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劳务派遣服务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显学"。劳务派遣能够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满足企业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用工需求,本意是应当获得肯定的。然而,随着劳务派遣的井喷之势,其对于企业经营可能造成的隐患也越来越值得我们关注。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期用更全面的思维看待劳务派遣的特质,为管理者提供另一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从4月份召开的福建省劳务派遣工作会议获悉,今年全省劳务派遣就业人员累计将达15万人,将针对劳务派遣人员的医保、工伤保险及劳务派遣市场准入、派遣人员劳动关系等具体问题,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据悉,今后申办劳务派遣企业,注册资金不得少于50万元人民币,备用金不得少于20万元,包括法定代表人在内3名以上从业人员持有《人力资源专业经济师证》,有固定场所和设施等。劳务派遣企业营业期间,必须在经营场所明显的地方悬挂《劳务派遣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技能培训重点锁定三类人员。重点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向非农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劳务培训以技能培训为主,结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新《劳动合同法》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地规定了"临时工"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并赋予了人社部门依法开展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行政许可的权利。一、简析新《劳动合同法》之劳务派遣修改(一)关于劳务派遣单位从业资格的问题新《劳动合同法》第57条提高了劳务派遣单位的经营门槛,一方面将原条文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修改为"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4月12日,福建省劳务派遣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川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省劳动保障厅党组书记王克益作了工作报告,省劳务派遣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了典型发言。据悉,福建省从2003年9月成立劳务派遣公司以来,全省现在按统一名称、统一模式、统一运作机制,共成立了74家劳务派遣机构,共派遣97300多人,成为福建省就业和就业服务形式的一种创新和重要形式之一。今年,福建省劳务派遣就业人员累计将达15万人,并针对劳务派遣人员的养老保险、医保、工伤保险及劳务派遣市场准入、派遣人员劳动关系、技能培训办法等具体问题,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为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就业与保障》2005,(8):26-26
为了做好全省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伤保险工作,福建省劳动保障厅最近专门印发了《福建省劳务派遣人员工伤保险管理试行办法》(闽劳社文[2005]232号),对如何做好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伤保险工作做了具体规定,现予刊登。  相似文献   

6.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1,(20):27-28
"劳务派遣亟待规范!"是各界普遍呼声。实际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早在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中,就注意到了劳务派遣问题,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对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把劳务派遣问题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已施行四个多月,新《劳动合同法》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去年已施行,规范劳务派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正逐步形成体系,劳务派遣用工进入新阶段。劳务派遣人员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劳务派遣滥用能否得到有效遏制?记者深入派遣工、用工单位、派遣公司进行调研。劳务派遣工是否同工同酬,差别在福利,希望未来有规划"同样是空姐,却分三六九等。因为我们那批进公司的,虽然也是经过航空公司严格选拔、招录的,但我们的身份属于劳务派遣工。"空姐李玲告诉记者,她们公司乘务员中大概30%属于劳务派遣。李玲说:"劳务派遣的乘务员少了房屋补助,平均一  相似文献   

8.
2007年6月25日,王某与某加工厂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加工厂招用王某为季节性临时工,合同有效期为2007年6月25日至2007年9月28日。2007年7月1日,某劳务派遣公司派遣王某到某餐饮公司做包装工。2007年9月10日,  相似文献   

9.
蔡霞  潘伟 《当代广西》2012,(18):44-45
劳务派遣是一种具有独立法人的经济组织将被派遣人员派往其他单位提供劳务活动并获取经济收入的经营活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在广西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缺乏有效规制,形成的市场存在与劳务派遣原则相悖、劳动者权益无法保障等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研究、规范,恐会危及整个劳务市场的良性发展。本文试图从保护刚刚形成的劳务派遣市场基点出发,通过多种方式规范、管理劳务派遣准入与运营全过程,实现劳务派遣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临时工"是一个在法律意义上并不存在的用工形态,如今却存在于多个行业,并引发"临时工现象"。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希望能实现用工效益的最大化,在编制严格控制,任务又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临时用工"、"劳务派遣"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易冬雪 《中国保安》2013,(12):39-41
保安服务是否属于劳务派遣,在业界尚无定论,保安服务是保安公司与客户签汀保安派驻合同,将保安员派遣到客户单位从事其相关安全保卫工作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是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单位签订用人合同,由派遣单位按合同要求将人员派往派遣单位从事一定工作任务,由派遣单位按被派遣单位要求给予劳动者发放工资待遇,派遣单位收取固定管理赞。纵观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干部人事月报》2011,(2):63-63
HR来信:前一段时间我公司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务派遣协议,但没有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伤责任承担问题。那么一旦劳务工在我公司发生工伤,则应当由哪方去社保部门报工伤?又应当由谁承担工伤费用呢?  相似文献   

13.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2009年以来,我市相继发生重庆俄海商贸有限公司派遣至俄罗斯、重庆容全建筑工程公司派遣至安哥拉等多起境外劳务纠纷事件,涉及我市垫江县、合川区等15个区县200余名劳务人员,造成较严重的社会影响。发生劳务纠纷主要原因是中介公司没有外派劳务经营资格,违规为劳务人员办理商务、旅游签证,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海外派遣劳务法律适用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求索》2011,(11):158-160
海外派遣是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的方式。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或其他发达国家境内设立机构较多,而发展中国家向外国投资设立境外机构的较少。因此,通过海外派遣设立境外机构并派出劳务人员的流向主要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派出管理和技术人员。跨国公司海外派遣涉及到派遣国的母公司、东道国的予公司以及被派遣的劳动者三者的法律关系,在实践中极易产生就业歧视的法律冲突、海外派遣合同解除的法律冲突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跨国公司海外派遣劳务关系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力求海外派遣劳务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刘斌 《就业与保障》2005,(10):36-36
龙海市把劳动力市场“新三化”的理念贯穿到劳务派遣工作中,努力做到主动服务、个性服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高效服输,使用工单位和派遣员工真正体会到劳务派遣的优势和人本服务的温馨。今年3月,漳州华阳电业有限公司正苦于招不到消防员,劳务派遣公司得知后,马上与市复退办、人武部联系,调阅了近年来消防兵退伍人员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6.
于浩 《中国人大》2013,(1):30-31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临时工",比少钱更痛的是心痛劳动法中的"同工同酬"指的是劳...  相似文献   

17.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正在各地悄然兴起,其成为目前解决失业和富余人员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因劳务派遣关系把一般劳务关系的用人企业由原来的一个,拆分为两个,从而使简单的劳动法律关系复杂化,因此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8.
完善同工同酬制度,加强对被派遣劳动者收入的保护,必须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进行原则性规定。限制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要限制劳务派遣制度的就业岗位。加强劳务派遣机构规范化管理,必须对劳务派遣机构的设立采取"许可主义"原则,强化对劳务派遣机构的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9.
袁顺桃 《世纪行》2013,(1):46-46
一、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 1、劳务派遣市场混乱。一是大部分从事劳务咨询、职业介绍、家政服务类的企业在注册登记时.其经营范围均包含劳务派遣。而这类公司的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劳务派遣专业知识的培训.不具备劳务派遣从业资质,  相似文献   

20.
彭彩虹 《人民论坛》2010,(5):212-213
劳务派遣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从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派遣机构、用工单位、派遣劳动力三者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立法规制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