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罪犯过度维权的前瞻性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的权利保障,随着监狱依法治监的推进,日益受到重视与保护。罪犯的维权意识得到了加强。但是在监狱的实际执法过程中,罪犯过度维权的意识与行为也应运而生。罪犯的过度维权虽不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但这种过度维权的行为却影响到监狱的公正执法,并成为民警执法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因此作些前瞻性的探讨,对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是有助的。  相似文献   

2.
洪炎江在广东监狱学会会刊《南奥监狱》2005年3月30日总第6期上撰文《公正执法:监狱工作的灵魂》说,“公开”是监狱工作法制化的关键环节。而狱务公开是公正执法主题中的应有之义。推行狱务公开不是监狱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罪犯的恩赐。而是实现监狱公正执法的客观要求。对于尊重和满足罪犯的知情权,消除罪犯及其亲属对监狱执法的偏见和抵触情绪,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社会各界了解和监督监狱执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徐伟 《法制与社会》2010,(15):67-68
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为监狱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加大了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风险。罪犯维权意识不断高涨,对民警执法活动质疑的意识非常强烈,一旦民警的执法活动与其认为的抽象标准不符,罪犯便采取各种方式对抗民警执法;罪犯亲属对监狱整个执法环节一知半解,偏见颇多,使得民警强烈地感受到了执法风险不断加大。必须完善法律规定,加强民警能力建设,加大对罪犯的管理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4.
陈士彬 《中国司法》2002,(10):19-20
现代社会,信息时代,监狱不再神秘莫测,大墙内外交往频繁。人们对一般服刑罪犯的改造生活以及亲属探监、会见均有大致的了解。但是,由于外籍罪犯的亲属大多居住海外,远隔重洋,来往困难,那么,谁来探望、会见外籍罪犯呢?美、韩等国规定,这些国家的驻华领事馆,每隔3个月,要派员前往监狱探视该国籍罪犯1次。5月22日下午,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员前往江苏省唯一关押外籍罪犯的监狱———南京监狱探视服刑罪犯。因工作关系,笔者亲眼目睹了洋“亲属”探监全过程。中国名分别叫做卢安卓和薄淘敏的这两位女士,是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相似文献   

5.
保外就医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罪犯和罪犯亲属关心的热点,也是监狱执法的重点。为了有效地保证保外就医工作依法规范运行,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坚持横向集体研究,  相似文献   

6.
监狱生产的目的是为罪犯改造服务。组织监狱生产应当是政府行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活动和企业行为。因此,监狱生产的定位,必须紧紧围绕其本质属性和特点,从惩罚罪犯、改造罪犯、保护罪犯合法权益的总体目标出发,弱化和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回归和强化其劳动改造功能,其管理体制应实行政府主导下的计划经济。为此,应重构其管理模式,并逐步调整监狱企业生产结构,努力促进监狱职能单一化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06,(1):108-108
64罪犯会见的有关规定问:我的一个亲戚最近被判刑投送监狱改造,请问,我们作为他的亲戚是否可以去监狱看望他,有什么具体规定?(山西梁启东)答: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这是罪犯的一项法定权利;同样,罪犯的亲属、监护人也可以按规定去监狱探视罪犯(即通常所讲的“探监”)。会见是罪犯维系自己与家庭关系的重要渠道,也是亲属、监护人了解罪犯改造情况并对其进行规劝、帮教的重要途径。《监狱法》第48条规定:“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这里所指的“规定”,是指监狱和监狱管理机关为保证罪犯…  相似文献   

8.
依法有效保护在押罪犯的合法权益是现代监狱制度的必然要求。有效保护罪犯合法权益不仅有利于监狱改造秩序的稳定,有利于调动罪犯改造的积极性,而且是监狱工作法制化、刑罚制度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监狱对罪犯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有效保护罪犯合法权益,必须以健全的法律制度做依据,以此作为法律保障。树立科学的监狱刑罚理念是监狱有效保护罪犯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体现深层的人文关怀是保护和实现罪犯根本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罪犯过当维权是监狱工作发展中遇到的棘手难题。对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执法质量、稳定监管秩序、捍卫法制权威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挑战。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完善行刑体系、规范执法行为、构筑救济机制,以法制理念、策略应对罪犯过当维权,促进监狱工作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务必高度重视并加强之。  相似文献   

11.
确保监狱安全是监狱管理的首要任务,对有异常行为的罪犯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防止监狱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异常行为罪犯的控制有多种方法,其中行为控制是狱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行为控制方法主要有限制行为法、小组控制法、互监组控制法等十种方法。同时,要注意对异常行为罪犯既要进行行为控制,也要进行心理、制度等方面的控制,要发挥监狱管理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2.
罪犯权利意识的觉醒是罪犯过度维权形成的现实基础、内在动力,刑事执行法律体系的概括性、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罪犯权利义务状态失衡是罪犯过度维形成的最根本原因。面对罪犯维权过度,监狱人民警察应积极运用警察抗辩权。  相似文献   

13.
监狱在分析罪犯权利保障与执行刑罚现状的同时,还应该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罪犯维权之课不可缺,只有善意加上法制,才是罪犯实现权利的根本保障。监狱执行刑罚必须符合社会预期,追求依法惩罚罪犯与保障罪犯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要做到“三个坚决杜绝”.也就是坚决杜绝打骂、体罚、污辱、虐待罪犯和劳教人员的现象,坚决杜绝罪犯劳教人员超时超体力劳动现象,坚决杜绝监狱劳教所乱收费现象.这“三个坚决杜绝”.着眼于进一步端正监狱劳教执法的指导思想.着眼于更好地维护罪犯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着眼于更加规范监狱劳教所的管理.维护监狱劳教机关的执法形象。  相似文献   

15.
监狱民警的权利主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过。在和谐社会视野中,不仅要关注罪犯的权利,也要关注监狱民警的权利。监狱民警的权利保障机制必须从思想认识、法律法规、行政组织、环境装备、维权途径等方面构建完善。惟其如此,才能保证监狱民警依法履行权力,维护监狱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罪犯心理发生了以下新变化:囚犯意识弱化,公民意识强化;缺乏社会责任感,利己主义突出;内心封闭,防范意识强;自卑和自负心理交织,难改性增强;精神需求增强,维权意识强烈。其应对策略是: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必须务虚和务实并举,思想教育和心理矫治并重,转变监狱警察的教育观念,注意维护罪犯的合法权益,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教育改造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地监狱在罪犯管理中贯彻人道主义精神缺乏适用全国的统一规范,客观上造成了各自为战、各行其是的局面。为此,司法部应尽快出台一个明确的、便于操作的规范,提高我国保护罪犯人权的水平一建议各级人大或检察部门建立弱者保护中心,广泛宣传罪犯人身保护、人权保障、人文关怀的意义,组织更多的社会团体和公民参与罪犯帮教工作。监狱要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快布局的调整,为保护罪犯的合法权益创造物质条件;加强监狱警察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实行监狱人道主义准备条件;将狱务公开落到实处,为保障罪犯权利提供程序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监狱对罪犯适用行政处罚应当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监狱行政处罚形式宜确定为警告,禁闭,罚款,没收非法财物,贵令赔偿或者科以某种作为的义务。监狱对罪犯适用行政处罚也应依据行政处罚的法定程序,以保障罪犯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罪犯权利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法治是国家法治的重要标志,罪犯权利保障是监狱法治的重要标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布,罪犯的法定权利进一步从法律层面确立。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依法治监进程的加快,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进一步觉醒,罪犯维权已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正当罪犯维权活动健康发展时,两种倾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就是权利的过度维护和权利的保障不力问题摆在监狱工作者面前。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罪犯权利观的均衡理论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维权”是社会上的流行语,但它似乎很难跃进大墙内四角的天空,而在南京女子监狱,维权竟也被披上了“流行色”。在改造罪犯的过程中,监狱女民警用辛勤的劳动、汗水与智慧,努力去维护每一名在押女犯的合法权益,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