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闵生裕 《法制博览》2009,(16):24-24
信息时代,资讯发达,通讯发达,与过去的闭塞相比,现在的人聪明多了,灵通多了。但是,如今的骗子更聪明。你不见网上骗财骗色者比比皆是吗?他们就能让一部分人先傻起来。一条短信,就能把你的钱骗到手,一个微笑,就能把你的魂勾走。当你的智商归零时,大把大把的钞票就被他们骗走。君不见街头巷尾,假金假银假钱币,假僧假尼假乞丐,巫婆神汉传教士,  相似文献   

2.
王继霞 《工会博览》2013,(32):52-52
二傻其实不傻,只是爱仿人,却又常常“仿”得走样儿,惹人捧腹;因在其家排行老二.故人呼“二傻”。  相似文献   

3.
第一傻:得过且过 典型症状:得过且过.别看现在这个社会竞争激烈,但总有人能超然物外、我行我素,"按既定方针办"——领导再怎么急于出成绩、见效益,那也跟我没关系,我就这么着了. 病例分析:这种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傻、也真懒,虽说也对生活有较高的要求,知道好日子过着舒服,但就是不愿意费那个劲.动脑子、花心思太累,有时间还是趁年轻多玩玩.另一种人是装傻,其实往往很聪明、有能力、也不乏思想,表面看是偷懒,实际上是糊弄事,让人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不是:您不是让我干活吗,我干了,让干多少干多少,您还想怎么着啊?可那活质量如何?咳,差不离儿得了,较什么真儿啊,给这点钱,值当我拼命嘛!  相似文献   

4.
站在写字台边的那个老人正在发怒,纽约电话公司的年轻调查员伯罗姆坐在他的对面,不知说什么好。原来这位怒气冲冲的旅馆老板,写了一封极其严肃的信——一封充满抱怨意见的信——寄给电话公司。公司派伯罗姆专门来调查处理这件事。伯罗姆事后对人说:“他一听我是电话公司派来的人,脸色立刻变得铁青。”伯罗姆的任务是通过调解,平息那老人火山般的怒火。他一边挨骂,一边琢磨着对付这老家伙的办法。最后伯罗姆决定一言不发。那老人把他臭骂了一通之后,伯罗姆讲了几句表示同情的话,老人顿时平静下来。他拍着年轻人的肩膀说:“小伙子,你说得不错,我就喜欢你这样痛快的人。不过,我讨厌你们那个混蛋电话公司。”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不是儿戏,来不得半点的嬉弄,谁嬉弄了生活,谁就会被生活毫不客气地淘汰,谁的人生将会从此黯然失色,甚至毁灭。我就是曾嬉弄了生活而又最终被严酷生活所惩处的人。  相似文献   

6.
孙玉祥 《法制博览》2008,(24):44-44
在《贤奕编·警喻》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老太太院子里有很多鲜美的李子,结果不少人就慕名而去,大偷特偷。老太太怕自已的李子装不到自己肚子里,就在院墙下边挖了个陷阱,还在陷阱里灌上大小便——看你来偷!  相似文献   

7.
共存的人生     
佚名  临海人 《法制博览》2008,(24):22-22
“良好的修养不是体现在你吃饭的时候,不会把菜汤滴到桌布上;而是体现在别人不慎把菜汤滴到桌布上的时候,你能不露声色。”契诃夫如是说。这话说得太好了。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想,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们一直都自认为自己是很有修养的人,可吃饭时一旦有人把菜汤弄洒,大家就大惊小怪的。所以读完这句话后,我马上决定.以后就照契诃夫的话去做。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童话     
科幻经典《道德经》 老子曾在两千年前就专为互联网写过一段话:“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不出家门就知道天下所有事。不往窗外看(不含视窗)就明白大自然的法则。出门旅行走得越远的人,知道得越少越傻。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子不愧是一位科幻大师,《道德经》则堪称两于年前的科幻经典。  相似文献   

9.
张衍荣 《法制博览》2011,(13):28-29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风头正劲的孔尚任被莫名其妙地罢官了。300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尤其“给只棒槌就当针(真)”的文人书生们,一头钻进故纸堆,皓首穷经找证据,企图弄明白这位“天下第一家”的文化明星、剧作大腕儿,到底因何突然被罢官?结果,弄去弄来弄成一个“谜”。要研究孔尚任罢官,首先要看看他的官是怎么当上去的?孔尚任虽出身高门望户,书香世代,可竟屡试不第。“学得文武道,货与帝王家”,眼看就没什么戏了,  相似文献   

10.
等了有十几分钟,大师还真回了电话。他懒洋洋地说:“你有没有搞错啊?现在才五点呀!你睡不着觉,也不想让别人休息好是吧?可你要明白,我如果休息不好,哪有精力为你排忧解难?”鲍春花忙说:“对不起,我是让她给弄胡涂了,一夜没睡,懵懵懂懂,  相似文献   

11.
易中天 《法制博览》2008,(16):20-21
宋江其实不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他这辈子,傻事做了不少。但最蠢的事,除了放高俅,就是打方腊。  相似文献   

12.
岑嵘 《法制博览》2008,(20):20-20
这是饭桌上听来的笑话,一半儿真,一半儿假,说不清真,亦说不清假,然仔细琢磨琢磨,还真有点味儿。两个酒鬼握着酒瓶子在大话西天。“你说什么人最怕公安?”“土匪。”“错!”“强盗。”“错!”“杀人犯。”“猜不着吧?我告诉你,是——婊子!”“为啥?”“咳!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土匪、强盗、杀人犯是怕公安,可他们都是一些不要命的人,逮着了也就没命了,没命了还怕啥公安。婊子就不一样,她们被逮着了,最多罚个三五千块钱,就放了。放了,还得生活呀,还得做婊子呀,于是又被逮着了。逮着了,  相似文献   

13.
香榧 《法制博览》2008,(16):44-44
我的眼睛不大,这事是这—个月才渐渐知道的。 先是在博客上限时放送了关于新浪的一个东东,将之讳称:大眼睛网站。胖星没看明白,留言说:你眼睛又不大,往那里挤做什么?我一愣:啊,她怎么会把话题转移到这,我眼睛不大……而且这么刺激她的不大……刺激到无意识,随便都能让她把这事想起来。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国歌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这是我们的宪法所庄严载入的。可是我接触到的一些中年以上的朋友还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它是“代国歌”.把多年以前的记忆延续到今天;今年.据报载,有一所大学在期末考试中,要求学生默写出国歌歌词和词曲作者的名字.但1000多人完全答对的竟然不到10%。  相似文献   

15.
由于重庆和新疆出租车司机相继罢工,“闹事”这个词汇也跟着火起来,各种媒体不约而同的在喊“闹事”,包括央视,也拐着弯的“闹事”。我实在搞不明白,法律上根本就没有“闹事”这个概念,可警察和政府官员总是喜欢把“闹事”这个概念挂在嘴边。同时我也搞不明白,“闹事”究竟算什么罪?动辄就要把“带头闹事”者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法制博览》2011,(7):49-49
【材料作文·小鸟飞越太平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鸟,它能够飞行几万公里,飞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在飞行中,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到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就站在树枝上捕鱼,闲了就站在树枝上睡觉。谁能想到,小鸟成功地飞越了太平洋,靠的却仅是一小截的树枝。  相似文献   

17.
薛小玲 《法制博览》2011,(10):11-11
几年前,我开着一家卖渔具的小店,和我挨着的是一家卖盆花的,那女老板是个见面熟。这样的人一般都很好打交道,凡事不斤斤计较。你若有什么事情,那她定是竭尽全力地帮忙。我很庆幸能遇上这样一个热心人,所以暗喜了好些天。  相似文献   

18.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觉得很奇怪,一定要问:“我不是我自己会是谁?”但在现实中,你在许多人眼里都不是你自己:上司会让你像这一个,父母会让你像那一个,同事朋友还会把你和某某相比较,如果你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变来变去,你还会是你自己吗?  相似文献   

19.
薛小战 《法制博览》2011,(10):59-59
雕塑公园里有一座愚公移山的雕塑,一个古代老农傲然挺立,手里拿一把开山斧头,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地直视着路过的游客。一对年轻夫妇从他身边走过的时候,女的问男的,这是什么雕塑?男的说,没看见下面座儿上的字吗,愚公移山。  相似文献   

20.
职工与文化     
《工会博览》2013,(29):1-1
有句老生常谈的话,说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敢说,虽然21世纪已经过了十多年,但这句话却未必每个人都懂,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确有相当一部分人充当的角色是拿着不懂装明白。因此,就有了对上述论断带有自恋倾向且一厢情愿的所谓解读,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