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贵州省684名农民的实证调查表明,青年农民在对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观体验上呈现出对制度认知的匮乏性、权利意识的淡薄性、冲突应对方式的趋消枷l生和暴力性、功能意识的工具性、社会参与意识的缺失性、社会公平感的低落性等特征。在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践中,有必要使青年农民对这一制度的主观体验朝着更为积极、理性、正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确立了“第四媒体”的地位。据专家预测,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短信将成为新的媒体——“第五媒体”,短信将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在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中,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已被普遍接受。短信文化在青年中流行离不开社会背景,更有深刻的心理学基础。短信文化是青年人际沟通的新形式,是解读青年的语言符号,也是研究青年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3.
迈入新世纪,单身成为青年独享的一种时尚,成为青年自主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笔者从社会化理论角度分析认为,选择单身本身并没错,但非理性的单身选择有碍青年健康人格的生成,影响青年在群体或社会中的正常互动,并可能导致青年偏差行为的大量涌现。青年应该慎重、理性地对待单身,选择利于己、益于社会的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4.
生活方式与青年现代素质的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方式与青年现代素质的养成黄志坚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形成的现代生产方式,必然带来现代生活方式。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每前进一步,都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青年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秩序、生活追求和心态,无不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凡不适应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以在上海市某区工作的16-34岁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进版的青年生活痛苦指数量表进行测量,通过与本市Z区户籍青年的生活痛苦指数得分情况的比较,细致描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痛苦指数的总体得分、分项得分及其问题,提出缓解青年生活痛苦状况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转型期和关键期,青年以怎样的方式去生活对青年人生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研究当代青年生活方式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就成为探讨青年的生活方式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年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日益呈现出多元化,新时期先进典型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呈现一种弱化趋势。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多所高校的调查和访谈,揭示了当前先进典型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的现状与特点,并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先进典型示范效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透支消费不仅是当代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透支消费对当代青年的成长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成为人们奋发工作的推动力、自我约束的紧箍咒和独立意识的催化剂,从更深层次上培养强化青年人的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但透支消费也给青年的成长带来一些消极因素,滋长青年唯我独尊的个性品质,养成狭隘片面、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甚至造成人格上的自私贪婪。因此,社会应对当代青年的透支消费给予正确的舆论指导与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9.
对贵州省684名农民的实证调查表明,青年农民在对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观体验上呈现出对制度认知的匮乏性、权利意识的淡薄性、冲突应对方式的趋消极性和暴力性、功能意识的工具性、社会参与意识的缺失性、社会公平感的低落性等特征。在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践中,有必要使青年农民对这一制度的主观体验朝着更为积极、理性、正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青年生活方式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 世纪新的时代背景下, 青年的生活方式将形成以下几方面的发展态势:青年生活方式日益世界化和民族化,他们努力寻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寻求健康,环保意识加强, 终身受教育成为青年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内容, 青年的工作与闲暇重叠交融, 家庭对青年的 “吸引力”加大, 但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这些发展态势标志着青年生活方式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转型期和关键期,青年以怎样的方式去生活,对青年人生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研究当代青年生活方式的问题,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根据青年生活方式的时代性、过渡性、层次性的总体特征,着重考虑青年的生活目标、生活方式的世界化和民族化、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对接受教育的理解以及正确处理闲暇与工作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们对山东青年生活方式的现状作了一次分层抽样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青年闲暇、交往、消费和婚恋四方面的内容和问题;抽样对象为来自于工矿企业、商业服务业、党政执关、科研机构、部队、学校和农村的18—35岁的青年人;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588份。  相似文献   

13.
培育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处处充满数据信息的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手机、平板电脑等数据来源飞速发展,全球信息数据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各种数据充斥在大批青年的周围,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网络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确立了"第四媒体"的地位。据专家预测,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短信将成为新的媒体--"第五媒体",短信将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在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中,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已被普遍接受。短信文化在青年中流行离不开社会背景,更有深刻的心理学基础。短信文化是青年人际沟通的新形式,是解读青年的语言符号,也是研究青年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正受到网络的影响和改变。根据广州青年发展状况课题调查中对广州青年的互联网使用状况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广州青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呈现出首次触网低龄化、上网时间增长、微信使用量增长、网络行为越来越多等特征。结合当前青年工作的实际,应有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群体青年正确使用互联网,积极引导青年建立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大力推动正面、阳光的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迈入新世纪,单身成为青年独享的一种时尚,成为青年自主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笔者从社会化理论角度分析认为,选择单身本身并没错,但非理性的单身选择有碍青年健康人格的生成,影响青年在群体或社会中的正常互动,并可能导致青年偏差行为的大量涌现。青年应该慎重、理性地对待单身,选择利于己、益于社会的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佛系青年"是90后青年群体的自嘲,生活观念看淡一切,生活方式不争不抢,生活原则得过且过,这些特征与佛教教义倡导的生活目的和生活方式是有本质区别的。"佛系青年"不信佛,但这一标签走红的原因有:自媒体为抢占市场而采取的策略;社会转型期的阶层固化;90后群体困惑寻找消解路径。青年本是朝气蓬勃、敢为人先、昂扬奋进的代名词,新时代更需要"佛系青年"成为多才多技的"斜杠青年"。  相似文献   

18.
青年交往方式是青年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青年间人际关系的沟通和互动方式,也即指青年之间打交道的方式。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交往的社会条件的变化,青年的交往方式也将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趋势,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青年的社会交往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一、青年交往内容的广泛性与交往行为的短期性  相似文献   

19.
青年生活方式是目前我国青年研究界较为关注的理论问题,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变革时代特征的折射。追求前卫和新潮,率先示范的引领性是当代都市青年生活方式创新的突出特点,当代都市青年的生活方式折射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脉络,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强烈的时代特性,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先声。  相似文献   

20.
在日益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美国青年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种种变化。具体表现在,消费信心下降,焦虑感增加,悲观情绪蔓延;消费方式逐渐回归传统,节俭生活蔚然成风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