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虹 《法国研究》2001,(2):44-53
自二十世纪末,任何一个文学理论在研究文本文学性时都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文学性在那里,怎么科学地对它进行衡量.无论是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是阐释学理论,还是接受主义……,每个学派都不同程度地对这个问题作出过决定性的贡献,但文学作为人文科学的科学性,还有待于新世纪的学者们在融会各种理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自二十世纪末 ,任何一个文学理论在研究文本文学性时都遇到了一个难题 ,那就是文学性在那里 ,怎么科学地对它进行衡量。无论是结构主义、解构主义 ,是阐释学理论 ,还是接受主义…… ,每个学派都不同程度地对这个问题作出过决定性的贡献 ,但文学作为人文科学的科学性 ,还有待于新世纪的学者们在融会各种理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结构主义时期的罗兰·巴尔特,尽管并没有对"文学性"问题进行专门探究,但在其"文学科学"理论中表明,文学符号是一种含蓄意指符号,"文学性"与变"直接意指"为"含蓄意指"的"新颖性"有关,"象征性符号系统的结构"正接近于他对当代西方文学的认识以及心中所构想的新颖的"文学性"。作为试图建立批评科学的"批评家",他认为"文学性"问题只能在符号学领域才可能被提出和解决,而要理解文学就必须"走出文学"。通过互文、延宕和读者漫游,"文本"概念逐渐取代"作品"概念,文本变成了泛化的、平面的、没有结构、没有中心的文本,"文学性"问题被更加开放的"文本性"问题所取代。"走出文学"是超越结构主义走向后结构主义的时代要求和历史必然,它使我们对"文学"和"文学性"的理解更为开放,但同时也潜藏着消解文学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发展型国家理论研究的进展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型国家理论是东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以来,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该理论强调,二战后日本、台湾、韩国和新加坡等东亚国家或地区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奇迹,关键在于以经济发展为优先目标的国家对经济进行了干预.相对于新古典主义思路,该理论更客观真实地解释了东亚奇迹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南朝齐梁之际惠皎的《高僧传》较之早出的僧祐《出三藏记集》在取材上多有借鉴,但在叙述方法上却大有不同.在《高僧传》代表性篇目《鸠罗摩什传》中,惠皎记述了更多人物,借助人物间的对话、矛盾与冲突,展现了鸠罗摩什从小乘到大乘转变的心路历程,再现了当时佛门内部不同思想交锋的情况.惠皎改变了早期僧传作品倚重史料收集,不重细节刻画的倾向.《高僧传》的记述,不仅在篇幅字数上有大量的增加,为高僧形象的"立体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且《高僧传》的文本在注重史料的同时,更具文学性.这种文学性的手法,并不是完全的故事虚构,而是通过冲突性的情节,对手形象的塑造,着力再现高僧的"精神本真",呈现时代的"内在精神".惠皎自如地穿梭在文学与史学之间,一方面更好地贯彻作者弘法传教的著述意图,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虚构,更加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佛教内部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慧皎突破了传统高僧传记的撰写观念,运用"出文入史"手法,着力探寻历史人物与时代思想背后之"真实",对后世高僧传记的撰写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新的叙述方式,受到了中国传统"纪传体"史学观念与创作手法的影响,亦是佛教传记文学中国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李伟 《德国研究》2003,18(3):34-40
无权处分是民法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建立在物权行为理论上的德国无权处分制度和善意占有、不当得利、不动产登记等制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全文以无权处分为出发点,探究了德国无权处分和上述制度的内在联系,并结合我国民法理论,分析论述了物权行为理论对交易安全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变化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东盟各国是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投资地,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对外投资战略的变化和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在规模、国别格局、行业特征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主要探讨这些变化并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政治认同的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素华 《当代亚太》2005,(12):15-22
本文首先评述了各种关于认同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认同的涵义和特征.然后对比分析各种政治认同理论,并提出了本文对政治认同的概念界定:公民对某种政治权力的认同,即公民对某种政治权力的承认、赞同和同意,并且自觉地以该政治权力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政治认同主要是指一个稳定政治体系即一个国家执政的政治权力如何获得所需要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交际既是人际间相互交往的主观需求,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鉴于人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传统和文化环境中,所以交际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因此我们说,人类的交际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客观地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本文通过对中国自由市场店主与消费者间的商务对话,分析研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在双方谈话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理念和会话特点.  相似文献   

10.
韦宗友 《美国研究》2002,16(4):133-141
人类渴求和平,而战争却一再发生.战争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这历来是史学家、政治理论家以及国际关系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美国青年学者、弗吉尼亚大学政府和外交事务系副教授戴尔·科普兰(Dale C.Copeland)独辟蹊径,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战争的起源进行了诠释.在他的新著《大战的起源》中,他对关于战争起源的三种流行的现实主义观点进行了剖析和批评,指出了每一种观点的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动态差异理论(Dynamic differentials theory).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详细解读,他认为,关于国家间权力的动态差异理论对大战的起源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时间是小说叙事技巧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文学评论家和语言学家都重视叙事时间。在莫里亚克《蝮蛇结》中,我们认为时间不仅是叙事技巧,更是构成情节的手段。本文旨在通过本维尼斯特、热奈特及利科等人关于叙事时间的理论对莫里亚克《蝮蛇结》中的时间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理论做出补充。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传统的安全威胁与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非传统威胁的影响日益上升;相应地,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非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难决高下,非传统理论似将占据上风.根据近十年来的国际大事进行检测,也许可以较客观地评判以"文明冲突论"为代表的非传统理论的现实有效程度,也许还可以评判传统理论在目前"非传统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03,18(1):60-67
对纳粹时期的意识形态及其后果进行反思是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许多叙事作品的主题.本文试图概括性地介绍并评论作家最新中篇小说<蟹行>的主要内容和叙事特点.格拉斯通过描述一个德国中学生开枪打死一个假称犹太人的网友这一事件的前前后后折射出德国当今社会内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即德国人面对耻辱的二战历史采取的冷漠或者狂热态度都是德国新生代中极端右翼分子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在吸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亚洲的历史事实出发去研究亚洲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会泽安在《新论》中对世界形势的分析主要来自他对西洋列强的军事威胁的认识.对海防问题的思考与以"祭政一致"为主要特点的"国体"论构成了《新论》的核心内容.《新论》作为一份思想文本,对明治维新以及近代日本国家的走向产生了影响,为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重读《新论》有助于我们历史地考察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15.
货币主义理论在七十年代曾经达到鼎盛时期,它无疑在经济政策领域挑起了新的争论,并对货币政策机构的行为和政府的一些行动计划产生了影响。然而无论就货币主义理论的方法或就其结论而言,人们都不能准确地给货币主义下  相似文献   

16.
在刚刚开始的 2 1世纪 ,世界政治和国际政治的根本特征从富含哲理的意义上最概括地说 ,可望是全球国际体系之基本性质的继续与其变更趋势两相并存 ,① 而要形成对于这“继续”和“变更趋势”两者的深切理解 ,并且判断和构思在其中具有最直接的现实价值的战略和政策取向 ,就需要 :1 .尽可能深刻地领悟和选择性地运用国际政治理论思想 ;2 .借助历史这么一个“对先前已逝事物的有教养的记忆”和“不应当被轻易抛弃的教益源泉” ,②并且实现对国际关系的历史性理解与理论性思考的有机结合 ;3 .从大战略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出发 ,讨论当今和未来国际…  相似文献   

17.
高海龙 《美国研究》2020,34(1):99-121,M0005
"单一行政官"理论是在对美国宪法有关总统权力条款的解读过程中产生的理论,其核心含义是,任何对总统掌控行政部门进行限制的企图都被视为违宪。"单一行政官"的概念形成于200多年前的制宪会议。后来,"单一行政官"理论不断地发展演变,为美国总统不断扩展其行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单一行政官"理论通过证明总统扩张权力的正当性,对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机制构成了威胁。要厘清总统权力的边界,必须参照宪法的文本和结构,同时也要考虑到现代社会对行政部门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族群冲突中的"安全困境"的既有文献所做的批判性分析,为建立一个动态和整合的族群冲突理论奠定了部分基础。目前,许多运用"安全困境"的概念来理解族群冲突的尝试都是建立在对此概念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理解之上。"安全困境"理论和更为宽泛的螺旋模型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动态、通用和强有力的战略互动理论,而这一理论抓住了引发战争的一般性动力。因此,"安全困境"理论和更为宽泛的螺旋模型为一个动态和整合的族群冲突理论铺平了道路,而这样的理论也能整合国际关系理论中各个学派对族群冲突的不同理解。文章最后分析了该理论的可行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华侨华人的现实生态与公共外交的主客体域,在跨文化沟通理论视域下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流派与社会学中的符号学进行跨学科融合,将华人华侨的内在特点、发展趋势与公共外交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将符号学关切的始原性问题引入公共外交研究,进而对公共外交研究进行"方法论质询",深度展示侨务公共外交的深层矛盾与内在张力,进一步丰富对侨务公共外交的理论基础研究,概括侨务公共外交的深层假设、概念特征与效用函数,最终为向世界传达一个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找到理论与实践/政策层面上的支撑,以期"重新发现中国",并更好地直面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学者在东南亚社会与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时至今日,中国的东南亚人类学研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该领域的三大研究板块即东南亚华人研究、跨界民族研究和东南亚各国主体社会研究之间缺乏理论对话,导致学科碎片化而对东南亚的整体认知不足,学科知识积累和理论创新遇到瓶颈.本文在评述该领域代表性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推进东南亚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从经验现象、方法和理论三个方面对东南亚人类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整合,并通过比较和理论对话形成对东南亚的整体认知,建立具有中国意识、区域视角和全球关怀的东南亚人类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