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作为传播最广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长期以来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研究《宣言》的全球化思想,应以考察其全球性传播为入口和前提。对《宣言》全球性传播的考察,可从时间、空间、载体三个维度来进行。时间维度主要考察传播的历史进程及阶段划分;空间维度主要考察传播的地域分布;载体维度主要考察传播的介质和形式。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全球化思想,它的主要内容有经济全球化思想,政治全球化思想和文化全球化思想。《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具有两重性,它在发挥众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消极影响。《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对于我国科学认识现今全球化思想、全面把握全球化脉搏、有效应对全球化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共产党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研究,目前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个问题:《宣言》中是否有全球化思想;《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具体内容;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影响;《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不足之处;《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现实意义等。其中关于《宣言》中全球化思想具体内容的研究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4.
信息传播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的范畴,在我国尚属比较薄弱的研究领域,尤其是把信息传播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经营国际化结合起来研究更为鲜见,它可谓是我国信息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交叉领域急需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卢新德研究员敢立研究前沿问题之潮头,与时俱进,撰写了《信息传播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由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一书,是一项具有理论创新性、战略前瞻性、现实应用性及指导性和很高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该书是国家社…  相似文献   

5.
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共同构成了《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的理论渊源。《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中的全球化思想,是《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最直接的文本渊源。马克思、恩格斯亲身体验到的全球化客观进程,是《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是目前我国国家级媒体中惟一一档电视舞蹈栏目,肩负着“舞蹈艺术的守望者,舞蹈艺术的传播者”的重任。对增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及其文化的影响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该栏目还专门创办了“2012民族季”系列节目,系统地介绍各地区各民族的舞蹈。文章对“2012民族季”的相关节目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电视媒体传播中的特点及优势,供未来的电视舞蹈栏目作策划、创作参考,更好地发挥舞蹈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际合同法统一化历程重要里程碑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及各国合同法冲突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我国加入WTO,该《通则》对我国立法以及外贸实务的影响也将越加明显,因此有必要研究《通则》的法律性质、效力及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对调节国际贸易关系的特别贡献。  相似文献   

8.
对于纸媒向微博平台转型发展而言,一个比较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获得受众的认同,增强自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和舆论引导力。本文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和《新闻晨报》官方微博进行基于框架理论的内容分析,得出两家微博的总体特征和成功经验,以期为更多纸媒在微博平台上更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回顾《新青年》杂志的办刊历程,结合其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新青年》的一卷一号至五卷五号,主要宣传民主主义启蒙思想,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第二阶段是指五卷五号至八卷一号,《新青年》逐步转向社会主义的宣传,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第三阶段是指1920年9月后,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挖掘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过程和《新青年》在各个阶段传播内容变化的历史经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先简评《鹿特丹规则》,得出《鹿特丹规则》是目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和国际海运新形势的法律层面的表现。接着探讨了在新形势下我国《海商法》面临着修改,《鹿特丹规则》的内容应该为《海商法》的修订所借鉴,并结合《鹿特丹规则》对高职大专院校《海商法》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想法、体会和建议,最后总结新形势下进行的《海商法》教学,可以培养实务型人才和为实现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中心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1.
高校女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力量,这个群体既有一般职业女性的职业/家务双重角色行为特征,又有高校教学与研究的职业时空行为特征.基于韩山师范学院女教师的调查数据,对不同学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位的女教师日常活动的时空行为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接近60%的女教师工作日的工作时间在301~480分钟之间,19%的女教师工作时间在480分钟以上.60%的女教师在工作日的家务时间超过60分钟.女教师休息日的家务时间大部分人在60~180分钟之间,最高达360分钟.教授在工作日的工作时间普遍高于480分钟,在休息日的平均工作时间也要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此外,女教师都有夜间工作的特点.总体上看,女教师休闲和娱乐时间较少,但是寒暑假期间女教师的活动空间范围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2.
冷漠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稳定的具有特质性的状态,虽然在现代社会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当下冷漠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上的蔓延,却与现代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冷漠现象,是一种深层情感消解的状态。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市场机制的不断发展,为冷漠的蔓延提供了结构背景。社会变迁的加速化,而适应文化没有跟上物质社会变迁的步伐,进一步导致了现代人的价值失落和自我丧失,反映在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上就是冷漠。现代性不但使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越来越远,也造成了人与自我的疏离。重拾自我,保持情感的本真性,也许能为化解冷漠的心态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3.
列斐伏尔是一位“广为人知”而“罕为人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与其他一些重要著作相比,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处于默默无闻状态。而实际上,本书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价值———因为它是列斐伏尔毕生惟一一卷将日常生活概念及其基本范畴进行专门而系统阐述的著作。《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抽象的哲学与艺术批判分析,第二卷则重新厘定了日常生活批判概念,建立了一整套批判现代性日常生活现实的哲学范畴体系与社会学方法,确立了日常生活作为“层次”或“平台”(level)而存在的理念,描绘了一幅与传统社会主义政治革命理想相区别的“瞬间的星丛”图景。  相似文献   

14.
“110”解决纠纷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纠纷解决的一种常规机制,这一日常纠纷的解决机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实质和功能是为了树立和扩展国家在民众中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中山日报》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们在内部确立了 39项管理制度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狠抓党风廉政 ,并且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方向  相似文献   

16.
知荣明耻重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仕杰 《理论前沿》2006,(13):37-38
就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发展史来看,任何一个重大理论的提出,总是要解决和回答社会发展和人们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也是这样。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深刻变化的转型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在这一大背景下,一方面,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要承认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已受到冲击;另一方面,面对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美丑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丧失荣辱观的行为已经影响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现实,我们不能…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的统一体.在日常生活中,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的活动和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日常生活世界的有机整体.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三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繁衍,这三种关系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 ,经常有人为自己的行为作一些似是而非的辩护 ,实际上是隐含着某种逻辑错误的诡辩。常见的诡辩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捏造论据和无效推理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中有些关于衣食住行的词汇已不再简单的停留在“什么指什么”的表意阶段,而是经过浓缩、提炼和升华,出现了意义的转变或延伸。这些生活词汇的语意扩延,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又使语言充满了趣味和幽默。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社会条件下的产物。目前中国学术界对这一课题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存在的合理性尚有质疑。从何种角度看待日常生活审美化,为其学理化的研究开辟道路,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存在的合理性进行阐释,能为人们更好地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