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司法考试的14门科目中,民法处于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地位,也是司法考试各科目中分值比例最高的一门,占80多分,而合同法就占了一半的分值。可见,精通民法是顺利通过司法考试的关键因素,而合同法作为民法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对通过司法考试和以后的法律实务都是不言而喻的。2002年司法考试合同法考了40  相似文献   

2.
民事代理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根据民法中所规定的民事代理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通过对民商事活动中常见的、习惯上常被称为代理的几种行为的分析,可看出它们在形式上类似代理,但是实质上不能充分符合民事代理的构成要件,并非民法上所说的代理。厘清民商事活动中不真正代理行为的特征,对解决实践中相关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命题解析]在历届司法考试中,刑事诉讼法无疑是重头戏。据统计,近5年刑事诉讼法在司法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分布情况为:1997年37分,1998年45分,1999年32分,2000年33分,2002年45分。上述统计还不包括法律文书题的分值。因此,准备司法考试,必须对刑事诉讼法加以瞩目。从总体上说,刑事诉讼法的考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从考查深度和广度上看,刑事诉讼法很少涉及艰深的理论问题,与刑法、民法等实体法相比,整体难度不高。但是,考题的分布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刑事诉讼的各项基本制度和程序。因此,一方面,对于功底不太扎实,复习时间不太系统充裕的考…  相似文献   

4.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中刑法部分的分值为:单项选择题12分,多项选择题20分,不定项选择题8分,案例分析题9分,总分共计49分,刑法学科在司法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在刑法试题中,刑法总论尤其是犯罪论、罪刑各论仍然占有绝对比重,某些特殊个罪(例如绑架罪,非法拘禁罪,侵占罪,盗窃罪,抢劫罪,信用卡诈骗罪)仍然是常考的内容。纯粹犯罪构成理论的试题(犯罪故意、因果关系等)较往年有所增加,但仍然重视对考生处理案件的实际能力的考察,要求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灵活运用刑法知识。所以,那种认为只需大概熟悉刑法条文就可以通过刑法单科考试的观点是错误的。有时考生即使非常熟悉刑法条文也还不够,只有真正理解法条背后的精神,熟悉刑法学理论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相似文献   

5.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是不动产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都确立了该制度。我国的物权法也确立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并做了较为完善的规定,这是立法上的一大突破。但现有立法仍有不足之处,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缺乏应有的可操作性,不动产的登记管理机构繁多相互不协调。  相似文献   

6.
因果关系作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无论是在大陆法系民法理论还是在英美法系侵权行为法理论上,均无争议。我国民法学者也无一不赞成其为构成要件。但是,无论是在国外民法的理论中,还是在国内民法的理论中,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都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民法总则》第162条规定了代理的一般构成要件.根据该条的文义,代理的构成要件包括:代理权、代理人的主体要件、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以及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符合上述构成要件的代理行为的法律效力归属于被代理人.在解释论上应该坚持代理的显名主义,只在例外的情况下认可对显名主义的突破.在《民法总则》生效以后,应该对《合同法》第402条、第403条进行严格的限缩解释,从而维持民法典体系的融贯性.在随后的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可以将上述《合同法》中的上述条文删除,从而减轻法官的裁判证立负担.  相似文献   

8.
信赖保护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善意取得制度恰恰是该原则在物权法中的体现。2008年《物权法》的颁布,对于物权的善意取得中关于善意取得的范围作了扩充,即善意取得不再局限于动产,这是对我国传统观民法理论的突破。但是在实践中,不动产物权与动产物权在一些规则的适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物权法》将二者一概而论,就导致两者在法律适用上存在着很多的难点。本文通过分析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理解不动产物权适用的难点,进一步加深对不动产权物权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鲁春雅 《中外法学》2011,(3):559-577
在借鉴德国和瑞士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制度来理解我国《物权法》第106条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构成中的善意要件时,必须注意德、瑞两国立法在善意要件规定上的显著差异。德国法以区分动产和不动产的二元论思维和物权行为的抽象性理论为基础,确立了客观化的制度性信赖,使善意要件与注意义务相分离;而瑞士法则坚持物权变动效果的有因性,将善意要件的判定与注意义务紧密相连。理解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构成中的善意要件也应当采取体系化的思考方法,以法律行为和注意义务的关系为判定善意范围和标准的核心。从我国现行不动产登记法的规定和相关交易实践来看,瑞士法关于注意义务的规定对于解释我国法上的善意要件更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莉 《法制与经济》2009,(24):90-91
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物权法乃至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结合我国现有的立法状况,重点对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分析,并对善意取得应否适用于不动产,应否适用于遗失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