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2016,(11)
正对于新一代潜艇,澳大利亚前任总理阿博特重视性能,这正是日本优势所在。而特恩布尔上台之后,更加看中此次潜艇建造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为澳大利亚创造就业机会。4月26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宣布,法国击败日本和德国,赢得澳海军12艘潜艇采购大单。根据协议,法国将以"梭子鱼级"潜艇为基础,建造12艘排水量为4500吨的常规动力潜艇。日法德三国参与了这项总交易额高达500亿澳元、堪称澳大利亚史上最大规模的军工招标。尽管在结果出台之前,已有多家媒体提前披露日本处于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3月29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外长毕晓普及国库部长霍基联合对外宣布澳大利亚将签署有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的谅解备忘录,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作为亚太地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发达国家,同时兼具美国重要盟友的身份,澳大利亚是否能够加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亚投行"一直备受瞩  相似文献   

3.
颜谋锋 《当代世界》2013,(10):53-55
2013年9月7日,澳大利亚举行第44届联邦议会选举,反对党联盟党(自由党—国家党联盟)赢得众议院150个议席中的90席,时隔六年后再次执政。9月18日,自由党领袖阿博特宣誓就任澳大利亚第28任总理,国家党领袖特拉斯任副总理,自由党副领袖毕晓普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首位女外长。原工党领袖、政府总理陆克文于大选当晚承认败选,辞去党领袖职务。此次大选为澳大利亚近年来选情最激烈的一次。工党缘何遭遇惨败,阿博特政府将实行怎样的内外政策,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陈健 《当代世界》2013,(12):67-69
2013年11月13日晚,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宣誓就任澳新一届联邦众议员的第二天,向议会发表动情的告别演说,以"是时候回报家人"为由,宣布辞去众议员席位,退出澳政坛。陆克文在演说中回顾了其从政经历,表示将花更多时间陪家人,日后可能从事慈善、国际组织、促进中国与西方沟通等工作。他预祝阿博特总理领导的联盟党(自由党—国家党联盟)新政府执政顺利,表示坚信工党新领袖肖顿将带领该党推进改革、重掌政权。  相似文献   

5.
赵博渊 《南风窗》2007,(7):11-11
3月13日,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在东京与安倍晋三首相签署《日澳安保宣言》。该宣言对于日本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多了个战略伙伴,还标志着日本在战后60年重返太平洋,更堪称战后日本外交走向自主与成熟的里程碑。对澳大利亚而言,由于中国是其北部经济复苏的最大外因,一碗水端平中日两头是其最稳妥的外交路线,所以它再三强调日澳安保不针对中国。至于与日本建立准同盟关系的动力,则可视为美澳、美日双同盟的自然衍生。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4,(13)
<正>在6月11日的防长和外长"2+2会议"上,澳大利亚与日本达成共同研发防卫装备的协议。该协议被认为将为日本向澳出售潜艇技术铺平道路,从而为日本实质性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打开方便之门。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澳总理阿博特为何在中日对抗升级时大幅提升对日防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伟 《当代世界》2008,(6):16-18
2008年5月,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不久,梅德韦杰夫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并将于6月初访问德国,这是一幅经过精心选择的外交路线图。按照俄罗斯的外交传统,国家元首的首次出访务必圆满顺利,因此一般首选关系较好的国家,而出访路线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外交优先方向。梅德韦杰夫通过首访明确表达了对普京外交政策的继承和延续:独联体是俄罗斯外交的最优先方向;亚洲合作需要加强,中俄战略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深化;俄欧关系亟待改善。它表明俄罗斯将在东西方之间采取更加平衡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温家宝总理即将赴欧展开"信心之旅"行程的1月22日,英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份战略文件,指出发展对华全面关系将是英政府今后数年外交工作的"重大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9.
王毅 《当代世界》2013,(6):49-51
法国总统奥朗德执政一年来,展现出与前任总统萨科齐不同的外交风格和政策,在低调中积极进取,在聆听中更趋务实,在合作中寻求独立。奥朗德提出"战略经济伙伴""、经济外交"等新理念,出访了欧非亚美  相似文献   

10.
雷墨 《南风窗》2014,(13):21-21
在6月11日的防长和外长“2+2会议”上.澳大利亚与日本达成共同研发防卫装备的协议。该协议被认为将为日本向澳出售潜艇技术铺平道路,从而为日本实质性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打开方便之门。但更值得关注的足,澳总理阿博特为何在中日对抗升级时大幅提升对日防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0,(13)
<正>6月4~6日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九届亚洲安全会议,是韩国总统李明博争取与会的另外27国外交与安全决策官员支持将"天安舰"事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的国际场所,而稍后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三次首脑峰会,则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寻求与会的9国领导人支持对以色列5月31日武力截停赴加沙国际救援船事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日本外交的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世纪后期以来,日本经历了四次外交抉择,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欧美和亚洲,曾采纳"脱亚入欧"、"脱亚入美"、"入美入亚"、"挟美制亚"等理念,实现军事崛起和经济崛起,并开始走向新的政治崛起。如今,日本正面临第五次外交抉择。如何为21世纪的对美、对亚外交定位,特别是如何为对美、对华外交定位,是日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赵博渊 《南风窗》2008,(2):82-83
福田说:"两国不应只埋头于狭义的日中关系的议题之中,还应把目光扩展到两国关系的彼岸。"这显示他在继承安倍"战略互惠"说的同时,尝试把中国带入一个属于"亚洲外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与东盟的交往中一贯遵循"双赢原则"。在美国的战略行动变得越来越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今天,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战略使其在几乎所有的地区事务中都处于核心地位。国外媒体指出,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战略和不断巩固硬实力的做法正在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和影响力。如果美国不制定一项将经济、外交和军事因素都考虑在内的全面战略,就有可能因中国的外交策略而失去在亚洲的战略和外交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南太平洋地区逐渐凸显出其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地缘战略价值。首脑外交是重要的外交形式之一,透过首脑外交可以看出,在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交往过程中,以下四条路径已成为优先选择:第一,重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支点作用,不断推进中澳、中新双方关系迈上新台阶;第二,秉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全面塑造与南太平洋建交岛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寻求建立广泛的"朋友圈";第三,以经贸合作促进战略合作,构建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共同体";第四,不断拓展首脑外交多样性与灵活性,提高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通过"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相互依赖",利用"战略支点",建立广泛"朋友圈",拓展首脑外交多样性与灵活性无疑是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现实而重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1月20日布什作为美国第41届总统进入白宫,美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美国外交动向如何为世人所普遍关注。笔者认为,布什面临着比里根更为复杂的环境和有限的资源与力量,他将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在继续其前任的外交政策时作出某些调整。一什么是里根政府的外交遗产,如何评价,美国亦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里根从重振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在经历一场具有世纪性意义的经济权势转移的同时,各自都通过在亚洲建立各种联盟和加入贸易集团而实施着自身的再平衡战略。但不同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轨迹和战略目标使得中美这两个大国在亚洲的再平衡方式截然不同:美国加强了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合作,而中国继续深化国内改革并在东南亚和南亚实施再平衡战略。需要指出的是,对新型"欧亚挑战者"的担忧已经过时。尽管中美都试图在亚洲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贸易和投资集团,但建构新型大国关系在中国和美国都既有其国内动力,也有其国际动力。中美两国的政策方法表面上看是相互排斥的,美国政策大致是归纳式的,而中国的政策则总体是演绎式的,但两者在某些领域的确存在交集。为了务实地发展两国关系,中美必须学会在某些领域携手合作,虽然在另外一些领域可能是竞争对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构需要创新、务实、有力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日印关系持续升温,政治、安全、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迅速发展。"印太"概念是在中国与亚洲双重崛起和世界政治经济中心东移的大潮中,日印双方战略协调与融合的产物,也是这两个亚洲大国对变动的国际权势格局重估的结果。"印太"战略代表了未来一段时期日印两国的外交倾向和政策选择,但日印在国际政治中的立场差异、"印太"战略自身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因素将对日印关系进一步发展构成制约。  相似文献   

19.
<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世纪中国党和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外交方面,领事保护工作由于其为普通民众服务的性质,成为落实"执政为民"、"外交为民"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部分谈及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绩时,将"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而自十八大以来,"外交为民"的理念与实践已经有了新发展。"外交为民"理念高度的提升"外交为民"携手"中国梦",中  相似文献   

20.
中印经济合作新篇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8年拉·甘地总理访华全面改善中印关系以来,两国高层互访不断,促进了经济合作的发展。2003年6月23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中国总理温家宝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奠定了长期互利合作的基础。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两国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双方致力于在广泛领域开展目标明确的合作互动。特别是2008年1月13—15日曼·辛格总理访华,成果丰硕,内容充实,成绩显著,揭开了中印合作的新篇章。他在与温总理会谈时说,印度把与中国发展“互利合作关系”列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在双方签署的11项协定中,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协定占一半,涉及地质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