2011,(10):56-57
独山港区(独山港镇)位于平湖市东南部,东接上海金山(石化),南濒杭州湾,是平湖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是嘉兴港"一体两翼"中的左翼,是浙北地区唯一的深水良港,也是平湖"L"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副中心。区域面积100.5平方公里(含滩涂围垦面积7.14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3  相似文献   

12.
全篇统领:争取成为最具成长性的区块结合浙江省掀起的“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热潮和杭州市提出的建立“一个先进制造业长廊、一条高新技术产业带、五个特色产业区域”的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杭州市滨江区2004年将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好4篇文章,保持作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地位,争取成为最具成长性的区块。  相似文献   

13.
黄坤明 《今日浙江》2005,(10):12-13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浙江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嘉兴作为党的诞生地,要按照省委的部署,围绕建设“三地一和谐”的目标任务,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力建设好党的诞生地,为党旗增辉添彩。一、全力建设好党的诞生地,必须坚持接轨上海开放带动不动摇,着力打造全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开放型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了新阶段。当前,尽管宏观环境发生新变化,但必须坚持开放不动摇,向开放要项目、要资金、要技术、要管理。在指导思想上,坚持把接轨上…  相似文献   

14.
在环杭州湾地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省委、省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国际制造业梯度转移等发展态势所作出的战略部署.嘉兴市委按照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要求和把嘉兴建设成为环杭州湾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任务,以“项目推进年“为抓手,围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谋调整、在调整中求优化,加快提高制造业的规模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邵捷 《政策瞭望》2004,(1):8-10
作为“长三角”的南翼和浙江经济的活跃带, 环杭州湾正在担当起新的发展重任。不久前,浙江省委政研室的一份调研报告提出,以杭州湾五大开发区集群为基础,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和实施新的发展战略,用10年时间使这里的经济总量达到目前全省的规模。然而,未来10年环杭州湾地区能否再次充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浙江》2009,(12):I0002-I0003
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慈溪市域北部。区内设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已开发建成35平方公里,集聚制造业企业200余家,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超300亿元。杭州湾新区是宁波北接上海的门户和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发展大桥经济的核心板块。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通过中科院组织的评审,并由省政府批准印发.该规划空间包括环杭州湾地区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6市产业和城市新的成长空间,并涉及6市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功能区域.发展环杭州湾产业带具有国际环境良好,国际化平台宽广,区位条件优越,综合实力雄厚,经济资源富集,体制富有活力.……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通过中科院组织的评审,并由省政府批准印发。该规划空间包括环杭州湾地区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6市产业和城市新的成长空间,并涉及6市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功能区域。发展环杭州湾产业带具有国际环境良好,国际化平台宽广,区位条件优越,综合实力雄厚,经济资源富集,体制富有活力。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战略定位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重要部分、改革开放先行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集聚国际先进生产要素,改造提升特色块…  相似文献   

19.
宋伟  陈仲朝 《今日浙江》2004,(11):48-49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综合实力最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主动接轨上海,有仅意味着更好地融入长三角都市群,也意味着抓住了融入国际市场的良好机遇。作为宁波城市发展前沿的江东,我们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战略决策,结合新中心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全面开启了接轨上海工作主动接轨上海借力发展江东@宋伟$中共宁波市江东区委!书记 @陈仲朝!宁波市江东区!区长  相似文献   

20.
在向“经济强区、生态城区、文化名区”跨越中,杭州市余杭区站在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圈内的高度,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的角度,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把打造先进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作为自己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