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文精神与西方法治传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方法治 ,无论是理念还是制度 ,都源于人们对人生意义、价值的认知和关怀。古典的法治理念和学说脱胎于希腊时期人文思想的襁褓。而近代法治的生成又得力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的张扬。人文精神的理性追求奠定了近代法治主义的思想基础 ;人文精神对人的深切关怀唤起了人们的法律信仰 ;人文精神内在的自由平等精神锁定了西方法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西方人文精神对于中国法治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国应博采众长,依据中国国情移植国外先进的法律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弘扬法治的人文精神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趋势,寄托着公民和整个社会的希望。人文精神是当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内涵,是法治建设的根本方向和价值追求,其彰显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法治的人文精神要求法治必须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的法治才是真正的法治,才能赢得民心,也才是符合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阐述了西方人文精神中的人文精神。分析指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缺少西方市民社会的基础,并以此为契机指出了中国法治建设之不足及今后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先简单阐述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而后分析西方人文精神对西方法治文明的深刻影响。发现这种影响对架构和推进我国法治之路不乏启示。接着对我国当下法治建设状况进行讨论,进而提出我国法治建设应该参照西方人文精神的意见,同时对参照的方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罗马人的最大成就,无论就其本身的固有价值,还是就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而论,无疑是他们的法律。然而在很大程度上讲,罗马法是罗马法学家的理念或思想铸就的。在创立和完善罗马法的过程中,罗马法学家最早赋予法律以权利的正式含义,把法律看成确认和捏卫权利的规则。同时,把蕴涵在自然法中的自由、平等理念转化为实在法的原则。正是罗马法学家这些朴素的法的理念的表达,揭示出了法治的核心要素,从而奠定了古罗马在西方法治思想史上的卓越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对话体的形式阐释了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指出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主要方向:论述了宪法在法治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当代中国法治的关键在于宪政体制的建构和发展,因而有必要激活宪法,使之成为具有可诉性的活法,以捍卫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通过司法审查制度的建构,确保法律的合宪性。本文还论述了分权制衡制度对于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性,阐述了言论自由在现代法治中的独特功能,并针对中国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是法律的本质归属和精神家园、是维系法律信仰的动力支撑、也是法治国家的终极价值追求。法律人文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建构是立足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高度。法治国家的实质标准在于人民大众是否形成了对法律的虔诚信仰和浓厚的人文精神,法律的信仰成为推行法治的动力支撑。而法律信仰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文精神的兴起。因此,建构法律的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当代中国建构法律人文精神,我们要注重本土文化精神,反对完全西化;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反对急功近利的法治热情。  相似文献   

9.
李寿初 《法学杂志》2004,25(4):23-25
法治就是法律的统治,包含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在形式上法治要求法律在一国内具有至高地位,大家对此并无争议。如何在立法和法律实施中处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是法治的实质也是人们对法治的争议根源。本文分析了西方“以权利为本”和“以权力为本”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法治理论及其实践,指出“以权利为本”的法治及其实践是西方的主流,由于其具有合理性,它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民主法治秩序的建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在形式上同样要求法律的至高地位,在实质上是“以权利为本”,因此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借鉴西方法治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与人治是根本对立的社会组织结构形式,权利本位是人们重塑现代法律观念的要求,其取向是健全法制和发展法治的途径,是法治国家的明显特征。在当代我国,强调权利本位的,符合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也是法治国家民主政治的本质体现,有利于法治国家公民意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12.
有法理学家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的精神可概括为:权利本位与人文精神的统合,契约自由与宏观调控的统合,公平与效率的统合,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统合。本文拟从法学中权利本位和人文精神的概念、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简要阐述作者对法的权利本位和人文精神的几点理解。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民主法治置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首位,对于深入理解和谐社会的涵义,正确处理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春福等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12月版《自由·权利与法治》一书近日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基于中国全面进入法治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以自由看待权利、以权利看待法治,确定了以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权  相似文献   

15.
戴雪的法治观内含行政自由裁量权与法治的关系这一论题,后来历经詹宁斯、哈耶克、韦德的批判与承继,强调法治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而不是否定行政自由裁量权,已成为共识,由此展示出对戴雪法治观的发展。但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如何在行政效率与法的正义之间实现最佳的平衡则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冬妮 《法制与社会》2013,(33):203-205
罪犯权利的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监狱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骞,更是衡量监狱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着重论述保障罪犯权利对于监狱法治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而从更新观念、构建法律体系、提高干警素质、完善配套措施等多方面提出保障罪犯权利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任何制定的法律都存在一个执行问题,而在执行过程中,就不可能避免自由裁量的伴生。法治的实现、法的运行及其中包含的自由裁量是同一过程。事实上,不包含执法者自由裁量的个案是很少的。所以,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原则与自由裁量的关系,不仅是一个理论分析,更是一个法律实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洪岩 《北方法学》2010,4(5):132-145
作为俄罗斯法治国家社会公民性型塑和公民权保障的重要表达形式以及俄罗斯公民与国家之间独特的直接对话方式的公民参与,正逐渐成为俄罗斯社会与国家二元互动关系中的平衡支点。公民参与的权利观在俄罗斯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孕育和培养,并在俄罗斯现代社会公民参与的理论与实践中得以彰显。公民对国家治理的有序参与有力地推动了俄罗斯法治国家发展的进程和俄罗斯市民社会的发展与独立。公民参与正在成为俄罗斯维护公民权利及利益诉求、纠正公权力偏差、消除和预防违法行为以及预防腐败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在俄罗斯政府、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和谐互动过程中,公民不再是传统选择代议人的投票者以及公共服务与产品的消极消费者,正在逐渐成为自身利益表达、影响公共政策的有生力量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共管理者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9.
法治动态     
《中国审判》2009,(12):73-73
1031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北京闭会,会议表决通过了驻外外交人员法。这部法律明确了驻外外交人员的职责、条件、义务和权利,规定了职务和衔级、派遣、召回和调回制度、并明确了配偶和子女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20.
法治作为一种生成中的生存方式,内涵了人的自由理想。自由精神是法治产生的动力,法律是自由现实化的基本途径,自由权利是法治的核心内容。文章首先论述了法治和自由的关联性,接着从历史角度论述马克思主义法治观。最后指出对中国而言,依存于传统文化的现代法治,是其法治之路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