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党员》2006,(6):22-22
2月2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洋在渝中区南纪门劳务市场考察时指出,重庆是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开发经营好我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根本战略。劳务经济是我市第一大资源型产业。开发劳动力资源与开发自然资源同等重要;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大来源,输出劳务与输出产品同等重要;劳务经济是改变农村面貌的第一大途径,培育劳务市场与培育其他要素市场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指出,工业发展基础和条件较差的巫山等县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第一经济。汪洋书记在巫山调研时强调,对巫山等地处库区腹心、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十分脆弱的贫困县来说,把发展劳务经济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是有针对性的,也是十分紧迫的。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后,巫山迅速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着力营造劳务经济是巫山第一经济的发展环境,大力推动劳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曾贞 《当代党员》2007,(7):42-43
去年以来。市委书记汪洋在库区调研时,多次强调在工业发展基础条件较差的地方,要把劳动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劳务经济作为第一经济,劳务输出作为第一产业。有关区县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市劳务经济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最近,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劳务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劳务经济打造为农村“第一经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还下发了《关于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城乡统筹的意见》。本期特别组织了这3篇稿件,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湖南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据抽样调查测算,2003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者达1199.41万人。在外出劳务者中,到异地劳务的人数已达876.73万人,其中列外省的579.67万人.到外县的170.03万人,到外乡的127.03万人.分别占全部外出劳务人数的48.3%、14.2%、10.6%;在本地劳务的人数为323.04万人,占全部外出劳务人数的26.9%。2003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人数较上年增加68.04万人.增长6.0%。  相似文献   

5.
张岩  呼明伟 《奋斗》2007,(8):47-48
近几年来.西联乡不断强化主辅换位意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并通过实施劳务输出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劳务经济模式化工程,使1万多名农民放下手中的锄头飞出黑土地,走向增收致富的新生活。如今.劳务经济已成为该乡的一个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乡已转移劳动力11555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3%.年可实现劳动力转移收入1.2亿元,占全乡总收入的71%.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国有建筑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内部作业队伍的建设.而是主要依靠成建制的劳务队伍.企业技术工人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培训和合理使用.自有劳务队伍几乎丧失了独立发展的能力。从整体上看.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即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能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级技能人才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为了更好地说明国有建筑企业自有劳务队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对某单位600名作业层技术工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04,(11):1-1
劳务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逐步成长并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经济。它在解决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转变思想观念.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劳务经济在农民收入的构成中,已经占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市场经济有许多规则.其中最一般的规则有:产权问回地。简单讲,不管是生产资料,还是消费资料,在市场经济中.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归属。因为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产权明晰.这是交换经济的基础条件,是人们交换行为合法化、秩序化的保证。文月由自由化。就是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愿望实现不同使用价值的自由交换.企业可以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自由进行商贸活动。交易自由化,首先是参与交易的自愿原则。我愿意用我的商品或劳务与你的商品或劳务进行交换.而你也愿意用你的商品和劳务与我的商品、劳务进行交换,这时,交换才能…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有效增加收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湟中县农业人口达43万.其中剩余劳动力就达14万,要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就必须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入手,加快发展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10.
吴少雄 《揭阳论丛》2008,(2):48-49,55
发展劳务经济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民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人口大市农业大市揭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强势推进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我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必要性、可能性:阐明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必须继续解放思想,通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倡导劳动、创业光荣;强化职业技术培训;搭建劳务输出平台;鼓励民工回乡创业等新观念,新路经推进劳务经济跨域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市新揭阳奋斗目标作贡献。  相似文献   

11.
祖轩 《奋斗》2007,(9):52-52
绥化市每年有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80多万人,其中党员1万多名,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外出务工人员难组织、权利难维护、党员难管理的问题日渐突出,出现了一些党建工作空白点。为此.绥化市委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劳务经济产业链上,全市已建立劳务经济党支部(总支)301个,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05,(6):F004-F004
改革开放以来,海原县立足于十年九旱的县情实际,在抓好教育、种草养畜及特色经济等重点工作的同时.始终把劳务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社会就业的重中之重来抓.注重品牌劳务输出,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劳务产业已在全县形成共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突出实践特色.推动科学发展.是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循化县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紧围绕“立足特色,努力走出一条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之路”的活动载体,结合循化实际。做强农牧经济,做特工业经济。做活旅游经济,做大劳务经济,做好城镇建设,做优发展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讲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强调.要继续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海东是全省的农业、人口大区和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海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受人多地少、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工业总量偏小、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海东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民不富、区不强仍然是最大的区情。近年来.海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积极加大对劳务经济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比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钱从哪里来、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向哪里去的根本问题.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为我省东部经济综合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以来,化隆县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强化“化隆牛肉面”品牌意识,力争使劳务经济再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县共输出劳动力77995人次。实现劳务总收入16980万元,人均收入达2177,与去年同期相比,扩大输出7050人,增收5180万元。劳务收入中,从事餐饮业的拉面馆达7843家,人数达5.2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占劳务总收入的88.34%。  相似文献   

16.
把劳务经济当作我区的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劳务经济不仅要做大做强,而且要向产业化发展.发展劳务经济,要取消种种不合理限制,为农民进城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务人员素质;要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切实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重庆极不寻常的一年,全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面对自然灾害,全市人民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取得了抗旱救灾的全面胜利,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增长。粮食虽然减产,但农民却仍保持增收,这主要得益于全市劳务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们将劳务经济作为“第一资源型经济”着力培育,劳务产业不断壮大,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劳务产业是中部干旱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更是大旱之年农民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近年来,同心县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明确提出将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健全机构、整合资源、强化培训、打造品牌,一大批劳务经纪人异军突起,带动了全县劳务产业大军异地创收,使劳务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唐福敬 《当代贵州》2007,(10):19-23
1987年2月,正安县组织300名女青年到广东省番禺县从事劳务,这是贵州第一次有组织地向外省输出劳务,开创了我省有领导、有规模、有组织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富余劳动力的先河,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可是,就在这年的4月底,由于思想观念、劳动保障等方面的原因,有近200人返乡。1987年5月23日,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省劳动局上报的《情况反映》上,就正安县有组织劳务输出探索实践中出现的暂时困难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劳务经济的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劳务输转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此项工作的逐步深入,如何实现劳务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结合酒泉市的实际,要实现劳务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必须抓好七个结合。一要自谋输转和有组织输转相结合,以组织输转为主。从输转方式上来说,要继续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在积极推动自找门路、投亲靠友、就近进厂等自谋输转的同时,加强有组织输转的力度。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建立稳固的劳务基地,同投资到位、技术先进、待遇较高、管理规范的企业建立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