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博采专递     
1950年隆冬,韶山乡的土地改革已到了划分成分的阶段,应该给毛泽东同志家划什么成分呢?当时负责土改的农会主席兼乡长寅秋同志犯了难。按原有财产,应划富农;但是把革命领袖的家庭划成富农成分,又于心不安。 寅秋想来想去,主意已定。他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家乡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您的亲切关怀下,土改现已进入划分成分,分田的阶段了。您老是知道的,  相似文献   

2.
文萃苑     
《先锋队》1998,(8)
文萃苑毛泽东为自己定成份毛泽东主席的家庭成份应该怎么划?为这件事,1950年冬确把韶山乡负责土改的农会主席兼乡长寅秋难坏了。按原有财产,应该划富农。可是,一个革命领袖的家庭成份能划为富农吗?寅秋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执笔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说韶山正在进...  相似文献   

3.
1950年冬天,韶山乡的土改已到了划分阶级成分的阶段,应该给毛泽东家划什么成分呢?当时负责土改的农会主席张寅秋很为难.按原有财产,应划富农;把富农成分划给革命领袖的家庭,于心不安.  相似文献   

4.
高菊村  苏小波  谭意 《湘潮》2013,(12):38-41
2012年12月,中央有关部门一老领导给我(高菊村)打电话,说他看到有关韶山的一个电视片,其中有人说,在韶山土地改革中,围绕给毛泽东家庭划阶级成分,“争议不休”,贫农、中农、富裕中农、富农,都有人提到,还有人提出要“划地主”,“只因毛泽东是党的领袖、政府主席才未划成”。他问我,毛泽东家庭在土改前3年的经济和土改划成分情况到底如何?我说,我们也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5.
“圈阅”是毛泽东生前阅文经常使用的方法。在中国共产党内,首创“圈阅”的是毛泽东“五大秘书”之一的叶子龙。 1948年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随即发往全国。3月的一天,毛泽东突然问起东北方面调查土改和讨论规定的材料来了没有。担任秘书的胡乔木回答说早就来了。毛泽东追问道:“来了为什么不及时送给我看?”  相似文献   

6.
正抗战结束后,阶级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许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迫切要求解决土地问题。这样,土改中如何对待新富农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任弼时经过再三考虑,在1947年11月12日给毛泽东的信中首次提出关于新富农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在政治上应将新富农区别于地主和旧富农,不应剥夺其政治权利。同时,他对剥夺新富农的经济权利也提出意见,指出:"新式富农的土地和  相似文献   

7.
立身靠什么     
春节前,一位青年同志悄悄问一位老同志:“过节一定要给单位领导送礼吗?”老同志一怔:“嗯?我工作几十年,从没给哪位领导送过礼!”青年同志纳闷:“您真不知道?咱单位有些人每年春节都给领导送礼。”老同志摇摇头。青年同志半开玩笑地说:“怪不得您的仕途不够顺呢!”他告诉老同志:自己心里很矛盾,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青年,本不该沾那些庸俗的事,可又怕领导在乎,日后真给“小鞋”穿。还说,我就是想在30岁前把基础打好,也叫立身吧。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富农政策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整。华北、河南部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只征收了富农的出租土地,没有动富农的自耕自营部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斗争,减轻了地主、富农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是大规模新区土改的过渡步骤。这两个方面的初步调整为大规模新区土改中的保存富农经济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950年,为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新区土改中的新问题,毛泽东广泛听取党内外同志的意见. 3月12日,毛泽东曾致电邓子恢(中南局)、彭德怀(西北局)、邓小平(西南局),内称:"关于暂时不动富农的问题,去年11月政治局会议中,我曾提出过,惟未作详细的分析和未作出决定,现在已到需要作决定的时机了.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中,"新"阶级成分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特征。这些"新"成分主要包括新富农和新中农。相对于旧成分而言,"新"成分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经济涵义和更多的政治涵义,因此得到了政治上的不同待遇。"新"阶级成分的认定和对待,反映了土改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处理老区土改问题上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8,(7):60-64
1940年秋的一个上午,延安马列学院专门派4名同志到杨家岭接毛泽东同志来作报告。当他们走到延水河桥头时,正好碰上迎面走来的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打量了来接他的4个人,严肃认真地说:“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才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不要接接送送。  相似文献   

12.
1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来到闽西。在龙岩立足后,闽西特委书记邓予恢向毛泽东介绍了自己创造的土改分田的办法和经验:分田以乡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抽多补少,然后按人口平均分配…… 毛泽东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会心地点头微笑,说:“好!你们的做法比井冈山高明多了,有发展!现在闽西局面大体稳定,当前我们的主要工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病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种病害。解放前的40年间,江西因血吸虫病猖獗而毁灭的村庄达1300多个,死亡30余万人。解放后,处于重疫区的人民,喜愁交加:喜的是翻身得了解放,愁的是“鼓胀病缠身,有田无力耕”。毛泽东在杭州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1955年秋,全国正处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毛泽东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农民生活的真实情况,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11月24日上午9时20分,毛泽东的专列驶进了江西向西火车站。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书记邵式平、方志纯、刘俊秀和6位…  相似文献   

14.
1948年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随即发往全国。中央要求各地认真讨论并将意见迅速汇报中央。此后,毛泽东就等候关注着各地的反映。3月的一天,毛泽东突然问起东北方面调查土改和讨论规定的材料来了没有。担任秘书的胡乔木告诉他说早就来了。毛泽东追问道:“来了为什么不及时送给我看?”叶子龙说:“大概还没有来呢!”可胡乔木说清楚地记得电文已经来了。叶子龙连忙去找,结果从文件堆里翻了出来。他见电文上画了许多钩,因为当时领导人阅看电报、文件后,就在头一页上画上…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1937年访问延安时,在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中曾经问道:“国民党方面认为,你们的周兴是中共的特务头子,您以为如何?”毛泽东回答说:“我以为周兴是无产阶级的宝剑!”1962年,毛泽东又在“七干人大会”上风趣地说:“唐朝有个周兴,是酷吏,残害百姓。我们的周兴是保卫人民的。”  相似文献   

16.
老友曾言,昔日担任教师职称高评委时,一本校女教师上门打听:“这次评审,您是否投了我的票?”愧然答曰:“末”。女教师愤然出。隔数日,偶遇该女教师,则曰:“多谢坦言相告。也曾拜访其他几评委,皆言投我一票,而实际评审我仅得一票。到此真知您老诚实君子也!”能担当职称高评委,无疑都是聪明人,都懂趋利避害。告知“投了你一票”的几位或许其中真有一人,但剩下的是在  相似文献   

17.
苏峰 《北京党史》2009,(2):31-38
一、实事求是的突出楷模 韩伯平:1947年,晋察冀土改初期,阜平有些村、镇在斗争地主时,发生了打死地主的事件。然而刘仁的驻地桑园村却没有打死的事情。当时也斗地主,挖浮财,在斗争中,有些人喊着:“打死他!打死他!”刘仁同志就把几个积极分子叫到他的屋里,问:“你们知道打死人就活不了了吗?”他们答:“知道”。  相似文献   

18.
北京 《党史纵览》2008,(1):17-20
您一定还记得开国大典上那令人难忘的一幕吧: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那么,您还记得当时天安门城楼上挂的毛主席画像是什么样子吗?您知道这幅画像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87岁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周令钊。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邓小平与新解放区土地政策的形成郭晓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解放区的土地政策经过两次重大调整,这就是从照搬老区的一次平分,到分阶段、分地区进行土改,再到停止土改,实行双减。毛泽东、邓小平分别作为党的领袖和新区工作的直接领导人,实事求是,一...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历来提倡并身体力行的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竟然一度受到少数人的质疑和“批判”。有的人质问道:“世界上哪有大公无私的人?”毛泽东同志当年似乎预见到会有这种责难,他举例说,列宁就是一个只讲工作、不计报酬的大公无私的人。其实,除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之外,无数革命先烈、大批英雄模范,也是大公无私的人。毛泽东同志推崇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周恩来同志推崇雷锋同志“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这些先进人物的崇高思想和品德,教育和影响了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